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国产软件如何敲开能源电力行业的大门,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为例,详细描述了其从初创时期面临困境,到凭借技术创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行业领头羊的过程。同时也提到了与腾讯云的合作,共同推动国产软件的创新和发展。
文章介绍了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从初创时期开始,就深耕工业领域国产软件,通过技术创新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行业领头羊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其如何在软件自主创新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全面发展。
文章详细描述了科远智慧与腾讯云的合作过程,包括在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项目中的合作,以及双方互补的能力和在垂直领域的合作成果。
文章强调了国产软件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提到了科远智慧和腾讯云等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文|山河
编|游勇
10万元创业,到如今市值40亿,有这样一家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深耕工业领域国产软件,这一做就是30年。如今,它再次抓住软件自主创新的浪潮,成为产业链重点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龙头,在这背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创业往事。
1992年,两位东南大学的老师,摔碎了手里的“铁饭碗”,放弃备受尊重的“身份”,走上了一条令时人讶异的创业路。之后一年,两人拉起十几人的创业团队,
怀揣仅仅10万块启动资金
,在南京百家湖畔秣陵乡胜太大队二楼一间小办公室门前,挂出了自己公司的招牌——“南京科远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这两位创业者便是
刘国耀和胡歙眉
,是如今上市公司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和总裁。
当年发生在“春天的故事”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科学技术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改革创新是制胜的法宝,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些号召振聋发聩,两人正是在此大潮下,走上了创新创业的路子。
过去30年中国软件行业起伏变迁,科远智慧如何找准行业的主动脉?又为何在上市节点,果断选择All in 国产软件?在科远智慧看来,问题的答案,只有行则将至这一条路。这一答案也镌刻出中国软件在时代浪涌下的发展印记。
01
All in 国产软件,从“烧冷灶”到“起旺火”
大型能源企业迫切需要的DCS分散控制系统,被称为工业自动化“皇冠上的明珠”。30年前,对科远智慧这家初创企业来说,将业务突破口瞄准这一领域,颇有些“高不可攀”的意味。
凭借破釜沉舟的信念和对技术的坚持,当时作为公司创始团队的刘国耀和胡歙眉两人,每天拎着沉重的产品样机和宣传资料,早晨五六点就出门,倒上几趟公交车,甚至还要步行好几公里,跑到电力、石化、冶金等企业的设计院,日复一日“自我推销”。
三年后,凭借高品质、低价格、免费试用和优质的服务,科远智慧终于在铁板一块的市场上撬开一道口子。当时隶属江苏省电力局的
下关发电厂DCS系统招标
,科远智慧生产的第一批国产DCS——NT6000分散控制系统竞标成功并顺利投运,拿到了进入国家电力公司的“准入证”,这在当时只有两三家中国企业能做到。
随着中国进入电力建设的高峰时期,科远智慧又紧抓发展机会,乘势而上,
DCS在江苏、浙江等区域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达到60%以上
,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时间拨到2010年,科远智慧作为中国热工自动化第一股成功敲钟。但上市并不意味着如释重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
All in国产软件
,每年拿出总营收的10%用于技术研发”,科远智慧能源数字化中心总经理王孝平对此印象深刻。他回忆,当时市场上对国产软件的需求并不强烈,但过去的经验让科远智慧意识到,必须提前布局自主创新软件,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将这一决策比喻为“烧冷灶”,需要公司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更要有耐心,坚持不懈地等待机会走向成熟。
十余年来,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团队,科远智慧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成为
国内第一个国家权威机构认证为100%自主创新的DCS控制系统
,在信息化领域,又推出了
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和SyncBASE大型实时数据库
。
2019年,国家对科技自主创新有了更明确的要求,核心系统要做到整个IT底层架构、生态的国产化,2020年开始,金融、电信、电力等关系国家民生的重要行业纷纷开启大规模应用落地,一场波澜壮阔的国产软件创新浪潮汹涌而来。对于科远智慧来说,“冷灶”终于烧出了旺火。
02
优等生走出“舒适圈”,实现借力超车
政策激励下,能源行业作为软件自主创新的主战场之一,原有软件产品的升级改造,带来了庞大的市场机遇。
作为最早提出智慧电厂的企业之一,科远智慧这些年已经将业务重心放在
支撑大型的智慧电厂的应用系统
