专栏名称: 求职百科
猎聘旗下专业猎头、资深HR和职业生涯导师,教你超实用的求职技巧,解决你的各种职场困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他借助 ChatGPT 杀疯了!做了 3 ... ·  10 小时前  
算法爱好者  ·  DeepSeek ... ·  10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Meta启动hiring ... ·  2 天前  
九章算法  ·  「九点热评」亚马逊整个org被AI替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求职百科

除了HR的提问,面试前还要准备哪些事项?

求职百科  · 公众号  ·  · 2020-01-02 13:00

正文


作者 | 暖石  编辑 | 职伴君

来源 | 暖石网(ID:nuanshi100)



要做好一场面试准备,只知道HR一般会提哪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HR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和你如何去应对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


我在这里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关于面试准备的回答,基本上属于完整地讲解了【面试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看完回答后,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准备面试,相信能够帮助各位知友。


答案很长,而且每一点都是知友们在实际面试过程中会遇上的问题,在这里我给出了非常实用靠谱的思路和方法,大家可以先收藏然后仔细阅读。 (大家看收藏的时候请一定记得点个赞激励一下!)


先把目录放在这里,让大家看看我的答案思路:

1) 面试节奏如何去把握

2) 每个面试官都会使用的面试套路

3) 向面试官描述工作背景

4) 向面试官描述任务

5) 向面试官描述行动

6) 向面试官描述结果

7) 90%会被问到的面试问题如何去准备

8) 如何应对面试官说“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1

面试节奏如何把握



很多人都会认为面试节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是由面试官来进行把控。

这么想就完全错了,首先面试节奏是由你自己去做好把控,其次,想要完成一次高质量的面试,面试节奏的把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一次面试时间在30min左右,如果聊得比较深入,可能会拉长到一个小时左右,速度如果快一点,也基本上有20min。所以这一部分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30min左右,尽可能地向面试官展势自己具备进入公司的能力?

所以在面试过程中,并不是等着面试官问你问题就好了,而是需要你来主动控制面试的节奏。


我们先来看看“没有控制好面试节奏会是怎样的情况?”


和面试官聊无关于面试岗位的工作经验,花了20多分钟


表决心、闲话说的太多,没有表现自己的能力


一味地等着面试官提问,纯粹的一问一答模式


对于面试官的提问,回答地非常跳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


如果在面试的时候陷入了这样的情况,先不说自己能否入职,至少在面试官的心中,这次面试不会给他留下太多的好印象。


那么在面试过程中,应该去怎么做呢?


1) 大块时间,都要用于展示自己的硬素质和岗位要求的技能,以及和面试官互动。

比如你面试的岗位是新媒体运营,那么你要详细讲述的就是你做了一个个人公众号,具体是怎么做的:做了哪些设置、原因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尝试是什么,以及数据反馈和你的思考是什么……等等

这些都是这个岗位所要求的硬技能。

另外,在这个过程你需要和面试官去互动,他可能会问你数据是怎样获得的、调整了哪些公众号页面的结构、还做出了哪些其他的尝试。


关于硬素质,需要找到最能够展势自己可以胜任面试岗位要求的经验或者项目。

关于软素质,需要贯穿面试整个过程,指的是你对工作的思考、对职业发展的思考


2) 小块时间,用于面试官向你的提问和你向面试官的提问。

这一部分比较好理解,在面试过程中可能会被问到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和更多用于展现你个人思考方向的问题,这个在这里不细说,在后面的部分会专门展开。


3) 如果面试官问的问题方向和面试岗位没有太大的联系,你需要主动去转移方向。

如果你面试的岗位是新媒体运营,但是你之前是做销售的。面试官在问你之前的工作经验,你就需要比较精炼地描述一下你做销售时候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到和面试岗位有关的项目经验。

比如:做了关于个人公众号的尝试,然后主要来聊这一块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把大块的时间去用来说明自己做销售时候的业绩有多好、加班有多严重……这样只会浪费面试时间,消磨面试官对你的耐心。


