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资本精英的选择。由前媒体人和经济研究员主笔,致力于用数据读懂经济中的杠杆和泡沫。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笛扬新闻  ·  柯桥瓜渚湖公园,第一朵郁金香开了! ·  11 小时前  
笛扬新闻  ·  柯桥瓜渚湖公园,第一朵郁金香开了! ·  11 小时前  
姑苏晚报  ·  突然宣布终止运营!很多苏州人都玩过…… ·  12 小时前  
姑苏晚报  ·  突然宣布终止运营!很多苏州人都玩过…… ·  12 小时前  
看金坛  ·  绝了!金坛这个春天最值得打卡的赏梅圣地 ·  16 小时前  
看金坛  ·  绝了!金坛这个春天最值得打卡的赏梅圣地 ·  16 小时前  
记忆承载3  ·  如何看待过年期间所谓的花式攀比?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杠杆游戏

金少主的朝鲜,历史上怎么玩小国杠杆游戏?

杠杆游戏  · 公众号  ·  · 2018-04-30 22:00

正文

黄大拿明史拍案,读透明史读懂社会,你想知道的明朝都在这儿。杠杆游戏办的新号,欢迎各位老铁文末点击关注!


撰文|黄大拿

朝鲜,一个小国突然成为世界的焦点。

中国人虽然对国际政治颇为热心,但向来只留意大国。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

朝鲜,身边的这个小国,必须得到中国人更多的关注、了解和认识,包括它的政治、历史与文化。

与中国人对朝鲜的隔膜相反,朝鲜人对中国则要熟悉得多。


在整个明朝时期,朝鲜每年凡有军国大事,如册封国王、确立世子,都要派遣使臣入华,一是纳贡,二是得到明朝的认可。使臣回国还要将其在华见闻笔录成书,供朝廷参考。


这种宗藩关系当然不宜放到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去考察,但它却给朝鲜洞悉身边这个庞然大物提供了机遇。


山东临清之繁华不亚于江南!


《金瓶梅》以山东临清一带作为故事背景。何以选择此地?


除了作者对这一带的风俗、人情非常熟悉之外,也应该有着另外的考虑:既然主角是晚明时期一个新兴商人,其活动的地方当然必须是商业繁盛之所。临清符合这一要求。


第92回,西门庆女婿陈经济向其母要了200两银子开布铺,终日结交狐朋狗友,几乎将本钱蚀尽,又向其母要了300两银子,和伙计杨大郎去临清贩布。


书中写道:“到了临清,这临清市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后来陈经济在临清开了个大酒店,“楼上楼下,有百十间阁儿”,“处处舞裙歌妓、层层急管繁弦,说不尽肴如山积、酒若流波”。


文学需要夸张,但证诸史实,临清当年的繁荣却也历历有据。


对中国经济史稍有所知的人就都知道,位于山东西北部的临清在传统中国的商业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


不仅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于书信中说:“临清大贾沃饶,……舳舻以千计”,临清的繁盛甚至震动了朝鲜人。


公元1488年,即明朝弘治元年,遭遇海难的43名朝鲜人经由宁波、绍兴被驿传护送到京城,43人中的朝鲜文臣崔溥回到朝鲜后,遵皇帝之命撰写此行之经过,即被翻译成中文的《漂海录》。


在《漂海录》中,崔溥对慈溪、杭州等江南城市的繁华极尽赞美之辞。


在其笔下,慈溪“江之两岸,舸舰如云”;


杭州更是 “接屋成廊,连衽成帷。市积金银,人拥锦绣,蛮樯海舶,栉立街衢,酒帘歌楼,咫尺相望,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常春之景”。崔溥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杭州“真所谓别作天地也”。


在中国人眼里,江南城市的繁荣无足深怪,因为自宋室南渡,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后,江南城市就一直是如花似锦之地。


让人意外的是崔溥笔下的临清,“其城中及城外数十里间,楼台之密、市肆之盛、货财之富、船舶之集,虽不及苏、杭,亦甲于山东,名于天下矣。”


临清为什么如此繁荣?


略具历史地理学常识的人可能很快会指出,这是因为运河的存在。

临清位于大运河畔,是当时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而京城消费的粮食和各种手工业品又主要依赖运河北运,这一客观条件促成了临清这个北方城市的繁荣。


而从临清的繁荣中又可窥出晚明经济的活力。

“税官如狼如虎,与强盗无异!”

一般认为,万历朝(明神宗)是大明帝国由盛入衰的转折点。


朝鲜人在万历朝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万历朝,朝鲜使臣许崶入华,进京途中在渔阳驿住了一晚,并和一个叫莫违忠的人就明朝的赋税进行了交谈。


许崶回国后撰写了一部《荷谷先生朝天记》,书中记录了谈话的内容:


一顷为百亩,凡耕一顷田者,岁中最丰,则纳银七八两,不稔则二三两,此外又有杂役,如出牛驴、酿官酒、养苑马之类,名目繁多,贫者则至典子卖女以偿之……今者赋役极重,……故民胥怨咨焉。


按照此处所记,明朝农民耕一百亩田,丰年要纳税银七八两,不是丰年也要缴二三两。


根据我们此前在《房价不高,明朝人为何不去炒房》一文中的分析,七八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三千元左右,即使按照现在的标准,这个税率也已经不低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数字还只是所谓的“正赋”,“正赋”之外还有“杂役”。


从朝鲜使臣记录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大明帝国的杂役真是一个“杂”,“出牛驴、酿官酒、养苑马……”什么名目都可以扯上,扯上就要给钱,“民胥怨咨”,有什么奇怪?


渔阳驿在什么地方?今天的天津蓟县,离京城不过百余公里,算是天子脚下了。此处赋税畸重,其他地区如何可以概见。


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有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明朝的税率不高征收的税并不多,真正的问题反倒在于机制僵化导致征税的效率低下。读过真让人瞠目结舌!


朝鲜人的记录是不是对大明帝国的诬篾?


史料记载,明神宗的确是一个喜欢搜刮的皇帝。


明神宗往各地大派税使,两三里的路上征税关卡星罗棋布。南京市民陆二,以售灯草为谋生,所获不过蝇头微利,不堪沿途抽税,只好把灯草一气之下烧光完事。


《金陵琐事》记此,叹曰:“税官如狼如虎,与强盗无异!”东林党人顾宪成说:长此以往,只出里门便有税,几根蔬菜也要缴税,“民何所措手足乎?”


朝廷派出的矿监税使在地方上横行,看谁不顺眼,即指其屋曰:“此处有矿”,有矿就要征,则此家立破,或指其人曰:“彼漏税”,则中产马上成为了无产阶级……


重税之下百姓反应如何?当时流传一首民谣:“千人奋梃出,万人夹道看。斩尔木,揭尔竿,随我来,杀税官。”这样的舆情不知道上达天听没有?



官员“不识礼仪,无耻之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