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福州人家
记录福州的人与事
51好读  ›  专栏  ›  福州人家

福建各县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你肯定不知道

福州人家  · 公众号  ·  · 2018-05-10 17:22

正文

请点击 上面蓝色字 订阅!!

简介: 记录福州的人与事

(本文由 福州人家 出品,转载请在开头保留这行字,文末带本号二维码,否则视侵权)


福 州

福州市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270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




闽清县

宏琳厝




宏琳厝俗称新壶里,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栋建筑古民居。宏琳厝由药材商人黄祖嘉(1755-1815,字作宾,号寅轩)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并由其子宏琳建成于1823年,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居住着黄姓家族,历经11代后,宏琳厝现已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平潭

石头厝




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于是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建造如碉堡般的石头厝。石厝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多为青黑色乱石砌墙、灰泥勾缝、青瓦覆顶,再压上密密麻麻的碎石,几段优美的马鞍墙浮出屋顶,给村落增添了浓浓古意。福建平潭、泉州等地都有这种石厝,石厝鳞次栉比,的石厝。





永泰县

下坂厝




下坂厝是福州唯一国家级历史古镇——嵩口镇保存最好的古民居典范。下坂厝,又称用坦厝,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下坂村中,清乾隆年间乡人陈用坦(又名上珍)所建。距今二百多年,总占地5080平方米,八扇土木结构,有正座、横厝、下书院、内外埕、后花园等,共有200多个房间。由于它的建造技艺、诸多窗棂雕刻、壁面彩塑、彩绘、书法及石刻书法门拱,整整花了祖孙三代,堪称古厝中的瑰宝。




闽侯县

新坡古民居




闽侯县白沙镇新坡村有一座近300年的江氏古厝,又称永奋永襄厝,占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是我省目前为止发现的保留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之一。江氏古厝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开始建设,江永奋、江永襄两兄弟历时59年才全部建成。古厝坐北朝南,纵向排列5座,加上旁边两座共7座,拥有大大小小的房间200间。





福清市

东关寨




东关寨位于福清市一都镇的东山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为当地何氏家族兴建。东关寨从东向西, 堡墙之内的相传有99间房、马头墙、柱础等一些建筑元素,极具福州民间特色。寨内目前仅几户人家居住,略显陈旧。




长乐市

九头马古民居




“九头马”古民居位于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廷自然村,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9500平方米,因建筑内围有九块马形岩石而俗称“九头马”。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3000米。共25座,五落透后五落排,现存22座。结构布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不拘一格。堪称福州地区古建筑精品。




连江县

郑氏三落厝




郑氏三落厝古民居位于丹阳镇板顶村,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古民居总占地约15亩,为木石结构,依山伴水,坐东朝西,由三座水平三进、以过雨亭相连的四合院组成,三落厝大小房间共计200多间,是连江县目前保护得最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民居群。





罗源县

中房镇古民居




陈太尉宫

罗源县中房镇有上百座明清时期古民居,其中位于乾溪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尉宫,是当地古民居的“代言人”。陈太尉宫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总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后历宋、明、清扩建,形成集以上4个朝代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



翰林陈尚志故居


漳 州

漳浦县

赵家堡



赵家堡的始祖是南宋末年的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从此宋代赵氏皇族后裔在这里聚居四百多年。赵家堡的建构是模仿宋代的建筑布局由赵家后人慢慢扩建的,因此赵家堡也被称为“闽南小汴京”。


城内最有座初建的三层旧楼,楼门刻着“完璧楼”三个字,取“完璧归赵”之意。赵家堡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它总有一层神秘、幽远的沧桑感吧。


南靖县

田螺坑土楼




怀远楼


和贵楼

田螺坑村是一个土楼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共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和右上方的圆形和昌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后又相继建起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2001年5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海市

埭尾村古厝群




埭尾村位于龙海市东园镇西部、南溪下游。埭尾社为陈姓聚居地,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25世孙陈均惠的第八世后裔开基。四周环水,30多米宽的水道,蜿蜒绕村而过;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的大片古厝,构成了一个极富闽南建筑风格的水上的红砖古厝建筑群。




云霄县

莆东村张氏宗祠群




昭孝堂

莆东村张氏宗祠群位于云霄县莆美镇,大都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围绕宗祠群,莆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闽南古民居群,是极具闽南风格的古建筑群。由大宗祠致思堂、大房支祠世泽堂、二房支祠谷诒堂、祖厝怡诒堂等四座宗祠组成。