总结一下: 虽然自己的面试者,但是自己完全可以去尝试把握住面试话题的倾向性。面试官一天下来肯定不止面试你一个人,所以他问的问题肯定不会针对你的自身优势去展开,或者他问的问题也不一定正确有用。


你要做的,就是引导面试官去聊你相关能力方面的东西——具体的精力、项目以及案例。




2

每个面试官都会

使用的面试套路



接下来的四个部分是整场面试最为核心的地方,也是在面试现场中需要尽可能去做到的部分。这四个部分知友们可以多多阅读几遍。

对于面试官来说,他们对于每场面试,都会使用到一个非常著名的原则:STAR面试原则。



依据“过去的行为是未来行为的最好预言”,STAR原则被分成了背景、任务、行动和结果四个部分 (也就是这篇回答的核心四部分)。


面试官会依据这个原则来对你展开提问:


你曾经做过什么样的事情?干到了怎样的位置?(背景)

你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呢?(任务)

你具体是怎么执行的?涉及到了哪些操作和步骤?(行动)

最终得到了哪些结果?你对这个结果有什么思考呢?(结果)

在完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面试官会详细地询问你之前做过的事情来判断你的能力,并且判断你是否适合这家公司,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岗位,能够带来怎样的结果。

这里再啰嗦一点,如果你要应对面试官STAR原则式提问,你要清楚的知道面试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比如:你去面试策划岗位,一定要展现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和经验;你去面试行政岗位,那就要让面试官知道你踏实肯干、事无巨细的做事态度;

而这个问题是问面试运营岗位的,那么就要展现作为运营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和素质,比如数据思维、明白什么是有效流量、懂得AB测试。



3

向面试官讲述工作背景



我们来看看如何去描述自己之前工作的具体背景,在这里以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为例。

那么这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是什么呢?


思维活跃,不断接受新事物


正确的做事思路


学习能力过硬


拿得出自己做过的公众号作为案例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再来看看具体的对话:


面试官: 我看你之前在公司做了销售工作,你讲解一下这个工作内容吧。

面试者: 这家公司是做XX业务的公司,当时我所在的团队是X个人,我在其中是负责XX的岗位。当时做到了XX的销售业绩,给公司带来了XX的销售额 (利润)。

这段做销售的工作经验让我学会了如何了解用户需求,而销售工作的核心就是挖掘目标用户的核心痛点。

而这段工作经验对我后期做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了解用户,所以我在运营自己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会有理有据地在各种渠道进行各种靠谱尝试,得到各种数据来进行调整策略。


来总结一下关于描述工作背景的几个主要元素:


公司的业务是什么

所在团队的人数及自己负责的部分

当时做的业绩概况

判断话题的方向,及时切入到和面试岗位有关的内容

这样形式的回答就可以迅速把话题引导到和面试岗位相关的工作经历和项目上,让面试官去了解你的经历和能力,很好地控制了整场面试的节奏,同时准确向面试官描述了自己的工作背景。


在“描述工作背景”这个部分,以下是主要的回答思路:


记住自己面试的是什么岗位,判断出哪些经验对面试成功有帮助。

占据面试主动权,引导面试官去注意对你最有利的工作经验。

如果你是转行的人,不要花大块时间描述和面试岗位无关的工作经验。



4

向面试官描述任务



这个部分,你需要清楚地向面试官描述:你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被拆解成为更为详细的小问题:


你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


核心的KPI是什么?


任务能够被分解吗?


