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5月17日,央行宣布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我们认为央行此举是“保资产”的又一举措,本质是以地方国有企业收储一手房来替代部分市场化购房需求,为房市注入流动性并推动新一轮楼市去库存。或将打通从保负债到保资产的链条,有利于盘活房企存量资产,推进保交房进程,提振市场信心,助推地方城投化债。
一、楼市库存高企如何破局:收储替代部分“无效”需求,政策发力点从“保负债”到“保资产”
据统计局数据,24年4月我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达3.9亿平,库存接近15年峰值,中指数据显示有12个城市存量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超1000万平。楼市高库存背后是疲软的居民需求,24年4月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达-1666亿,环比下降6182亿。另一方面,房价持续回落,24年4月二手商品住宅同比涨幅达-6.3%。18年央行同有关部门,采用“三支箭”支持民营企业拓展融资,22年金融“十六条”后六大国有行和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房价下降导致房企资产不断缩水,“保负债”下借新还旧依然难以实现净新增,或需从价格及资产端着手,政策或将通过地方国有平台及企业收购超额供给,缓释资产供给及价格压力。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保交楼”,24年5月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会议强调,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下一步政策发力点或将围绕新一轮去库。
二、收储如何落地:财政扩张才是未来重点,配套资本金及贴息政策将影响收储规模,关注财政端配套政策
23年初,央行创设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选取重庆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其中郑州模式具备一定参考价值。郑州城发集团回购市场上去化慢且保交付难度大的存量房,将其改造成保租房,回购资金来源于20%的项目资本金和75%的银行贷款。我们推测本轮地方或将以20%资本金配套80%保障性住房贷款模式完成收储工作,预计初步可撬动6250亿收储资金(5000亿银行贷款+1250亿资本金)。同时收储后保租房能否长期运营仍取决于收益能否覆盖成本,考虑到保租房后续运营成本等,地方或将配套贴息政策。24年3月百城住宅租金收益率达2.18%,假定银行贷款利率在2.8%-3%,考虑运营及管理费用后,我们预计贴息及运营补助或达1.6%-2.5%。
针对收储地区及对象,央行提出“所收购的商品房严格限定为房地产企业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且“城市政府根据当地保障性住房需求、商品房库存水平等因素,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我们认为,库存高企、保障房需求大的城市的商品住宅或为本轮收储重点。据中指数据,46个大中城市中(剔除缺失值)去化周期超18个月的城市有33个,按可比口径库存约2.3亿平。政府收购价通常低于市价,但考虑到房企经营压力和售卖意愿,参考公开收储方案,假定平均收储价为市价80%,6250亿资金可去库约0.43亿平,占33城可售商品住宅面积19%,我们认为合理库存水平可参考19年,目前库存回到低库时期需去化超额库存1.2亿平,按33城过去12个月商品住宅均价,大约需1.7万亿。
但当前地方政府仍在化债周期,考虑到地方财政压力,资本金来源也是未来政策实施阻点之一,虽然专项债可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暂未放开收储类用途,后续可关注财政发力和专项债配套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