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重利好叠加,关注港股红利投资机会:
1)政策端发力,上市公司分红活跃度提升,红利类资产或将受益。
近期分红手续费调降、市值管理等资本市场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引导。与此同时,11月以来,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也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
2)岁末年初,红利类资产迎来增量资金。
一方面来看,随着国内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权益相对债券的配置性价比提升,盈利稳定、能够提供较高分红回报的红利资产吸引险资等绝对收益类资金进一步增配。另一方面,正值年底,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对红利资产配置需求相对较高。
3)国际形势格局多变,风险偏好走低,红利资产更加稳健。
在国际地缘局势复杂化的情况下,风险偏好处于相对低位。此时,价格波动较小、且具有现金股息收益的红利类资产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4)AH溢价角度下,港股红利资产具有吸引力。
比较两地上市AH股的股息率(近12个月),H股较A股股息率(近12个月)更高。
2、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CSI)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指数业绩表现:2024年以来表现优于同类指数,长期表现优异。
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全收益)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35.56%,显著高于同期的港股主流宽基指数。同时,指数长期业绩优异。
2)指数股息率:当前整体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3)指数市值风格:大中小市值兼具,流动性充裕。
4)指数行业分布:侧重金融业等高分红类行业。
指数恒生一级行业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工业、能源业等高股息概念行业。
5)指数成分股:覆盖各板块央企龙头,分红能力较强。
6)指数估值水平:显著低于宽基指数,价值属性凸显。
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市盈率及市净率分别为5.64及0.52,分别位于统计区间40.95%及43.95%的中等偏低位置。
3、
华夏港股央企红利ETF(基金代码:513910,联接基金A类:021142、C类:021143)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基金经理为鲁亚运。为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港股通红利主题的投资工具。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政策端发力,上市公司分红活跃度提升,
红利类资产或将受益
近期分红手续费调降、市值管理等资本市场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引导。
11月以来,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和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将现金分红纳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具箱。同时,中国结算宣布2025年起对A股分红派息手续费实施减半收取(0.5‰)的优惠措施,手续费金额超过150万元以上的部分予以免收。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以来,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也呈现出诸多积极变化。
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意愿、频次持续提升,近期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长江电力、三只松鼠等多家行业龙头首次发布中报分红、三季报分红、甚至春节前特别分红预案等,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也提升了市场对红利资产的关注度
。
岁末年初,以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类投资者对红利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一方面来看,随着国内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权益相对债券的配置性价比提升,盈利稳定、能够提供较高分红回报的红利资产吸引险资等绝对收益类资金进一步增配
。
另一方面,正值年底,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对红利资产配置需求相对较高。
从保费的流入节奏来看,1月份通常是全年保费收入最高的月份,约占全年保费收入的20%,
保费流入所带来的险资配置需求也为红利板块提供了重要的增量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红利/低波类ETF出现明显流入,说明有更多的市场投资者正在加大对红利类资产的配置力度。
红利/低波类ETF已连续五周净流入,截至2024年12月17日,2024年12月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到111亿元,按照当前数据来看,为历史单月最大净流入
。
国际形势格局多变,风险偏好走低,
红利资产更加稳健
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融入了全球化产业分工中,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然而,随着新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一些逆全球化的倾向也开始显现,如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科技霸权的崛起。
这些地缘政治因素不仅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开始逐渐在股市中显现出来。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甚至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行为。近期,一些地缘政治事件备受关注,比如俄乌紧张局势和中东地区的冲突。这些事件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投资者对未来走势的担忧。
国际地缘局势复杂化的情况下,风险偏好处于相对低位。此时,价格波动较小、且具有现金股息收益的红利类资产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当前中证红利相对中证全指成交量呈现短期下行趋势、相对中证全指拥挤度处于2023年以来较低位置。
从AH股的角度来看,
截至2024年10月16日,AH溢价指数为145.05,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比较两地上市AH股的股息率(近12个月),H股较A股股息率(近12个月)更高(即使扣除港股20%-28%的股利税,其股息率也更有吸引力)。
此外,港股通红利税有望下调,利好港股长期流动性改善。
彭博通讯社在2024年5月9日的报道中提到,我国国内监管机构正在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时所需缴纳的20%所得税。雷添良主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也提议了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以及降低港股通内地投资者的准入标准。
当前港股通红利税标准:个人投资者H股20%,红筹股最高28%;企业投资者持有12个月可免征。
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获取分红时,需要支付股息红利税。在当前标准下,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所收取的红利税较直接在香港开通账户的投资者更高
。
展望未来,若港股通红利税减免能够得以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热情,尤其是针对高分红板块的投资兴趣。这一政策有望在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并且对港股市场的长期流动性改善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二、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聚焦港股通央企高股息标的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CSI)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以2014年11月14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时间为2017年6月28日。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
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样本。
可投资筛选:
对样本空间内证券,计算每月的日换手率中位数作为月换手率,剔除过去12个月或过去3个月平均月换手率不足0.1%的证券,除非该证券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大于5000万港元。
