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时间】:9月1日—3日 15:00、19:30;9月8日—10日 15:30、19:30;
【演出地点】: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 剧场
【演出时长】:80分钟
【演出票价】:180/280/380
【微店优惠】:108/168/228
【取票方式】:本票不发快递,演出前1小时开始取票。工作人员会在剧场门口设现场取票处。报我公号的名字“混在剧场的日子”,凭下单时的姓名和手机号取票。
【购票方式】
: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
手机购票有问题的,可用pc版微信
或复制微店链接到浏览器:
https://weidian.com/?userid=606636557
微店的所有售票都无法选座
麻将最初听到这个演出名,还傻傻地问了一句:“这是个戏曲演出?”相信很多人也会有同样的疑问,那么咱们的演出介绍还是从周家班说起。
周家班
即周家吹打班,民间又称
周家唢呐班
、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 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发展到现在,已传承家族六代,历经100多年沧桑。目前, 男女老幼乐手共计100余人,横跨苏鲁皖浙,享誉民间海外。现在
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
你可能会觉得唢呐为主的民乐会很土,这不就是办红白喜事的农村乐队么?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周家班近些年非常火,不但参加国内各电视台的节目,还应邀去国外各音乐节演出,
今年7月份刚去欧洲几个国家音乐节巡演回来,很受老外们的追捧。
而且周家班的音乐中即兴成份很多,也可以算是一种
‘爵士音乐’
,所以不只可以参与一些传统音乐、世界音乐的音乐节,还可以参加爵士音乐节。
《中国元气-八仙桌》就是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与国际著名音乐人瞿小松
,围绕"中国梦"主题,根据周家班家族传承的吹打乐艺术,
以中国传统人生仪礼为素材
,创作而成的
民族管弦乐作品
。
演奏曲目
序曲--
一、迎生-庆贺令
二、祭祀-小开门
三、高中-吹大戏
四、万年红-梵字调
五、传承之战-对 棚
六、辞灵-大悲调
七、传承永续-雁落沙滩
尾声--
土堆里扒出的几支大小喇叭,操着被人看不起的红白喜事的乐活儿,上事都得瞧厨子的脸,到了欧洲,居然横扫五大国的音乐节,蛊惑了业内业外一群老外们,人人为之欢腾雀跃,亦为之感动落泪。
有句话说的好“音乐无国界”是则这“迎生送死”的活儿,让外国朋友们心魂为之悲喜交加也属正常。只是这次成绩真的让一群不看好民间吹打活儿,认为早晚直接干脆早点送博物馆陈列的看客们觉得有那么一些些不可思议:
这婚礼都遍地白纱、粉不溜叽了,西洋派十足的婚礼进行曲一响,大红喜字儿贴上都觉得寒掺。再看看葬礼,有个别地方政府甚至都明令禁止喇叭匠子上活儿了,办葬礼也不兴孝子贤孙磕头跪礼了,一部扬声器放着悼念国家元首、烈士级别的哀乐,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那级别,不伦不类地也过得去。
总之,没有文化背景支持的民间吹打班子似乎注定行进在消亡的路上。
“凭什么,这一行六个人,在这么不景气的时候,连吹带打,玩转欧洲,还被英国BBC,英国卫报,英国泰唔士报等国外媒体捧为“能量惊人”的“中国先锋团体”了,大英图书馆专程送去了摄影录制小组,从头到尾完整录制了一场周家班的演出,如获珍宝般收入馆内珍藏。”
也许周家班“以此为生”世代相承的血脉力量被激活了,让真正具有中国传承血统的音乐发挥了出来,真正体现了那句至理名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迎生送死的古老音符,贯穿血脉神识,化现元气之声,征服欧洲……今归来,飨悦盛世……
人生仪礼中的"生死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精神标识,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基因。自上世纪西方仪礼进入中国后,对本土传统仪礼的分化和影响非常巨大,国人大多已不识其真面目。周家班是活跃在黄淮地区的吹打乐传承大族,其周姓亲系子孙百余人,外姓徒弟千余众,皆以乐为生,以礼为用,奉"乱世保身,盛世悦民,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的祖训,将此中精华险险流传至今。
2015年周家班被国际音乐家瞿小松发现,他惊叹:"
周家班是最具中国元气的声音,我会把他们将放在世界音乐版图中去考量