,为能源客户做自动化和数字化升级,算得上是公司的“舒适圈”。
但有这样一个项目,让优等生也犯了难。
2022年,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的项目启动招标,要将F型燃气轮机全部换成H型燃气轮机,为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的电力能源提供重要保障。当时,H型燃气轮机在国内还没有投产的先例,对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当时,与科远智慧同台竞技的选手,不乏全球软件巨头。
拿到招标文件后,王孝平本悬着的心更是凉了一大截。客户提出的三个硬指标十分严苛: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数据库连接不上的情况;二是所有功能页面的响应速度必须在3秒之内;三是数据库必须实现全面免维护管理。
“我们的技术体系能满足部分需求,但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层面存在很大瓶颈”,评估后,王孝平和团队一致认为,凭借科远智慧自身的能力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在业内寻找合作伙伴。
已经在能源行业崭露头角的腾讯云吸引了他的注意。
2018年腾讯正式进军产业互联网,把能源行业作为重点深耕的领域之一
。
“我对腾讯的印象还停留在游戏和微信,做能源他们能行吗?”虽然心里犯嘀咕,但在团队工程师深入测试后发现,腾讯云数据库TDSQL在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均有着超出预期的表现,这给王孝平吃下一颗定心丸。
“完全不输外国主流厂商”,王孝平多次强调,腾讯云的产品真正实现了‘拿来即用’,无缝兼容。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以往做数据库的适配至少需要5个人,耗时8个月,腾讯云只用了2个人,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
产品性能过关,真正的考验是走到能源场景里“真刀真枪”地应用。为了让腾讯云的产品和科远智慧自己的EmpoworX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适配,腾讯云在第一时间派出工程师进驻现场,进行系统部署,与科远智慧的工程师团队在内部私有化环境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严苛测试,提前演练了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后所有指标均达到了客户要求。
解决方案在深圳能源集团东部电厂上线之后,有力支撑了光明智慧电厂的核心系统运营与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帮助光明智慧电厂有效节约了设备部件维修、更换的成本,
年度综合节约成本5%,设备平均故障次数降低20%
。
“这是双方能力上的互补”,科远智慧在垂直领域有着平台型产品,腾讯云的数据库、操作系统为平台构筑了坚实的“底座”,实现了 1+1 大于 2 的效果。
03
单业务营收突破3 亿,从“点上出彩”到全面开花
深圳能源的标杆案例为科远智慧打开了全新局面。王孝平透露,近三年,公司能源板块的收入连续保持超过20%的增速,
到2024年单业务营收达到3亿元。
随着自主创新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不禁感慨:“这两年我们太忙了!软件本身有更新迭代的周期,数据库有上千套的替代需求,都在向我们涌来。”
但和其他行业不同,软件服务需要建立在“长期主义”的逻辑之上。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厂商需要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在浪潮来临时占有一席之地。
科远智慧深谙这一点,当下环境,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生态,都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可信任的伙伴合作共赢。“科远智慧服务的是
能源电力、钢铁冶金
等实业,腾讯有
技术和品牌效应
,不走捷径、脚踏实地的品质,让我们能放心地把‘后背’交给对方”,王孝平总结。
王孝平表示,与其他头部大厂相比,腾讯更接地气,双方是奔着合作共赢的目标一起发力,这样的开放心态让双方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感。
这与腾讯云的生态理念不谋而合。
多年来,腾讯云坚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稳定、开放的产业生态政策,助力伙伴实现转型成长。随着自主创新软件市场呈现高速发展趋势,腾讯云也持续提升技术储备和产品能力,打造易用、好用的创新产品。六年来,腾讯研发投入累计超过3200亿元,有近百款产品进入工委会软硬件图谱,取得了近1400项互认证证书,
打造了以“6T”为代表的“全栈自主创新软件体系”
,核心产品通过了国家安全可靠测评的最高标准。
目前,科远智慧已经将
腾讯云数据库TDSQL和操作系统TencentOS引入到更多电力、环保等重要项目
。王孝平透露,团队已经在深度了解腾讯在大模型、大数据、SaaS 等方面的产品能力,希望携手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光明智慧电厂项目的平稳运行,为能源行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样本,也是智慧电厂底层系统全面应用国产软件的里程碑事件。
腾讯云与科远智慧合作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国产软件的自主创新,不仅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沉淀和坚持,也需要躬身入局的一线实战经验,才能推动国产软件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面开花,为中国的科技自主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