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U学在线
一键
关注
,
回复
以下数字即可查看更多
精
彩内容
:
【106】 又一起通信工程安全事故,警钟长鸣
【107】 中通服设计“闪亮登场”!
【108】 117家通信企业最新业绩排行
【109】 铁塔上市,招股书透露重要信息
【110】 揭秘烽火科技集团
这不是凛冬,甚至也不是过冬,春天不会再来,一个时代即将终结。
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周期,如果行业不景气,从业人员就自我安慰“我们在过冬”,来年开春日子就好过了。
但是从业20余年的老工程师们并不认为“冷是因为过冬”,“过冬”是很多年以前的提法了,冷了这么多年,他们已经提前缅怀过去,无论退休与否。
网优服务的中标价低至35折!其实这不算啥,十多年前主设备商就有1折的订单喽,更别提那些零元中标、一元中标的破事儿了。这么一比较,是不是可以感觉好点儿?
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了......
“等等,这算正常?”
嗯,充其量是“恶性竞争”,当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时的必然结果。值得略微说道一下的在于“劣币驱逐良币”,这种事情已经众所周知,根本没有新闻价值,就算是切肤之痛
,也没必要多说。
发抖也好,发烧也罢,如果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那就还是回到了“过冬”的层次了,如果是这样,此文到这里也就不必继续看了,可以退出找点儿正事儿去做了,因为恶性竞争终归有个头的,竞争目的是抢地盘,分出胜负也就可以恢复秩序了。
很遗憾,这次不是!
我们很慎重的预测,网优行业很可能不会继续存在了,或者说得换一种形式存在,而网优工程师这个职业会消失。
回到十几二十年前,异常昂贵的网络设备为运营商带来异常丰厚的利润,花点儿零钱雇佣专家来做网络的运维与优化,这是很划算的、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句话总结:
设备贵,人也得贵!
那时候的“专家”放到今天可能P都不是,专家的身份主要来自于对知识的垄断,就如同秦汉时期只有贵族才读的起书,直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才让平民也可以读书,隋唐才具备了科举的社会环境。
彼时彼刻,设备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主设备厂商提供的海外培训才能获得,不是一般的贵。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今天的网优工程师借助网络就可以自学完成几乎所有的培训内容,一句话:
知识的获取成本已经极低
。
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载体 - 工程师们,二十年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由70+万增加到了700+万,这一因素体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对供需关系和从业人员素质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于网优工程师而言,虽然从业所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VoLTE),但是个体能输出的附加价值却越来越低,可替代性也越来越强,行业不再需要花大价钱训练“弓弩手”,而是仅需要经过短期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的“火枪手”,需求的变化使得满足条件的人群规模增加了十倍不止。
以“星期”计算时间的IT行业不断侵蚀渗透着以“年”计算时间的电信行业
,在此背景下,网络设备的生产成本紧跟摩尔定律,仅就单价而言,设备越来越便宜,运维优化人员的成本预算也只能乖乖地跟着走低。
网络优化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优化达到不用增加设备就可改善网络质量的效果,如果优化成本已经可以和设备采购相比了,那还不如买设备扩容呢。一句话总结:
设备便宜,人得更便宜!
价格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在发挥作用。首先是网元设备数量的激增,运维优化人员规模无法同步增长,造成了通信汪虽然竭尽全力,但
落后的生产力无法满足运营商们日益增长的KPI考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