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民群众从“有路走”到“路好走”的期盼,
厦门交警以“数据赋能+科技创新”为抓手,深耕交通警务“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建设
,为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自2023年全面贯彻启动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刘建设劳模工作室”通过福建省总工会验收,厦门交警被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科技局联合评选为“科技兴警示范单位”,
厦门“智慧交管”应用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
隧道通行更安全。
路上车多缓行,若碰到绿灯无车空放、红灯积流等待那更是雪上加霜。怎么“破”?厦门交警给红绿灯装上了“大脑”——
通过接入前端感知数据和算法赋能,红绿灯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流
,依托人工智能算法生成更加精细、灵活的信号灯配时方案,有效降低绿灯空放、高峰路口溢流等现象。
据了解,
目前厦门全市信号灯100%联网联控,交通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全覆盖
,形成了一张能“自动诊断、主动干预、动态控制、效果评价”的智能交通管控网。
在“智能化”路径的探索上,厦门交警正在打造更加一体高效的警务科技运行生态。3月27日,厦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联合创新应用基地正式揭牌,交警“搭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唱戏”,
交管“情指行”等 5 个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加快推动厦门公安智慧交管警务平台(一期)立项,组织专家对12项关键技术组织开展验证性测试;试点运用
“高精地图+视频采集”
技术,实现道路交通设施设备数字化、可视化管理……越来越多智能化手段的应用,为交管工作提供更多、更高效的“武器”,为城市道路解压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勤务调度更科学。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常遭受台风袭击和影响。厦门交警搭建的“交管情指行一体化平台”的“闻汛”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模块,就在一次次的恶劣天气中立下大功,它能够精准预判易涝风险点,提前按需调度警力,执行最佳防灾避险预案,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对交通带来的破坏力。
在“数字化”警务的构建上,
厦门交警正着力推动数据赋能交通管理治理的全过程
。
一方面
,健全交通情报汇聚研判机制及事故警情分级分类调度机制,建立以7个交警数字警务室为核心的交管最小合成作战单元,加强岛内外勤务调度,夯实大数据基座。
另一方面
,搭建“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热力图系统”,推广应用“人车企风险画像制度”,推出“大货车盲区警示系统”,创新物联网运用。而在
信息化手段升级方面,厦门交警也颇下了一番功夫
:建设自助车管所、启用警用无人机、为民警配置5G执法记录仪、增设射视频一体化车辆识别设备、为民生服务行业电动自行车加装电子车牌,等等。
大数据为更加精准化的交管治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重点车辆受监管。
智慧交管,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保驾护航。厦门交警锚定专业化目标,
多措并举构建高水平交通警务科技人才梯队,赋能科技兴警
,助力交管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已经通过福建省总工会验收的“刘建设劳模工作室”是大数据智囊专家的代表,连同“林祥兴银发工作室”等创新载体,在提升警企共建、课题研究、服务基层、人才培养和比武竞赛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建模比武是练兵提升的重要抓手。在去年的福建省公安交管部门大数据建模比武中,厦门交警支队5个建模项目入围决赛,并获得单项前五名、团体第一名的佳绩,其中“面包车超员监测预警”“民擎直通车交通热点问题预警”两个模型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决赛,两名业务民警荣获2023年全国交警系统训练标兵。
此外,厦门交警还通过对象遴选机制、人才培养、考核评定、反哺实战、定期提升“五步走”,打造上下贯通、反哺基层、良性循环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去年,8名民警在进行定向培养后返回原岗位,助力基层科技建设。
指挥管控更精细。
科技兴警,厦门交警一直在路上。接下来,他们将把科技创新持续转化为公安交管工作新质战斗力,不断提速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强化机制保障,铸造“科技之芯”
。厦门交警将深化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开展,不断完善“1+3+5+N”(即 1个联创基地、3条课题关键性技术测试赛道、5个主题实验室和N个智慧交管创建品牌)创新布局;探索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发无人机图像分析算法,重构全要素可视化、数据化交管指挥体系,等等。
强化支撑保障,铸牢“数据之基”
。加快完善前端“可视化”平台,加速推动厦门公安智慧交管平台建设;推动勤务“标准件”体系建设,构建公安交通管理勤务中台;提升智能“运管维”水平,推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社会化服务系统升级改造。
强化人才保障,蓄养 “人才之池”
。依托“劳模工作室” “银发工作室”“联创基地”,推动传统有效警务经验与新兴警务科技的接续挖掘应用;建立优秀科技人才苗子轮训机制,深化科技实战训练,构建更加完善系统的选人用人育人体系;建立交警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突出战训合一,培养一批数战尖兵。
交通指挥中心。
越来越多智能化手段的应用,
为交管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15分钟
:
建设自助车管所,打造便民15分钟生活圈。
300套
:
在重要路段路口建设300套违法抓拍预警立柱。
124套
:
在重要路段路口建设124套射视频一体化车辆识别设备。
3万套
:
为民生服务行业电动自行车加装3万套电子车牌。
51家
:
联创基地已与51家共建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智能交通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应用。
100%
:
全市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率达100%。
8个智慧交管品牌改变百姓生活
在“智慧交管”方面,厦门交警推出了8个智慧交管品牌,它们正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百姓的生活。
❶
智控
厦门交警通过接入前端感知数据和算法赋能,让红绿灯根据实时交通流,执行自适应协调控制,有效降低绿灯空放、高峰路口溢流等现象。目前全市已实现信号灯100%联网联控,形成了一张能“自动诊断、主动干预、动态控制、效果评价”的智能交通管控网。
❷
智理
厦门老城区道路资源有限、开发强度大、承载力不足,交通问题日渐凸显。厦门交警以“优先保障公共交通、强化管理快速通过”为原则,在景区易堵路段布建子区疏解算法信控路口,通过部门联合综合治理,实现片区交通平稳有序,快速通行。
❸
智行
厦门交警融合多方数据资源,创新搭建“交管情指行一体化平台”,打造“闻汛”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模块,精准预判易涝风险点,提前按需调度警力,执行最佳防灾避险预案。
针对热点景区、重要路段,打造一点一策精准指挥模式,实现区域交通一张图精准管控。对重大活动、突发交通警情精细化指挥管控,提升事前预防部署及应急处置效率。
❹
智飞
无人机被收编成“空中AI警察”,肩负着巡视路况、事故拍照取证等任务,能够AI自动识别抓取现场画面,拥堵提前感知、事故智能预警、异常快速排除,最大限度解放警力。交警+“无人机”的“空地一体化交通管理新模式”,实现指挥更准、实战更强、警力更少、效能更高。
❺
智处
对于电动自行车,厦门交警综合施策、靶向治理,推动管理更加规范、安全、有序。2023年全市涉电动自行车伤亡事故同比大幅度下降。
❻
智眼
执法记录仪是执法必不可少的“第九件”装备。厦门交警迭代的5G智能执法记录仪,能够前端抓拍识别人员、车辆号牌,它会思考、会判断、会说话、会传情,擦亮了现代化交通管理的“智眼”。
❼
智
图
厦门交警打造“数据+机制+实战”的智慧分析新模式,形成一张实时算、预警准、可视化的事故高发预警“热力图”,自动分析实时交通数据,主动预警潜在交通事故风险点,并下发辖区组织开展约谈、教育并推动整改,形成预警数据和业务闭环。
❽
智隧
厦门交警联合多部门,基于全息AI感知技术,通过智能化算法融合,构建出数字孪生“隧道全息安全通行预警系统”,同步还原隧道的三维时空模型,直观监测隧道内车辆交通情况,实现全时、全域、全程隧道全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