选样方法:
(1)对于样本空间内符合流动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证券;;
(2)在上述证券中,选取金融、房地产行业中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第一的证券及其他行业的全部证券作为待选证券;
(3)在上述待选样本中,按照过去三年平均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
名靠前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其中,调整市值=∑(证券价格×调整股本数×权重因子×汇率)。汇率、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修正方法参见计算与维护细则。权重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同时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
指数业绩表现:
2024年以来表现优于同类指数,
长期表现优异
2024年年初以来,指数上涨趋势明显,领先同类指数及同市场宽基指数。
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全收益)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35.56%、同期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R、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R及恒生指数R收益率分别为23.60、19.84%及21.05%。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全收益)长期业绩优异,表现优于同类指数及主流宽基指数。
自2019年9月9日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全收益)区间收益率为55.90%,年化收益率达8.77%,同期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R、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R及恒生指数R的区间收益率分别为-4.46%、-9.13%及-11.50%。此外,指数区间收益风险比为0.39,显著高于其他同类指数及宽基指数。
指数股息率:当前整体水平较高,
但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我们以2019年9月9日至2024年12月19日为统计时间范围,考察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从近12个月的股息率来看,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为6.88%,高于其他红利类指数及市场宽基指数;从指数股息率的历史分位点来看,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位于统计区间56.72%的分位点,处于历史中等水平。
综合来看,指数当前整体股息率水平较高,但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大中小市值风格兼具。
截至2024年12月23日,指数的50只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合计36495.87亿港元,加权自由流通市值789.33亿港元。从权重配置来看,指数覆盖大中小盘风格:自由流通市值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有13只,权重占比为24.39%;自由流通市值100-300亿元之间的股票16只,权重占比为27.13%;自由流通市值在300-500亿元之间的股票4只,权重占比13.52%;自由流通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股票有17只,权重占比34.96%。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交额及成交量较去年有所上升,指数交投较为活跃:
2024年前三季度,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为151.55亿港元。2024Q3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为164.90亿港元,季度日均成交量为25.58亿股。指数成交额与交易量自2024以来均呈现上升趋势,指数交投趋于活跃。
从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的恒生一级行业分布来看,指数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业、工业、能源业等高股息概念板块。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共覆盖10个恒生一级行业。指数覆盖的行业中
金融业
的权重最高,达27.17%,数量为15只;其次是
工业
,权重占比为22.40%,数量为8只。
整体来看,指数自发布以来行业分布趋势有着一定的变化。
其中,金融业自发布以来的占比有所上升,但2024年下跌幅度较大(与2019年比例相近);工业权重占比自2019年来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2024年较2019年上升15.60pct;同时,能源业占比上升趋势显著。2019年以来,地产建筑业及公用事业权重占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权重占比分别下降13.55pct及10.42pct。
从前十大成分股来看,目前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第一大成分股为中远海控,权重为7.99%;其后分别为东方海外国际、中国海洋石油及中石化炼化工程,权重占比分别为2.86%,2.85%和2.71%。前十大权重股合计权重仅为31.26%,持仓集中度较低。
指数权重股分红能力强,前十大权重股近12个月分红率均超6%。
从前十大权重股近12个月的分红率来看,平均分红率为8.15%,分红率超8%的权重股为4只。
指数估值水平:
显著低于主流宽基指数,价值属性凸显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估值水平显著低于港股主流宽基指数,同时位于统计区间中等偏低的估值水平,具备投资性价比。
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市盈率及市净率分别为5.64及0.52,分别位于统计区间40.95%及43.95%的中等偏低位置,市盈率及市净率均显著低于港股主流宽基指数。
三、
港股央企红利ETF:一键捕捉港股红利投资机会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基金代码:513910,联接基金代码:A类:021142、C类:021143)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基金经理为鲁亚运。
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本基金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港股通央企红利类公司的投资工具。
基金紧跟目标指数,能很好地反应港股通央企红利板块走势。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能紧密跟踪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自上市以来跟踪误差较小(年化跟踪误差仅为1.49%),且具有一定的超额收益(累计超额收益5.81%)。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也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截至2024年9月30日,华夏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合计16696.25亿元,非货币型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1777.07亿元。
华夏基金的ETF产品线布局丰富。
从具体的产品线分布来看,当前华夏基金旗下ETF产品共91只(剔除非初始基金及联接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79只、国际QDII型基金9只、商品型基金2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1只,
涵盖宽基、行业主题、风格主题等多个类型
。
基金经理鲁亚运,硕士学历。
曾任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营销经理。2020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数量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鲁亚运当前管理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联接A、华夏创业板动量成长联接A等基金共计18只(多份额基金合并计算),在管基金总规模39.07亿元。
风险提示: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 现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多重因素向好,港股央企红利未来可期》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
分析师:
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6
E-mail: [email protected]
薛令轩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190523090001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