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围绕年轻球员在篮球运动中的表现展开,以爱德华兹为例,探讨年轻球员如何把握气盛与分寸感之间的平衡。文章提到年轻球员需要有一定的气盛才能出头,但也需要尊重前辈,有分寸感和边界感。作者通过爱德华兹的言行举例,强调球员除了球技外,还需要球商、智商和表达上的能力。最后提醒年轻球员讲话的分寸感很重要。
在篮球运动中,年轻球员要想出人头地确实需要一股劲,但过分狂傲不尊重前辈则不是好事。爱德华兹的言行就是个例子,狂可以但要有分寸。
随着时代的发展,NBA球员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但不能因为大家的投篮能力变好就质疑老一辈球员没技术。作者通过讨论篮球技术的内涵和历史上伟大球员的技艺,提醒年轻球员要尊重历史。
作者通过比尔拉塞尔获得终生成就奖的例子,说明成为门面球员不仅需要球技出众,还需要在表达、球商、智商上的能力。年轻球员在讲话时需要注意分寸感。
《征服》里的经典片段,刘华强带着韩跃平、胡大海去跟宋老虎见面。
两人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此时宋老虎说:“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刘华强转身一指,喊出了那句最经典的台词: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包括体育圈,在形容年轻球员的时候,也经常用。
在血性方刚的篮球运动里,年轻球员想出头,确实需要这股劲...
比如,爱德华兹,最近的表达,就有点太不尊重前辈、有点飘过头了。
奥运会开始之前,谈到自己的在美国男篮的角色,爱德华兹表示:“我仍是第一选择,他们得适应在我身边打球。”
这话是不是可以改成:詹杜库都是来辅助我的...
狂可以,但这话狂的有点没边了。
华子有过表现不错的时刻,比如打波多黎各拿了26分。
但是,如果一名球员真的是第一选择,那会打顺风球可真不是什么英雄好汉。这支美国队的12名球员,都能打顺风球。
可是,半决赛打塞尔维亚,真正要命的时候,当比赛强度上来的时候,当需要有超级球星挺身而出的时候,USA靠谁?
哥仨要少去一位,美国队今年都得丢金牌。
半决赛,爱德华兹登场13分钟,投篮3中1,三分2中0,得到2分2篮板1盖帽。
这是第一选择?
当比赛强度上来,塞尔维亚球员给他持球压迫以后,我读到的,是这名年轻球员的茫然。
而在比赛中,爱德华兹也会选择和自己较劲,出手都很不合理。
朋友,真以为你是大哥?
对自我的认知,还是挺重要的吧。
故事还没完。
奥运会回来以后,华子又有惊人语录。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如此表示:
“我没有看过当时的比赛所以我不能下判断,但我并不觉得那时不是谁都技巧傍身,乔丹是唯一真正有技巧的球员,那也是为什么当科比出现时,大家都会感叹‘我的上帝’,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技巧了。”
早上看到他的言论,差点把我斥资3.9元买的维他奶吐出来了...
华子此番厚今薄古的言论自然引起一众名宿不满。
伊塞亚-托马斯评论道:“鼓吹工作而已,要小心选择相信的东西。”
你没看过当年的比赛,没关系,但作为一名后辈,你不能不尊重历史。
另外,你这个表达,我怎么感觉可以理解为质疑乔丹的含金量:
“你都TM跟一堆没有技术的球员在打比赛,算什么篮球之神?”
这就好比一个人和幼儿园小朋友比赛获胜,没人会认为他真的很厉害吧...
老一辈球员没技术?
哥们
儿,疯了吧。
咱可以简单讨论下这个问题,毕竟我看过当年的比赛,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NBA球员的技术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
乔丹那个时代,哪有什么一段式投篮、炸球后撤步这些说法,连欧洲步、迷踪步、金鸡独立这些概念也都是后来的。
另外一点,最近这10多年来,我们也很能深切感受到,NBA球员在外线投射能力上的巨大进步。
大中锋要是不会投三分,都不好意思在联盟里混了。这和整体打法改变有很大的关系,球员的位置越来越模糊了,越来越强调进攻了...
但是,你不能因为大伙的投篮能力变好,就质疑老一辈球员没技术吧?
什么是篮球技术?它是各种专门动作的总称,分为进攻与防守两大部分。
篮球技术,不是只有没完没了投三分的...
不是远古吹,就
现在NBA联盟里很多的
四五号位球员,
那才
TM叫
没技术。
90年代威震江湖的五大中锋,那才是各有各的绝活。
大梦奥拉朱旺,多少后辈花钱找他学脚步;罗宾逊,那速度和敏捷性;
奥尼尔就更不用说了,你不会因为他罚球不好,而说大鲨鱼没技术吧?
尤因、莫宁,那是什么防守能力...
不吹牛逼,就以戈贝尔为代表的,只会吃饼(还不怎么能吃明白)和抢篮板的内线,放在90年代,给那几位大哥提鞋都不配,没打几场就得受伤,凭什么拿顶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