……"2017年7月周家班受欧洲多国邀请出国巡演,以7月8号在德国Rudolstadt音乐节的首场演出为开端,走过5个国家,参加6场活动,举办7场音乐会和一场工作坊,先后在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英国WOMAD音乐节和比利时SFINKS音乐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欧洲观众为如此"古老的中国爵士乐"所征服,英国主流媒体BBC,英国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均发声评论其为"中国的先锋团体""具有惊人的能量",在数万人次欣赏的表演中,观众反响空前热烈。
《中国元气之八仙桌》所有的演奏人员都具备纯正传承血统的艺人,是以"周家班"亲系传承为主,徒众传承为辅的人员结构,他们在民间演奏时,围座在一张八仙桌前,桌上放置着各种乐器,在各种婚丧嫁娶的仪式进行中,配合仪礼的不同环节而不断变换着各种乐器进行演奏。就在这张八仙桌上,他们日日接新人、送老人,"一桌一世界,一桌一轮回",他们见证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生死死,与国人的灵魂深度链接,他们本身即展示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自发自觉的传承之力。
《中国元气之八仙桌》作品重点体现唢呐这个
"迎生送死"的灵魂之器,以笙管笛箫、民族打击乐为辅奏乐器,整台演出使用的乐器量从单支唢呐到大小喇叭、再到群喇叭、最后是双管斗乐;乐器的形式从硕大无比的大海喇叭到精巧到一掌之中的小铜喇叭,酣畅淋漓地展现出唢呐艺术在各音阶上的表现力,节目丰富多彩,观赏度高,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中国元气之八仙桌》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局发起设立、北京市财政局拨款的公益性基金。
【欧洲媒体发声评论主演团队"周家班"】
德国汉堡记者Lutz Hüttel说:"Rudolstadt音乐节是中欧最 大的音乐节,以后无论周家班走到哪里,只要提起曾在这里演出过,别人会认为他们很重要。"
英国BBC播放了三首周家班演奏的音乐,主持人Andrew
McGregor说:"周家班是一个主要在婚礼和葬礼上演奏的乐队,他们以活泼、奔放的方式表现古老的民间传统。如果你认为婚礼和葬礼是个始终都很严肃的场合,那你就错了。周家班的音乐富于幽默感,他们使用音调很高的中国喇叭(唢呐)模仿鸟叫,也使用自制乐器"把攥子"模仿人声。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音乐有着惊人的能量,他们一边演奏一边摇摆,甚至在舞台上'窜来窜去'"。
英国《卫报》发文评价周家班是近百支乐队中的亮点之一,并称周家班为"来自中国的先锋团体"。
伦敦电影专家Anna Odrich说:"我很享受这样的音乐。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每一天,我们使用着各种各样"中国制造"的物品,但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精神"……"
【欧洲观众对主演团队"周家班"的反响热烈】
在瑞典马尔默夏日舞台的主舞台演出时,瑞典观众大声用中文喊着"我爱你"。演出结束后,现场观众以"起立鼓掌"的方式给予周家班最 高的赞赏和致意。
在爱尔兰举行的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上,汇聚了10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音乐学家,周家班的音乐会得到了来自各国的音乐学家们的肯定和认可。爱尔兰考克大学的音乐学家Johnathan
Stock说:"如果我生活在安徽,我希望在我生命中每一个重要场合都有他们的音乐,我会因为不能看到他们在我葬礼上表演而感到遗憾。"
在德国莱比锡民族志博物馆的音乐会上,当一首祭天祭地祭祖先的笙笛作品《小开门》响起,整个博物馆和那些古老的藏品都在共鸣,德国观众在音乐里感动得流下泪来。
荷兰民族音乐学家、Pan唱片创始人Bernard
Kleikamp驱车两个多小时从荷兰来到比利时Sfinks音乐节,只为了看周家班的演出并进行采访。两周前,他在爱尔兰利默里克举行的第44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世界大会上看过周家班的音乐会,他说:"我很喜欢周家班的音乐,他们是艺术大师,也很有趣。作为乐队,他们很紧凑,有时一个人要交替演奏两样以上的乐器。他们可以很形象的表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周家班在英国WOMAD音乐节上的演出可以说是本次巡演的一个高潮。WOMAD是欧洲最重要的音乐节之一,规模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都屈指可数。7月29日下午,有近万人在现场观看了周家班的演出,他们跟着周家班的音乐摇摆,陶醉在那充满激情的音乐里,每一首曲子演奏完之后,掌声和尖叫声都持续很久。
【大英图书馆全程录音主演团队"周家班",收藏入世界传统音乐谱系】
周家班欧洲巡演的热度,惊动了世界著名的大英图书馆,他们于2017年7月13日向周家班海外经纪人发出邀请协议,全程录音收藏发行周家班专场音乐会的演出视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