谷诒堂


莆美张氏五房大厝


华安县

二宜楼




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华安土楼景区有代表性的圆形土楼二宜楼被称为“土楼之王”,有九个“土楼之最”。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二宜楼依山傍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宜山宜水”。




长泰县

楼仔厝




清代仿杭州城建筑的闽南古建筑——楼仔厝,又名祥云堂,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属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由门厅、四列正房和东、西厢房及石板埕、花园、练武场组成,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大厝内共有11厅、13天井、51间房,置4个石圆门、31个路门、巷廊门,规模之宏大、风格之奇特,在闽南一带实不多见。


诏安县

在田楼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有内外三围,内围为祠屋三间,外围二层,中围三层,外、中两围房屋共320间,其直径达94.5米。在田楼曾经被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主办的杂志誉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土楼”,是国内仍住居民的最大直径的生土楼。





厦 门

厦门

新垵古民居



海沧区新阳街道的新垵村内约有70座闽南传统建筑,均为清末民国初期下南洋的侨民回家建设的,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群。新垵古建筑群的核心地带至今仍保存有近30座连绵成一体的十分庞大的合院式传统聚落建筑和十几座宗庙、宫寺建筑等。这在厦门是十分罕见的。





泉 州

泉州市

土坑刘氏古厝



土坑村地处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中部,湄洲湾南岸,是泉港区革命老区据点村之一。村内现保存较完好的古大厝有15座,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庭院式砖石木结构,具有闽南建筑特色。




蚵壳厝




蚵壳厝,即用蚵壳建造的房屋(闽南语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壳厝,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其建筑的巧妙与精湛,是东南沿海甚至在内地都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筑形式。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




南安市

蔡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漳里村,2001年0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石狮市

番仔楼



养浩楼


景胜别墅


熙宝楼

番仔楼(又称:番客楼)是闽南一带对于洋楼的称呼,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由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番仔”是过去闽南一带对南洋人的贬称)。其中以石狮永宁镇丰富的番仔楼样式及丰富内涵为代表。


安溪县

蓬莱白头格


蓬莱白头格是侨建古民居,位于蓬莱镇上智村,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有7座,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头格古民居群呈U型分布,以新安宅为中心,向山谷两边修建,分别有和安楼、德安楼、娱山楼、玉安宅、联安楼、泰安楼、美安宅等。1906年由菲律宾华侨胡典成与兄弟一起建造了这些房子。


永春县

沈家大院


永春蓬壶镇沈家大院又名德兴堂,于1941年建成,是永春籍台胞、著名企业家沈逢源的故居。这座典型闽南侨乡特色的古民居,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悬山式土石木结构,全座有房间32间、5个天井,精雕细作,结构讲究。尤其是正厅两根杉木柱上,雕刻着左鸾右凰、仙人骑凤等图案,并有对联一副。


德化县

杏仁古街


上涌镇杏仁古街,鹅卵石街面,两旁吊脚楼错落有致。千年前的宋朝,这里就是交通要冲的驿站;民国时,更成为当地最繁华集市。古街两百余米长,店面数十家,布行、棺材店,甚至银行,一应俱全。



龙 岩

连城县

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位于连城县西部,距县城40公里,培田的建筑风格迥异于永定土楼,相较于永定土楼的封闭和坚固,培田民居则显得开放和优雅。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是汉族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永定县

洪坑土楼


洪坑土楼群为林氏民居,现有建于公元16世纪中叶(明代)至现代的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种类型的土楼数十座,为汉族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见证。


振成楼


振福楼

长汀县

三洲客家古民居群


三洲乡三洲村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古村落,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停舟驻马,留下御书赞三洲为“古进贤乡”。三洲乡历史文物丰富。三洲古城,原始形状为船形,城中和周边的主要文化遗迹有:古城墙、南城门、关帝文武庙、四角亭、戴氏总祠、丘氏宗祠、俞氏宗祠、温氏宗祠、肖氏宗祠遗址、黄氏宗祠、东宫圆井、回龙庵(遗址)等。


漳平市

泰安堡


泰安堡坐落于漳平市灵地乡易坪村,被称为“漳平古民居第一”。始建于清乾隆(1768)年,历时13年告竣。整个泰安堡坐北朝南,二层二围,东西宽37.3米,南北长37.3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是一座围廊式土楼与厅堂院落式综合的民居。


