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缘 | 文
翻了翻当当网的图书文学板块。看到文学热卖区,要哭了。
第一本,白落梅的《一剪宋朝的时光》,赫然在目。这一次,白落梅要“谈”宋词了。
关于白落梅女士的著作,知乎已经有诸多讨论。摘取一段白落梅女士的作品节选,仅供参考:
花开半季,情暖三生。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诗经·文艺风·呻吟在那年的春天里》
白老师的这本新书,可能会将伪文艺刷新到全新的高度:
立于长江水岸,我试图抓住一片云彩,一缕清风,将它们放进行囊,我害怕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空手而归。我要依靠它们,记住那片湛蓝的天空,记住脚下滔滔的江水,记住那些与水相关的故事。
一片云彩。
一缕清风。
初中生好词好句大全即视感。
再看第二本,《世间通透女子》,作者桑妮。看书名和笔名的风格,隐约觉得是白落梅二代。
看目录,果不其然。
当我看到试读章节的时候,不禁拊掌。还真是被我猜对了。
第一章 亦舒——只关爱情,无关风月
引子:她,美丽,豪爽,且泼辣。用就一支摇曳生姿的笔,将世间爱情写至犀利处。她才华瑰奇,凡小说皆营造缥缈中尽显敏锐的气质。只见爱情,不见风月。由此,她笔下的那些人物,丰盈中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残缺。如同可以窥见到她曾经走。诚然,我亦认同挚爱着的她是一个如兵器般凛冽的女子。
心疼亦舒三秒钟。好好一个女作家,怎么就变成兵器了呢?
毁完亦舒,下一个是邓丽君。
目录里形容邓丽君“千疮百孔的荒凉”……看得我心里慌张。整本书致力于把一众好女子黑个遍。这是有多大仇?
第三本,《世界很忙,而你刚好愿意为我有空》。
这就是一本货真价实的鸡汤了。
一般而言,鸡汤总有如下几个标签:
真切、故事、5000万阅读量、成长、体验,最后,封面一定要有作者的肖像。虽然看不清脸。但不要紧。一定要把自己印在封面上。
这种鸡汤书的套路基本成了某种业界规范:
标题:从鸡汤里提炼出的鸡精
封面:不管美丑一定要加一张作者的写真硬照
这个套路,沈煜伦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这本由沈煜伦亲自设计封面的图书,真正做到了“封面即我,我即封面”的绝佳情趣。
当当这份榜单,大概是中国出版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心灵鸡汤正在挤爆本来就已经凋敝的出版空间。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文学界一片哀鸿遍野,哭诉如今实体出版连年凋敝。然而事实是,鸡汤文学正在不断地创造中国图书出版的奇迹。
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和《向着光亮那方》,创造了800万册的销售奇迹。业界把刘同的这三本书叫做“青茫三部曲”(也叫同同三部曲),拜托,这三本书也配?
刘慈欣的《三体》叫三部曲。巴金的《家》、《春》、《秋》叫三部曲。巴尔扎克的《两诗人》、《外省伟人的巴黎》、《发明家的苦恼》叫三部曲。
写出“三宫六院的胸怀&株连九族的身世”这种句子的酸鸡汤,也好意思叫什么三部曲?同同三部曲卖了800万册。反观刘慈欣,《三体》荣获雨果奖,销量破百万册,然而刘慈欣的其他小说,销量根本就带不动。这就很讽刺了。
从2015年起,出版界就鲜有优秀的畅销小说了。《繁花》销量几十万册,小说界欢欣鼓舞,然而反观鸡汤动辄百万的销量,也是小巫见大巫。
整个出版市场完全是畸形的。看着鸡汤在市场上好卖,大小出版公司都对鸡汤趋之若鹜。
我有个朋友,小说写得不错,打算出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录的都是他这几年写的短篇小说,脑洞很大,节奏通俗简明。几篇小说在《萌芽》、ONE APP、《文艺风赏》都发过,质量是有保障的。到处找出版公司出版,各种被拒。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出版公司主动找他,他很开心。然而对方约的是一本随笔,承诺能印到1万册。
我的朋友哭笑不得,非常感动。然后拒绝了他。我觉得我的朋友还挺有节操的。至少他知道什么书出版了是有价值的,什么书出版了是没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