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700+|阅读预计需要7min
近两年,随着女权思想的步步发展,互联网上流行起了这样的风向:对性缘关系一味追捧的不耻,以及对“恋爱脑”的唾弃。
“恋爱脑”,顾名思义,即过度追求爱情,为了爱情可以放弃前途、
放弃自我
,奋不顾身的爱情中,又掺杂了一丝“盲目”的味道。
今天这篇文章,就让我们聊聊“恋爱脑”背后的心理机制。
为什么
“恋爱脑”会
盲目追爱?
1. 什么是“恋爱脑”
常说的”恋爱脑”,其实就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那些
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会被叫作“恋爱脑”。
就像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曾在《论爱情》里描述过的,他自己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感觉:“每当向莱奥诺尔伸出手臂,我总是感觉自己快要摔倒了,而且我还得思考该怎么走路。”
2. “焦虑型依恋”,是恋爱脑们很常见的依恋模式
焦虑型的个体对伴侣感受到的并不是爱和信任,而是一种“情感饥渴”,
他们希望对方能够拯救自己,或是使他们变得更“完整”,比如:
-
极度渴望亲密和陪伴,要求与爱人随时保持联系,每时每刻报备行踪;
-
-
害怕被抛弃,独自一人时会觉得不自在,受到一点冷落,都会觉得被抛弃。
恋爱脑们越是在乎,越容易患得患失,渴望亲密和陪伴又敏感多疑,在感情中特别喜欢试探对方,习惯自我牺牲式的付出,独处的时候又怕被抛弃,一但能和恋人建立联系,就像抓住救命稻草。
神经科学家Andreas Bartels和Semir Zeki对比了
正在享受爱情的大脑和刚刚注射了可卡因或阿片、处于兴奋状态的瘾君子的大脑,发现这些人的奖赏通路有很多相似的活
动。
这也就是为什么,激情式爱情是不带思考的,不能用理智解释、且无法被切断的。
Tennov教授用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的400对情侣作样本,询问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并分析他们的日记。
最终将那些爱得比较极致的人筛选出来,
为那种极致的恋爱取了一个名字:Limerence(深恋感、狂热的求偶心态,也就是我们说的恋爱脑)。
学生Chaucer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因为Mary的到来,我的世界都发生了颠覆。”
恋人可能是以前的熟人,也可能是完全的陌生人。
但在陷入恋爱后,对方就脱离了原本的身份,被情人捧上了神坛。
实际上,这些学生能列举出自己恋人的缺点,
但他
们却选择拒绝接受这些缺点,力图在心中打造出一个完美爱人。
那些爱到极致的人,在他们眼里爱情已经成了一份需要日日呵护的艺术事业,像在修改自己全权布局的爱情小说……
Chaucer说:“爱是盲目的。”所以他宁愿把恋人的缺点抛掷脑后,而爱着心中的完美恋人。
陷入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inking)后,恋爱脑们会感觉对方无时无刻不侵占着你的大脑。
在你读书的时候你会想到TA是否喜欢这本书,在你睡觉的时候会考虑对方是否失眠,在你早晨睁眼的第一刻会思考对方是否也一样醒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恋爱脑们却巴不得每刻都和对方在一起,像个连体婴一样不分开。
数据表明,他们消耗了85%-100%的时间在思考恋人的事情上,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不能好好地工
作、学习,因为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学生们因
为恋人而表现出的过分的患得患失,
他们期待被接受,却又害怕被拒绝。
被试们报告他们在见到对方的过程中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口吃……有的甚至失去了正常状态下的基本技能,变得不能好好走路。
当对象身边出现竞争对手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情绪,
做出和动物们“守护伴侣”时类似的行为。
在这些情绪下,他们更容易被激起强烈的生理唤起。
在这些爱得太过用力的人身上出现了一种“挫折吸引”现象,对他们来说,爱情像是一个人的激情独角戏。
“挫折吸引力”效应的意思是,当爱情受到阻碍、挫折时,被遗弃者反而对恋人更为吸引、依赖,即表现出“爱得更深”、“无法自拔”的状态。
神魂颠倒的恋人们无限放大恋爱细节,将这些小细节无限品味,反复琢磨,上演一场丰富的内心戏。内心戏结束后,对爱人的痴迷又加剧了。
1996年,Helen Fisher用fMRI扫描了相恋平均7年时长的恋人们的大脑,并让他们盯着自己的恋人/陌生人的照片。
结果显示大脑的VTA(中脑腹侧被盖区)区被激活,而这个区域恰恰负责控制着人们的奖赏系统。
同时VTA区域和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控制脑区相近,
所以恋爱说不定容易被某些人们视为一种生存基本需求,一种奖赏。
过于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一段爱情里是有风险的。俗话说得好,不怕良缘难遇,只怕所托非人。
《和陌生人说话》做过一期关于PUA(把妹达人)的话题。他们说
最容易被PUA的,正是有“恋爱脑”特质的女孩——
因为这些女孩往往缺乏安全感,为了别人的爱和认同非常容易投入感情,她们姿态很低,习惯讨好别人。
不仅容易遇到职业PUA,遇到渣男、被渣男控制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所以面对爱情,也一定记得给自己提个醒:
这是真爱还是故意操纵?
再反过来想想,恋爱脑的爱情,真的可以证明自己对对方的爱么?
对一个恋爱脑来说,爱人对自己往往太过重要,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超越。
但在TA可以为爱人“付出一切”的同时,TA唯独不会做一件事:考虑对方的感受,尊重对方的边界,相信对方的判断。
也就是说,恋爱脑的爱情,很可能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
这些行为往往既不能让爱人快乐,其实也不能让自己获得更长期、更稳定的快乐感。
那么,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恋爱脑的朋友,该如
何帮TA呢?
首先,一定要让TA觉察到自己的状态,意识到自己是个“恋爱脑”
对恋爱脑来说
,TA往往有一些更深层次
的心理需求:也许无法接受失败;也许是太过渴望一段关系;也许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某个愿望寄托在了面前这个爱人身上……去找到这个原因,认识到自己身上在发生什么,是改变的重要一步。
TA需要多听一些其他人的声音,来把握现实中到底在发生什么。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TA才能真正关注自己的感受,并重新赋予自己“爱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