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漫改“影视作品前景几何
6月底,系列动画《泡芙小姐》真人电影宣布定档“七夕”,曾在业内引发“能否成功从动画作品过渡到真人电影”的讨论。其实,这只是掀开了当下动漫改编(以下简称“漫改”)真人影视作品的一角。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处于立项、备案、制作等不同阶段的漫改真人影视剧项目已突破50部,且还有新项目不断加入:从将10部漫画改编成网络电影的“比翼新电影计划”,到《葫芦兄弟》《天书奇谭》的真人电影计划;从根据漫画《火王》改编的真人电视剧《火王之破晓之战》开拍,到人气动漫《全职高手》和《画江湖之不良人》宣布要推出同名真人电视剧和电影……不难看出,漫改真人影视剧已成为一股新风潮。
漫改真人影视剧的扎堆出现并非偶然,这首先和影视制作公司的热点转移有关。此前,网络文学是影视改编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近年来市场的饱和以及泛滥的粗制滥造现象,迫使各大影视公司寻找新的出路,而近年来在创作、平台发布、周边衍生等环节日趋成熟的国产原创动漫,顺势成为新热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包括动画、漫画及游戏等在内的二次元核心用户将超过8000万,二次元群体总数将超过3亿,且97%以上是“90后”和“00后”,形成了一个基数庞大且仍在不断增加的动漫粉丝群。
更为关键的是,年轻粉丝们普遍具有虚拟商品消费意识,愿意把钱花在自己喜爱的网络作品上,这大大提升了投资方对漫改真人影视剧的信心。
观察近两年立项的漫改真人影视剧,多数已在原著漫画或动画上积累了较高人气和较大的粉丝受众基础,轻而易举解决了“谁来看”的问题;同时,这些动漫作品在故事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之玄幻、热血、冒险、武侠等元素,天然能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此外,据记者了解,目前热门国漫IP的影视授权金约为同档网络文学IP的1/5甚至1/10,性价比相当高。
虽然业界已意识到影视化将成为动漫IP最大的变现出口,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2015年由知名动画《秦时明月》改编的同名真人电视剧,开播后即遭网友蜂拥而至的批评。
而近期开播的改编自同名日本漫画的真人版电视剧《深夜食堂》,更是在一片差评中创下了同名系列影视剧作的豆瓣评分新低。由此可见,如何打通“次元壁”,妥善处理好动漫的“真人化”和“再加工”,成为当前国内漫改真人影视剧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长期连载中,动漫作品已将较为固定的人物形象设定传达给了粉丝群体,动漫角色已在粉丝心中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而“真人化”需要在迎合原著粉丝之外兼顾其他收视群体的审美需求。因此,改编不仅要还原动漫的精髓和故事主线,还要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内容再创造。一言以蔽之,漫改真人影视剧既要保留原作的世界观和角色设定,又需要贴合现实社会、避免人物形象或剧情突兀。
据某日本媒体的调查,漫改真人影视剧有8点最令人不满,分别为:
故事设定背景改动太大;故事被过分简化;选角跟原作角色不符;声音跟原作角色不符;特效粗制滥造;无法再现原作经典场面;动作场面不够扣人心弦;原作中很重要的角色没有登场
。
若据此衡量国内一些漫改真人影视作品,可谓“中枪”累累。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国内漫改真人影视剧项目开发还需解决题材发力点的问题。现有作品多集中在武侠题材,产能有限。
其实,都市情感、青春校园、婚姻家庭、侦探悬疑、科幻玄幻等题材均有可供改编的动漫作品。但另一方面,不能忽略这些题材的政策风险,比如《末世人间道》《灵契》《白门五甲》等恐怖悬疑题材的动漫IP,虽已宣布立项,但其原作内容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当前相关规定。这些都值得主创团队费一番心思。
当谈起漫改真人影视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美国。利用漫威、DC漫画等老牌漫画公司的超级英雄IP打造的真人影视剧,自1970年代以来便称霸屏幕,诞生了《超人》《蝙蝠侠》等一批深入人心的经典影视作品。近年来,随着孩之宝、迪士尼等大企业的加入,被改编为真人影视剧的动漫形象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