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大
有一群
“川大研究生党员学长”
拼搏、努力、上进
是他们青春的底色
共话成长、悉心答疑、热心帮扶
是他们青春的主旋律
今天
让我们走进身边的这群知心人
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学党史,不仅是我辈青年对革命先辈遗志的继承和延续,更是我辈青年迈向未来的精神底气。”研究生党员学长坚定自身信仰,用自身力量影响着周围人传承革命精神。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第四批研究生党员学长、法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彭诗睿
组织参与了“百校研究生颂百年”活动。
这次活动吸引了全国146所高校参与,通过连续137天网上接力讲述了213名革命先辈的故事,获得了超100万次的阅读量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10余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此外,他还代表学校参与全国高校党史宣讲,深入学院支部、走进街道社区,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高校党史宣讲团的成员共同串联党史脉络,打造全国高校“红色地图”,真正做到了用自身信仰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
“在规划职业之前,先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自己的专业能为社会贡献什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研究生党员学长始终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指引和帮助。
毕业钟声渐近,
第五批研究生党员学长、文学与新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沈紫晴
作为一位新晋公务员,在“研究生党员学长说”活动中讲述了她的考公之旅,向同学们分享一手的备考秘籍,悉心解答现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欧阳漫是当时来到“研究生党员学长说”现场的一位同学,深受职业选择困扰的她鼓起勇气拿起话筒,向沈紫晴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沈紫晴完全理解学弟学妹们目前的焦虑与迷茫,并讲自己的相关思考、经验和建议在活动现场娓娓道来。
对于欧阳漫来说,沈紫晴的解答如同黑夜中的一束亮光,让她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在去往未来的路上。“沈紫晴学姐教会了我收集信息、制作简历,并且会结合她自身的选择和经验开导我要下定决心、设立目标,并为之拼搏努力,这样才没有遗憾。”
不止是面临人生选择的毕业生有困难,刚进校的新生在专业学习上也有困惑。
第六批研究生党员学长,化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巧
注意到这个问题。“研究生党员学长的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始终保持虚心、谦逊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帮助更多学弟学妹探索化学世界。”
每年新生入学季,她都会在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上给学弟学妹传授学习的方法窍门,了解大家的学习状态,再针对性地提供建议和帮助。
杜孟是化学学院一名跨专业研究生,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复杂的科研仪器压得他喘不过气。张巧注意到杜孟的困难,热心地向他伸出援手。
解答疑问、挑灯夜读、共同进步,在张巧的帮助下,杜孟很快适应了新专业。“我很幸运能够遇见张巧师姐,她不仅教会了我知识与方法,还时常开导鼓励我,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只有大家在一起交流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突破,才能碰撞出新的灵感和火花。”当需要在科研方面为大家提供帮助时,研究生党员学长们也不在话下。
“医学生平时的课程学习和实习安排都比较繁重,大家很难聚在一起进行学术研讨”,于是,
第四批研究生党员学长、华西口腔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一民
在每次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结束后,都会组织在场支部党员就地开展学术研讨会,交流最新选题方向和学术动态,号召支部党员瞄准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学术前沿开展“医学+X”多学科交叉研究,并组织支部高年级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低年级党员。
赤忱和努力没有被时间辜负,孙一民在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支部党员学术科研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支部成员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本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全员参与学术交流,多人在国际牙科医师协会年会(IADR)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汇报,真正展现了研究生党支部的团队科研实力。
“科研和运动,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当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你会看到生活本该是五彩斑斓。珍惜当下,我们没有哪一刻比现在更年轻了。”多彩的课余生活中,也有研究生党员学长陪伴的身影。
第六批研究生党员学长、电子信息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秦嘉忆
几乎每天晚上都会与学弟学妹们相约去望江体育运动中心打羽毛球。
运动过程中,秦嘉忆总会主动关心学弟学妹的生活状态。
一次打球期间,秦嘉忆发现学弟韦豪的状态不好,便带着韦豪坐到操场旁边的草坪上,像一个贴心的大姐姐,耐心询问着韦豪是否遇到了困难,韦豪也将自己的焦虑与压力和秦嘉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