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
九大类别——守正创新,素养全面提升
根据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思想,拓展雅课类别分为九大类:品格与社会、文化与理解、逻辑与思维、融合与探究、劳动与实践、科学与创新、语言与表达、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
一、品格与社会:
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例如已开设的幼小衔接入学课程,新生适应性课程,公园城市研学课程,少先队课程,国旗下成长课程。
二、文化与理解:
“文化理解”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有学科核心素养的情感升华和终极目标。以语言为媒介,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价值观念、人文思想、艺术形态,拓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例如已开设的国学课程、儿童阅读课程、书法课程、英语阅读课程,双语美术课程、法语课程、节庆课程。
三、逻辑与思维:
通过逻辑问题、科学与工程的问题为载体,综合逻辑关系、建模分析、益智策略三大知识模块,同时配合历史文化、趣味故事、思维游戏,让孩子系统的学习提升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迁移应用能力等核心能力。例如已开设的数学思维课程、少儿编程课程、科创课程、木工课程。
四、融合与探究:
以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综合·实践”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打破学科壁垒,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有效融合,创生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课程,引领学生将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内走向课外,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已开设的语文四季主题课程、乐评课程、校园特色节日课程(汉字节、数学节、英语节、体育节、科学节)等课程。
五、劳动与实践: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劳动的愿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从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学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技能,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例如已开设的《天天1+1劳动》家庭劳动实践课程、食育课程、木艺课程。
六、科学与创新:
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开发创造潜能,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例如已开设的科创课程、机器人课程、少儿编程课程、科学节课程。
七、语言与表达:
语言表达是通过一种系统的专业教学方法,加强训练,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上台当众讲话、仪态大方、语言流利;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增强;记忆力、表现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提高,在语言潜能开发的同时激发学生应变能力,使少儿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已开设的小主持人课程、法语课程、戏剧课程。
八、审美与表现:
以音乐、美术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欣赏优秀艺术品与创作实践中学习审美知识,提升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例如已开设的戏剧课程、合唱课程、舞蹈课程、陶艺课程、纸艺课程、绘画课程、乐器课程。
九、运动与健康:
在丰富的运动课程中,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例如已开设的篮球课程、足球课程、健美操课程、棒球课程、网球课程、射击课程。
【课程实施】
五大课型
——形式有别,统整与自主,丰富多姿
拓展雅课以五大课型的方式落地实施,全体学生参与拓展雅课的学习。学校首先进行统整安排,同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雅课,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班级必修课——共同记忆
以班级为单位,每一个班级选择一门拓展雅课进行必修,每周一次课,坚持六年,形成班级同学共同的技艺和记忆。
二、个人选修课——体验丰富
每一个孩子可以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每周一次课,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特长,全校以选课走班的形式进行。
三、特长专修课——锻炼特长
学校根据部分孩子比较突出的特长,组建学习社团,每周学习两次,进行持续的学习,为部分有专长的孩子搭建学习平台。
四、兴趣特修课——发展兴趣
为满足更多有兴趣特长孩子的学习,在课余时间开设的课程,搭建平台,汇集优秀的专业师资,根据孩子学习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课程。
五、博雅泛修——多维融入
以“博雅”学习为目标的泛在课程,以链接生活、内容宽泛、形式有趣、时间灵活的方式进行,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超越学科界限的丰富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