……


关于目标/任务的描述,你需要做到清楚而系统,因为这样才能表示你后面的行动才能够紧密地围绕你的任务去进行,同时意味着你的头脑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直接来看具体的对话:


面试官: 既然你说到了自己的公众号经历,那就具体谈一谈吧。

面试者: 我做个人公众号的目的是为了练习自己的互联网做事情的能力,具体包括了做事情的方法、文案技巧、数据思维以及社群运营能力。

再具体到这个公众号的运营目标,就是公众号粉丝的增长、内容的曝光数以及引流转化到社群的人数和活跃度。因为我对XX领域 (可以是电影、健身、搭配……) 非常感兴趣,所以做了这个方向的公众号。

这个部分所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少,甚至用不了一分钟。但是如果你能够条理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任务,那么下一个部分“行动”的讲述就会非常顺畅,因为你的思路会根据这部分的目标任务来展开。


总结一下这部分:


1) 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任务,意味着你能清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并以此证明你有独立思考能力


2) 把目标进行拆解,意味着你有逻辑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论


3) 对目标的描述流畅,说明你在入职后可以顺畅地和领导同时沟通工作




5

向面试官描述行动



这个部分的描述会是花费时间最长的部分,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在和面试官描述具体行动的时候,可以展示你做事方式方法、科学的思考方法。

描述“行动”的背后,是向面试官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执行能力,你需要解释的是: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遇到困难时候是怎么调整的?

你的思考和执行力在哪个方面可以展示出来?

……

如果向把这一部分讲清楚,你需要结合这篇回答中第一部分“做事思路”的那五个环节,这里建议你重新看一遍,再往下看具体的对话,会便于你的理解。



根据“做事思路”里面的五个步骤,我在这里分别给出具体的对话案例:


面试官: 那你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面试者: (目标导向) 我设立的目标是公众号粉丝的增加以及增加粉丝的活跃度。在确定了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就会思考:用户凭什么去关注我?怎样去引导他们?

设置什么活动可以有效增加互动、增加话题讨论呢?这样的思考之下,我就能够推出自己在下一步需要去做的是用户调查,来清楚地了解用户喜欢什么?

愿意讨论的话题又是什么?然后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行动操作,这样才可能达到更高的成功率。

(收集信息做调研) 未来清晰地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我用了两个方式来做用户调查。第一个方法是想办法进入相关领域的QQ群和微信群,观察里面的聊天内容,找到大家乐于讨论的话题和内容;

再去知乎的相关问题后面找回答,并且查看评论区里面谈到次数比较多的话题,做好记录。

第二给方法是做1V1的用户调查,这里我最主要是调查了我的好朋友,虽然不是陌生用户,但是我知道他/她也是XX领域的爱好者,同样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我去完成目标用户的画像。根据以上两个办法收集到的信息,我接着制作了相应的内容。


面试官: 好的,我知道了,请继续说。

面试者: (精益执行) 在执行方面,我选择了几个渠道来投放自己的内容。

其中之一的渠道是知乎平台,选择这个平台的原因是,知乎的用户量非常大,并且都是互联网使用者,并且通过话题筛选,知乎已经把相同兴趣的用户都聚拢起来,我可以很方面的把自己的内容展示给相应的用户。

另一个渠道是相应领域的社群,群里都是目标用户,我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反馈。为了精益执行,我分别在这两个渠道都写了文章,然后进行试水,查看初步效果。

(数据反馈) 我分别写了几种类型的文章,发现知乎渠道得到了最好的效果,阅读量达到了xx,获得了xx赞同数;在具体的内容方面,通过数据的对比,我发现xx细分话题是用户最喜欢的内容方向。基于以上几点,我得出了自己下一步更新内容的方向,包括应该往哪个渠道投放内容,以及内容输出的方向。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我都在持续收集数据,不断对比内容类型的市场反馈。在效果方面,XX内容在XX渠道的投放,在一周内给公众号带来了XXX粉丝数,增幅为380%。


面试官: 很不错,接下来呢?

