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述刷脸支付行业人士对新浪科技介绍,“通过刷脸这种入驻方式,首先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科技’的入住体验感,此外还可以提高入住销量,为酒店节省人力成本。而通过引导用户刷脸进一步获取到用户信息,将用户变为酒店的会员,还可以让其在后续的消费环节与自身有更多的交互,产生更多价值。”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当用户同意刷脸后,也意味着自己授权同意商家的一些潜在广告或者其他服务推荐,这实际上已经默许了信息或个人隐私被第三方使用,但这些被默许使用的机构,往往是酒店未做披露和告知的。“因此,也可能滋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滥用和个人隐私泄露。”
近两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换脸、AI盗取声音等技术正在快速成为新型的诈骗手段。据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提供商瑞莱智慧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国内AI诈骗案件共发生5起;而2023年全年,AI诈骗案件在全国多地开花,已发生至少16起。可以预见,此类案件数量在2024年还会持续增长。
“如果酒店可以随意收集人脸数据,一旦这些被收集的数据不慎泄露,那潜在的威胁将是巨大的。”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委委员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黄林直言,“可以说,AGI的发展加速了这一风险。”
事实上,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国家网信办去年8月发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也明确规定除非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否则不得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此外,即将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在黄林看来,《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原则就是最少使用、遵循自愿以及最小储存。”取消酒店强制刷脸入住,不仅是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也是社会治理手段的优化和调整,“体现了在公共安全、商业利益和个体权益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