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经济如何萧条,不管环境如何严峻,我坚信,作出加倍的努力,是经营者乃至每个个人生存的最低条件。——稻盛和夫
为了达到目标,不管外面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人生总在迷惑中。越是认真工作,这样的迷惑或许就越深。
“为什么要这么做?”“究竟为什么要干这项差事?”越是认真、拼命工作的人,就越会思索劳动的意义,思考工作的目的,为这些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而烦恼,并且常常陷入找不到答案的迷途之中。
我过去也曾经是这样。
在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我反复进行着各种实验,有失败也有成功。当时在无机化学的研究者中,同我年龄相仿的,有人拿到了奖学金赴美留学;
有人在优秀的大企业里,使用最尖端的设备进行最先进的实验;而我在一个如此破旧、衰败的企业里,连最起码的设备都没有,日复一日地做着混合原料粉末这样简单的工作。
“一直从事如此单调的工作,究竟能搞出什么科研成果来呢?”我问自己。
再进一步地:“自己的人生又将会怎样呢?”想到这些,我不禁心灰意冷,每一天都过得很消极。
解除这样的迷惑,一般人的方法是和自己说:“要预见到将来。”就是说,不要将自己的目光仅仅放在眼皮底下,而要从长远的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把眼前的工作看作这长期规划中的一段过程。
这也许是合乎逻辑的方法。然而,我采用的方法与此相反。
我采用短期的观点来摆正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就是说,我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我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同时,不单单是前进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点改良”“要找一点窍门”。在前进一步时,一定同时是在改善、改进。
就这样,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
为了达到目标,不管外面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天天精神抖擞,日复一日,拼命工作,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经营十二条中,我也向大家强调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一条。在“六项精进”中,我将它列在第一位。
在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这就是说,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
同时,如果要让人生幸福美满,那么每一天都认真干活是先决条件。
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勤奋工作。
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不愿勤奋工作,只想轻松舒服,企业当然经营不好,美好的人生也就无法实现。
说得极端一点,只要拼命工作,企业经营就能顺畅。今年也许不景气,但不管哪个年代,不管怎样的不景气,只要拼命工作,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
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摘自《六项精进》 曹岫云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不管经济如何萧条,不管环境如何严峻,我坚信,作出加倍的努力,是经营者乃至每个个人生存的最低条件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因为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它们都在竭尽全力、拼命地求生存。看到这些现象,
我想,每天每日认真地、极其认真地、努力地工作,应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马虎懒惰、不负责任的动植物并不存在。
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在创建“京瓷”公司的时候,我还不懂这些自然的哲理。虽然我不懂这些哲理,但我有一种危机感,如果不竭尽全力地工作,不拼命努力的话,公司的经营就不可能顺利。
这样的危机感、恐惧心促使我拼命工作。现在回头看,这是非常正确的。
不管经济如何萧条,不管环境如何严峻,我坚信,作出加倍的努力,是经营者乃至每个个人生存的最低条件。
*摘自《六项精进》 曹岫云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不管拥有多么好的独创性技术,不管拥有多么高的市场占有率,不管具备多么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也不管自以为经营基础多么坚如磐石,在突然袭来的经济变动面前,企业仍然可能不堪一击
1995
年的超高日元汇率,对出口比例超过
40%
的京瓷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全公司团结奋斗,彻底削减成本,虽然销售额一时有所减少,但利润率没有下降,一直确保在
20%
左右。
以日元升值为契机,资金开始从海外流入日本,同时为了救助因日元升值而陷于困境的出口产业,日本政府实行了宽松的金融政策。
由于这些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日本经济中投机热一下子升温,特别是对股票和土地的投资,不仅企业,连个人也都踊跃参与。
股票市场的平均股价仅仅5年就涨到了3倍,6大城市的地价也在短短几年中飙升到了3倍。日本的很多企业听从金融机构的劝导,热衷于土地和股票的投机。
但是我们京瓷决不依靠投机获利,我们一如既往,专注于事业经营,靠自己流汗来获取利润。
缺乏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撑,泡沫经济理所当然不久就崩溃了。1990年财政当局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一出台,立即成为导火线,股价、地价开始暴跌,不仅许多企业承受了巨额账外损失和负债,而且一直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金融系统也开始摇摇欲坠,发出了崩裂的声响。
泡沫经济时期,以企业土地作抵押,银行贷出了大量的资金。由于地价下跌,这些贷出的资金都变成了不良债权。银行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陷入经营危机。
企业周围的经济环境就是这样变动频繁。不管拥有多么好的独创性技术,不管拥有多么高的市场占有率,不管具备多么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也不管自以为经营基础多么坚如磐石,在突然袭来的经济变动面前,企业仍然可能不堪一击。
在如此严峻的经营环境中,京瓷正好迎来了创业50周年。在这50年中京瓷没出现过一次亏损。
许多企业,何止是亏损,甚至濒临倒闭,或以解雇员工勉强维持生存。翻阅波澜万丈的历史,京瓷经历半个世纪而能持续成长发展,这是十分罕见的。
看到京瓷至今走过的历程,也
有人认为“那不过是京瓷的产品和事业碰巧赶上了潮流,那只是幸运”。
但是我认为决非如此。靠“幸运”支撑半个世纪之久,那是不可能的。反复袭来的经济变动把许多企业淘汰出局,而一个企业在长达50年的历程中,不仅能够持续生存,而且能够年年岁岁不断成长发展,其中肯定存在必然性的原因,那就是指引企业持续成长发展的“经营的要谛”。
但是,指导企业长盛不衰的“经营的要谛”绝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经营者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所谓“慎重坚实的经营”,我认为这极为单纯。
*摘自《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 过立门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