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南方周末授权转载。
楼主的话:
十年前的印度电影,永恒的主题只有歌舞爱情片。典型代表有《宝莱坞生死恋》,由“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主演,讲一对苦命鸳鸯不顾父母的阻挠要走在一起的故事。
但是如今,这个喜欢用歌舞片注水的印度,却连续拍出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这类口碑、票房通吃的好电影。
今天这篇文章是旧稿,但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印度电影市场:
《三傻》和《贫民窟》,哪个才是真实的印度?
“印度电影就是歌舞片”吗?
为什么和中国一样,印度片也很难走向国际?
印度的电影票贵吗?
《“印度电影正经历最好的时代”——对话《三傻大闹宝莱坞》导演拉库马·希拉尼》
“印度平均电影票价3美元一张,票房超过10亿卢比(1亿人民币)就是‘热片’。”2014年4月中旬,《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应北京国际电影节之邀来做“天坛奖”评委,从他的叙述看来,印度人喜欢去影院看电影,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第二天就可以开拍——在印度做电影,简直就像在天堂。
《三傻大闹宝莱坞》
但十年前的印度电影,永恒的主题只有歌舞爱情片。典型代表有《宝莱坞生死恋》,由“宝莱坞之王”沙鲁克·汗主演,讲一对苦命鸳鸯不顾父母的阻挠要走在一起的故事。
希拉尼出现在印度电影的转折点上,或者说,希拉尼带着印度电影走向新题材、新形式。
2003年,希拉尼的第一部作品《黑帮大佬医生梦》,讲一个黑帮老大立志当医生的奋斗史。除了票房是当年最佳,也被认为打破了一切宝莱坞的陈规,拿下当年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电影等大奖。
2006年上映的第二部电影《黑帮大佬和平梦》外壳是喜剧爱情片,一个黑帮大佬为了追知性的电台女主持,装作自己是甘地粉丝。希拉尼让甘地时不时如神灵一样出现在片中,用非暴力哲学教主人公应对人生。影片掀起印度国内的“甘地热潮”,各种甘地的书卖到再版,主人公在剧中所用的“Gandhigiri(甘地主义)”一度成为流行词汇。
2009年《三傻大闹宝莱坞》上映,片中的主人公,三个皇家工程学院的高材生,放弃世俗规划的路线,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实际上影射的是印度理工学院——这个美国硅谷的“黄埔军校”,大学教育一时成为全印度的公共话题,随之出现了一批探讨学校教育的反思性电影。
2014年《我的个神啊》上映,导演也是拉库马·希拉尼。电影讲的是一个外星人PK落入地球,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旅行。电影对各类匪夷所思宗教文化进行了毫无保留的展示。
希拉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擅长把严肃的话题放进喜剧:“人们辛苦了一天,走进影院不是要陪导演一起苦大仇深。有些导演喜欢直面生活的痛苦、社会的悲哀。但我如果要讲一个道理,就要用幽默、开心的方式来讲。”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剧照
南方周末:《三傻大闹宝莱坞》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哪个才是真实的印度?
希拉尼:呃……两个都是真实的印度。但西方人更想要看贫民窟里的印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一个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他们将印度理解为贫民窟,但印度不只是贫民窟。我有一个美国朋友,他母亲来印度玩,当她看到高楼大厦时,完全惊呆了,立刻告诉我她不想看这些,我只好带她去找印度的贫民窟。
中国也一样,内部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西方人只喜欢看到乡村中国——要不就是动作片,中国人在电影里飞来飞去,拳打脚踢。
南方周末: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但国产片无论在国内卖得多好,在国际市场上都表现不佳。印度电影呢?
希拉尼:完全一模一样。印度片也卖不出去。我认为文化差异是最重要的原因。就说分享食物这个习惯吧,我们国家曾经贫穷,人们一度吃不饱,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表明交朋友的诚意。你到印度人家里做客,他们会一直劝你吃东西,即使你吃饱了他们还会继续劝,这在西方就完全行不通,他们会觉得你是神经病。西方人不像我们这样分享食物。有一次我去美国,大家坐在一个桌子上,我还没有开始吃,也没人管我,大家已经开始各吃各的。
中国和印度的教育体制、社会风气相似,学业、就业压力很大。我想这是“三傻”在中国有名的原因。
南方周末:“三傻”讲的是理工学院的故事。你并不是学理工的,为什么对这个题材有兴趣?
希拉尼:每个印度人从小到大受到教育,只想从事两个职业,要么是工程师,要么是医生。这样才能赚钱,得到社会的尊重。我本来想去工程学院,但是去不了,我不是个有出息的小孩,分数太低了。
我有很多朋友去了医学院和工程学院,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精神抑郁,酗酒、吸毒,甚至自杀。于是我想拍一个故事,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不该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人。
南方周末:你父亲一直支持你去学电影?
希拉尼:是的。我父亲是巴基斯坦移民。“三傻”中有个情节,主角之一法罕鼓足勇气对他父亲说:我不想再念工程学院了,我想做野生动物摄影师。这部分来自我的经历。
商学院念到一半,我已经看到数字就头疼。会计考试前,我告诉父亲,不想念商学院了。我当时想他肯定会反对我。但是他没有,他问我:你想干什么?我说我喜欢电影。他说:那你就去做电影。2012年我父亲去世,我每天都在思念他。他教给我最好的东西就是挑战一切理所应当。
南方周末:但你在浦那的印度电影电视学院学的是剪辑?
