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澎湃新闻
有内涵的时政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夜读】年末了,谢谢我亲爱的朋友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被约谈 ·  4 天前  
央视新闻  ·  穿袜子和不穿袜子睡觉,哪个睡得更香? ·  4 天前  
南方周末  ·  从结婚到阴婚,一位农村女性的两场婚礼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澎湃新闻

我们都是见过好东西的人,所以才会对“烂俗鸡汤文畅销”更生气!

澎湃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1 23:25

正文

吴清缘 | 文



翻了翻当当网的图书文学板块。看到文学热卖区,要哭了。


第一本,白落梅的《一剪宋朝的时光》,赫然在目。这一次,白落梅要“谈”宋词了。



关于白落梅女士的著作,知乎已经有诸多讨论。摘取一段白落梅女士的作品节选,仅供参考:


花开半季,情暖三生。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诗经·文艺风·呻吟在那年的春天里》


白老师的这本新书,可能会将伪文艺刷新到全新的高度:


立于长江水岸,我试图抓住一片云彩,一缕清风,将它们放进行囊,我害怕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空手而归。我要依靠它们,记住那片湛蓝的天空,记住脚下滔滔的江水,记住那些与水相关的故事。


一片云彩。


一缕清风。


初中生好词好句大全即视感。



再看第二本,《世间通透女子》,作者桑妮。看书名和笔名的风格,隐约觉得是白落梅二代。


看目录,果不其然。



当我看到试读章节的时候,不禁拊掌。还真是被我猜对了。


第一章 亦舒——只关爱情,无关风月


引子:她,美丽,豪爽,且泼辣。用就一支摇曳生姿的笔,将世间爱情写至犀利处。她才华瑰奇,凡小说皆营造缥缈中尽显敏锐的气质。只见爱情,不见风月。由此,她笔下的那些人物,丰盈中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如同可以窥见到她曾经走。诚然,我亦认同挚爱着的她是一个如兵器般凛冽的女子。


心疼亦舒三秒钟。好好一个女作家,怎么就变成兵器了呢?


毁完亦舒,下一个是邓丽君。


目录里形容邓丽君“千疮百孔的荒凉”……看得我心里慌张。整本书致力于把一众好女子黑个遍。这是有多大仇?


第三本,《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



这就是一本货真价实的鸡汤了。


一般而言,鸡汤总有如下几个标签:



真切、故事、5000万阅读量、成长、体验,最后,封面一定要有作者的肖像。虽然看不清脸。但不要紧。一定要把自己印在封面上。



这种鸡汤书的套路基本成了某种业界规范:


标题:从鸡汤里提炼出的鸡精


封面:不管美丑一定要加一张作者的写真硬照


这个套路,沈煜伦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这本由沈煜伦亲自设计封面的图书,真正做到了“封面即我,我即封面”的绝佳情趣。


当当这份榜单,大概是中国出版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心灵鸡汤正在挤爆本来就已经凋敝的出版空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文学界一片哀鸿遍野,哭诉如今实体出版连年凋敝。然而事实是,鸡汤文学正在不断地创造中国图书出版的奇迹。


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和《向着光亮那方》,创造了800万册的销售奇迹。业界把刘同的这三本书叫做“青茫三部曲”(也叫同同三部曲),拜托,这三本书也配?


刘慈欣的《三体》叫三部曲。巴金的《家》、《春》、《秋》叫三部曲。巴尔扎克的《两诗人》、《外省伟人的巴黎》、《发明家的苦恼》叫三部曲。


写出“三宫六院的胸怀&株连九族的身世”这种句子的酸鸡汤,也好意思叫什么三部曲?同同三部曲卖了800万册。反观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销量破百万册,然而刘慈欣的其他小说,销量根本就带不动。这就很讽刺了。


从2015年起,出版界就鲜有优秀的畅销小说了。《繁花》销量几十万册,小说界欢欣鼓舞,然而反观鸡汤动辄百万的销量,也是小巫见大巫。


整个出版市场完全是畸形的。看着鸡汤在市场上好卖,大小出版公司都对鸡汤趋之若鹜。


我有个朋友,小说写得不错,打算出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录的都是他这几年写的短篇小说,脑洞很大,节奏通俗简明。几篇小说在《萌芽》、ONE APP、《文艺风赏》都发过,质量是有保障的。到处找出版公司出版,各种被拒。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出版公司主动找他,他很开心。然而对方约的是一本随笔,承诺能印到1万册。


我的朋友哭笑不得,非常感动。然后拒绝了他。我觉得我的朋友还挺有节操的。至少他知道什么书出版了是有价值的,什么书出版了是没价值的。


然而自由市场并没有这个觉悟。资本目的永远只是赚钱。


鹦鹉史航和宋方金两位老师上周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的对谈中,对于中国影视界的糟糕现状痛心疾首。因为小鲜肉和烂片烂剧当道,宋方金认为,这一代年轻人中,正发生着审美危机。


关于审美危机,宋老师打了一个比方:


为什么我们会对鲜肉泛滥的影视界生气?


因为我们都见过更好的东西。


没见过好东西的人,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审美就是这样的。


就像一个小孩子以为天花板只有一米五,这个天花板,就是三观。


图书市场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生气?因为我们都见过更好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更好的东西更值得被阅读。


然而糟糕的是,出版界充斥着的烂俗鸡汤,正在诱发阅读的审美危机。少年少女们抱着刘同的“青茫三部曲”,把“三宫六院的胸怀和株连九族的家世”摘抄到精美的笔记本上,伤春悲秋,嚎啕大哭。他们眼中的文艺,是刘同,是白落梅,是卢思浩,是张皓宸、大冰、李尚龙……他们眼里的天花板只有一米五。


而出版市场的审美危机可能要比影视市场还要严峻,如今,劣质鸡汤正在大幅挤占着优质图书的生存空间。放眼出版界,尽是恣意汪洋的鸡汤。卖出八百万册的刘同,在销量上吊打十个刘慈欣。而从这个角度看,审美危机是有多么恐怖:


有供给,就说明有需求。有越大的供给,就说明有越大的需求。热钱涌入的时代,谁都可以出书。就像影视界,谁都可以演戏。只要有足够的人气,自然会有人心甘情愿地买单。


于是,从作者到出版人,统统丢掉了纸质出版最基本的审美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炒作和包装。


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鸡汤界可能还能繁荣个五年。就像小鲜肉还能红火个几年,这一切不可能一时半会儿踩住刹车。




本期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