面试者: (调整优化) 通过数据的反馈,我增加了对XX方向内容的输出力度,还在自己的社群里组织了关于XX话题的讨论活动。

除了数据的反馈,我还持续地和用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不断更新内容和活动,有理有据地做事情,回收到的效果越来越好。


以上是关于“描述行动”的具体对话,篇幅很长,但是包含了完整的回答思路,对于知友们有非常大的参考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上述对话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 (你和面试官的思路都比较清晰,并且你能够很好把握整个面试节奏), 真实的面试过程很可能会有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第一部分讲到的“做事思路”,不能去尝试背什么面试模板或者流程。


总结一下“描述行动”这个部分:


这个模块非常重要,因为直接体现了你的思考能力和执行力;

一定要自己实际思考过、动手做过,才能在描述的时候清晰流畅不卡壳;

描述过程中,时刻记住围绕“做事思路”去回答,让自己的行动找到支撑点,要做到有理有据。

关于工作结果部分,不强求有多么漂亮的数据,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论。



6

向面试官描述结果



这是STAR原则里面最后一个模块,也是对之前三个模块的成果展示。

当我们设置完目标,并且经过考察、测试、行动以及反馈调整之后,我们会得出结果。我们当然不能说一番操作后,看起来相当热闹、相当牛逼,而是要给出相应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分析。

在这里,你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部分的对话要传递给面试官:你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执行者,而是能够帮助公司企业解决问题的人;

因为廉价的劳动力/执行者只能怪完成任务,而能思考的人才可以去帮助老板去解决问题。 (如果老板去招了一个人,只能给他带来问题,没有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优化结果,那招人是为了什么呢?)

工作结果有两个:达到了既定目标 (即成功), 和未能达到既定目标 (即失败)。

所以工作结果也对应了两个后续的行为:调整 (对应失败) 和扩张 (对应成功)。

这个其实非常好理解:

如果前三部分操作后得出的结果是失败的,那么我们所需要考虑的是尝试有依据地调整之前的操作,并且再次操作,看看自己的优化做得如何,这次能否达到目标。

如果得到的结果是成功的,那么说明这次尝试是合理正确的,可以加大成本
(精力、金钱等) 的投入,来得到更好的结果。


下面分别对应失败 (调整) 和成功 (扩张) 给出相应的具体对话:


面试官: 结果如何呢?

面试者: (调整) 一周时间后,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增加了200左右,但是我注意到文章的打开率上不去,所以我思考,因为用户主要是XX,上午和下午都没有时间,到了晚上才可能有时间去看微信。

之后我进行了用户调查,确定并验证了我的想法,所以调整了文章推送时间。

在这个对话中,我不仅描述了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增长数和打开率不高的情况,还针对这个结果给出了优化调整的方向。

这样证明了我是一个懂得持续思考的人,也懂得持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面试中,不要等着面试官去问你如何去将粉丝数增加到400,或者文章打开率达到怎样的程度,而是自己主动说出来,这样会增加面试官对你的好感度。


面试官: 这样下来,你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面试者: (扩张) 通过对XX渠道的运营,我发现这个渠道的用户活跃度很高、质量也非常好。

所以我对这里的用户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找到了更多的话题来指导自己文章的输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引流的入口。

同时,我也思考了用户好不容易来了我这边,应该给他们一些好处激励一下,所以我尝试了建立一个社群,愿意进来的都是比较核心的用户,我新写的文章,直接发到社群里,会得到更高的打开率,也有利于我去了解用户,因为可以在社群里和大家一起做活动。


这里的思路是一样的,对于结果的思考也需要持续,不断考虑扩张的方向、如何去得到更好的结果,同样是展示思考能力。


这部分进行总结:


展现自己的思考方式,针对结果你能给出下一步操作办法

证明给面试官:你是一个“自驱动”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不被动

传递给面试官,你是一个能解决问题、而非只会制造(或者发现)问题的人




7

面试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之前的答案部分,是需要在一场面试中花大块时间和面试官做深入交流的部分。

到了这个部分,则是花小块的时间,来顺利应对面试官提出的几个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一定记住:面试过程中一定要真诚,不能依靠套路技巧来试图赢得面试官的好感,自己的回答内容都需要建立在事实上,实在不行,也只采取“规避”的方法来减少叙述,“说谎”是面试中的大忌。


以下是面试中最容易遇到的几个问题:


你为什么从上一家公司离职?

你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