希拉尼:现在想起来,学剪辑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写电影”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在剪辑室,一个是在书桌上。剪辑就是讲故事的手段和方式,它可以成就一部电影,也可以毁掉一部电影。剪辑教会我去拍摄,去构架,去导演。在拍摄场和两百多个人一起闹哄哄地工作是体力活,而在剪辑室,一个人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小世界。我可以坐在剪辑室里十几个小时,拒绝任何人访问我,这是一种修行、一种冥想、一种思考。
(CFP/图)
南方周末:能成功地走向国际的印度电影很少。你认为印度电影人更多是不想还是不能?
希拉尼:并不是不想,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会走出去。有些人已经在西方拍了电影,比如谢加·凯普尔执导了《伊丽莎白2》。还有导演了《季风婚宴》、《名利场》的米拉·奈尔。我和这些走入西方的导演不同,我熟悉的是印度的价值观。如果我走出去,我想做的还是印度人的故事。我不能去拍一部讲美国人的电影,最多,我会做讲印度人走向西方的电影。
和西方对比,我觉得在印度拍片更容易。印度制片模式没有好莱坞那样复杂,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找到一个好的制片人,第二天就可以开拍。印度的观众群很庞大。印度人晚上没什么太多消遣,不是出去吃饭,就是去看电影。电影拍得再烂也有人看。每年印度生产八百多部电影,这个数目不少。
对我来说,好莱坞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的科技手段非常先进。印度电影如果上国际市场,统一时间全球公映,但国外最先看这些电影的还是各地的印度观众。英语为母语的观众目前还不会看印度电影。这是我们需要去突破的一块市场。
南方周末:印度观众看不看好莱坞大片?
希拉尼:看,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蜘蛛侠》、《未来战士》这些大片在印度都有办首映礼。其实好莱坞已经“入侵”印度了。但我不认为我们和好莱坞导演在同一个领域里竞争,我甚至不认为存在这样的竞争。“竞争”这个词指的是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一个人有一个故事,十个人有十个不同的故事。我知道什么样的讲故事方式能让印度观众接受,我不会没活干。
印地语电影还是占据大部分票房的,印度人喜欢看印度电影。我想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引进片我们需要制作字幕。坐飞机的时候,我发现大多数印度人还是会选择印度影片。
宝莱坞有自己的特色,印度电影不会去模仿好莱坞电影。
《宝莱坞生死恋》剧照
南方周末:“印度电影就是歌舞片”,这是一种误解吗?
希拉尼:绝对是一种误解。“仅仅只有歌舞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大约30%的电影已经没有了歌舞段落。剩下的电影歌舞也大大减少。我的三部电影都有歌舞成分,是在必要的时候才用。现在的观众喜欢歌舞出现在主角抒发内心情感的时候,要自然地发生,而不是动辄有40个舞者在后面伴舞。
但是歌舞仍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天人们起床后都会唱歌跳舞。如果你来印度,会看到人们在任何场合唱歌跳舞。
十年前爱情片是主流,苦命鸳鸯和棒打鸳鸯的父母。现在人们希望看到不同种类的故事,比如2011年的《便当盒里的小秘密》,没有歌舞,关怀儿童成长。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我而起,我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疯了,说怎么可以拍一部关于医学、医生的电影。电影放映后,很多年轻的导演感谢我让他们看到了突破常规的可能性。
南方周末:除了好莱坞电影,印度观众看别的外国片吗?
希拉尼:印度院线里上映的只有印度电影和美国电影。欧洲片或其它国家的影片,人们会通过网络观看,或者买DVD。伊朗电影受众不少,其次是法国片。中国武打片也有很多人看——比如成龙,他在印度可是明星。但看这些影片的人数相对有限。
南方周末:电影票贵吗?
希拉尼:印度平均电影票价3美元一张,票房收入超过10亿卢比(1亿人民币)的电影可以称之为“热片”。印度人有进影院的习惯,网上下载和买DVD是排在影院后面的。我们有两种剧场,一种比较小,比较现代,票价较高;还有一种是老剧场,可以容纳200到1000人,票价便宜,只要1美元。各阶层各群体都有能力去消费,当然学生、年轻白领还是比较多。
大部分人会在周五晚去看一部电影,他们会选择熟悉的“明星脸”。比如我们印度有名的三位姓可汗(Khan)的男星,几乎每个周末的电影院里,你至少能看到其中一位。如果观众看到一部没有明星但是情节很好的电影,也会口耳相传,可能两三天后该片的票房会开始增长。
南方周末:你怎样评价现在印度电影的水准?
希拉尼:1950、1960年代有很多优秀的印度电影,质量下滑出现在1970、1980年代,俗套糟糕的爱情片和动作片大行其道。最主要是没有好的剧本创作者。其次,当时电影院卫生糟糕,鱼龙混杂,没有空调,很多像我父母这样的中产阶级讨厌进影院。当时去电影院的人对歌舞片、动作片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最近十年,印度出现了新影院,干净、环境好、票价高,重新把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吸引回去,好的电影继而出现。
现在印度电影正经历着最好的年代。我们有大量观众,有更多的影院,很多导演正在探索新的片型。有时候好导演会遇到一个烂时代,但是现在我们的导演一旦有了好故事,就拿得到投资,就能立刻拍片。
注:本文首发于2014年5月,略有删减。
1、《一个演员改变一个国家》;
2、《这是一部“伪·女权”电影,但无愧高分》。
24楼影院:movie24luo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