上杭县

院田村客家古民居


院田村古民居位于上杭县太拔镇,村落自然环境优越,属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古民居沿儒溪两岸,错落有致。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上杭城第一古村落,为最精美的客家古民居、最古朴的梦里老家、最典型的客家文化、最美丽的朦胧诗发祥地。


武平县

客家围龙屋林屋



林屋是一座客家围龙屋,位于武平县岩前镇大布村,当地人称为土围楼。围龙屋呈扇形半圆状分布,以当地林家祠堂为中心,以扇形向外扩散,里外共四层,与祠堂前面的围墙合拢,正好围成一个圆。每层楼之间宽约3米,建筑古朴而又厚实,通道四通八达,如同迷宫。



三 明

三明市

忠山村古民居

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原名叫十八寨,明洪武年间才改叫“忠山”,距三明市区28公里。忠山村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石街、石桥、古刹、古墓、宗祠、家祠、官厅、民居等古建筑随处可见,仅列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七处。其中尤以先贤祠、楚三公祠、绳武堂、蜈蚣街、隆武桥、蒙古墓、永兴庵等保存最为完整。


永安市

安贞堡




永安安贞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为当地乡绅池占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历时14年完工,是福建省罕见的大型民居建筑。安贞堡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外观宏伟。全堡共设有房间350间,可容千余人居住。堡内装饰华丽,浮雕、彩塑众多,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大田县

大田土堡



琵琶堡


安良堡


芳联堡

土堡是一种防御建筑,外部为高大土石堡墙,内部为院落式民居,可供人居住,也可封闭御敌。大田土堡群中,最具特色的有明代山岗类型的琵琶堡,清代山坡类型的安良堡,清代水田类型的潭城堡、凤阳堡和泰安堡等,这些是福建土堡的典型代表。


泰安堡


绍恢堡


凤阳堡

清流县

赖坊民居


赖坊的古民居位于清流县赖坊乡,是闽西北客家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古村落形成于宋,繁荣于明、清时期,保存较好。村落沟渠相贯通,其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土木结构为辅,以各家族聚居为主要形式。有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彩映庚”、“翰林第”等6处代表古建筑。


尤溪县

郑氏大厝


郑氏大厝,即玉井坊,距尤溪县城50公里,亦称“孔时公大厝”,系清乾隆贡生郑孔时(1764-1856)历时十余年建成。玉井坊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三进制悬山顶石木结构。有108个房间,占地面积近4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围墙圈护。是集闽南、客家、江西建筑风格为一体又极富个性的典型闽中乡土传统民居。


明溪县

御帘村古民居


御帘村位于明溪夏阳乡,全村人均为张姓,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后裔。御帘村名是宋帝赵昰所赐。经济、文化中心。御帘村古民居包括了:香泉祠、金凤祠、松屏映翠、凌霄阁、风云禅寺、等。御帘大祖祠与雍睦堂曾是东方军司令部与东方军医院所在地。


宁化县

下曹古民居


下曹古民居,位于曹坊镇下曹村,下曹村内有古迹古建筑51处,其年代最早的到元末明初,最短的也有200来年的历史。建筑类型多样,有村落街巷、 寺庙,还有古井、古桥等,最多最具特色的是宗祠、祖厅和民居,被誉为客家祖地宁化的明清古民居标本。


沙县

孝子坊


沙县琅口大水湾的孝子坊,原是一座孝子牌坊,后由陈姓人家建起 “陈氏大厝”。背靠群山,面朝洋面,一条小河绕村而过。该建筑建于公元1829年(清道光九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8980平方米,是沙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清代古民居。


将乐县

良地村古厝


万全乡良地村基本保持原貌的古建筑约23座,民居体积较大,外观简洁,内部却雕梁画栋。自梁姓始祖于北宋年间开基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由庙、祠、宅、仓、桥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良地古建筑群,是闽西北客家乡土建筑的完美展现。


泰宁县

尚书第建筑群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为明代民居建筑群——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位于泰宁县城区胜利二街福堂巷,为明代天启年间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尚书第建于天启三年至七年(1623~1627年),府第坐西朝东,南北长87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5220多平方米。


建宁县

上坪古民居


上坪古民居位于建宁县溪源乡的上坪村,村内存有五代同堂牌坊、大夫第、古香园、司马第、得水园等26处古迹,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姓“杨”,系杨家将后裔。




宁 德

宁德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