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诚财富还是爆了。
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诚财富集团被立案调查。
拱墅警方通报:4月27日,根据浙江省证监局移送线索及群众报案,杭州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依法立案侦查金诚财富集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案。4月28日,杭州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依法对金诚集团实际控制人韦某(男,38岁)及相关涉案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金诚财富作为金诚集团旗下核心产品,旗下拥有一家基金销售公司浙江金观诚,以及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杭州金转源、杭州金仲兴、杭州观复等6家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投向所谓的影视项目,以及特色小镇和保障房等PPP项目。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在2015年开始大力推广PPP业务,韦杰正是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发展PPP项目,陆续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和备案发行相关产品,经过3年时间公司私募基金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9年4月28日,金诚旗下共运作354只产品。浙江金观诚有31只产品;6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还在运作的基金产品共有323只:包括杭州金转源72只、杭州观复111只、杭州金仲兴29只、金诚资产50只、新余观复31只、新余观悦30只。而这些产品的背后实控人全是韦杰。
据21报道,不少金诚员工正忙碌搬离办公室的个人用品,据多位员工表示,他们也是“今天上班后突然接到消息。”
此外,一位协助警方办案的搜查人员透露,“目前抓了30多个人,案件还在侦查中,和案件相关的资料需要现场封锁”。
2019年1月31日,金诚集团召开了投资人代表沟通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韦杰在会上表示,金诚集团的总负债是103亿元,存续的基金规模是157亿元,他承诺“都会负责到底”。
4月23日,金诚集团还在苦苦坚持,在官方微信上发布《声明》称,“我司的战略重组目前已进入关键落实阶段,为避免竞争对手及其他别有用心者通过重组信息牟取不当利益;甚至可能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破坏重组,从而损害全体投资人的权益,我司暂时不便透露重组具体细节。条件成熟时,我司将适时向投资人及相关媒体进行披露。”
官网显示,金诚财富成立于2008年, 是一家集金融产品研发、财富管理、基金销售、高净值客户VIP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通过携手各地政府打造新型城市,发行以城市化发展基金为主的稳健类理财产品,与客户共享全球优质产业资源。截止2018年初,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700亿。
截至现在,金诚集团以特色小镇为核心产品,旗下已囊括金诚新城镇、金诚财富、金诚产业、金诚之星、有象文化、酒店、房地产、金诚金融、公众公司等9个板块。
其中,金诚财富是集私募基金管理和基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机构,旗下拥有1家基金销售公司金观诚,同时拥有新余观悦、新余观复、金诚资管、杭州金转源、杭州金仲兴、杭州观复6家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拥有港股上市公司金诚控股(01462.HK)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太悦健康(832227)、丽晶光电(831777)等5家公众公司。
其创始人
韦杰
1981年生于金华东阳。浙江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后,韦杰依照所学专业考取司法资格证书、律师执照,成为一名律师。
韦杰也有着传奇的财富故事。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3月,某杂志专访韦杰时了解到,前几天,他召集同事开会布置年后工作,途中一个电话打进来,电话那头的证券公司说:韦总,你赚了很多钱,11位数。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听到了,大家掰着指头数一下,百亿。“他们都看着我,我也看着他们。知道了?知道了!之后继续开会。”
金诚集团自称从2015年7月22日到2016年8月22日,累计拿下35个新型城镇化项目,签约总投资额1800亿元;截至2017年9月,金诚集团拥有特色小镇项目59个,政府项目签约量超过5700亿元。目前,已在浙江、江苏、湖南、贵州、福建、江西、湖北、河南、安徽、吉林10省布局金诚特色小镇,其中又以江、浙为核心。
“原来,金诚集团只是一个卖理财产品的金融公司,有资金端。前些年从政策到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发展PPP项目,能找得到资金的金诚集团,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青睐,这主要是地方政府有大力推进建设的压力。但是,宣称有5700亿元订单,肯定不可能。”一家沪市A股公司董事长表示。
事实上,这与金诚本身的体量并不匹配。而据公开资料,金诚集团旗下4家私募机构先后合计发行了超过250只各种类型的私募产品,并大量投向PPP项目。
不过,最终,这5700亿元订单无据可查,大多数PPP项目均停留在框架协议或口头约定层面,尚未正式立项,更未进入动工阶段。也正是因此,外界终于发现金诚集团的操作手法。即借这些并不存在的项目,在各种渠道频繁渲染拿单能力,并以PPP项目名义发行基金。
金诚集团通过旗下多个备案私募基金和一家基金销售公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投向所谓的影视项目,以及特色小镇和保障房等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实际上大量资金用于短期固定收益产品的循环付息和借新还旧,部分资产项目不真实,另有相当一部分被实际控制人转移挪用。整个金诚系募集资金规模截止到2018年5月高达300亿元;截止到2018年10月,未能兑付的规模仍有超过170亿元。
杭州运河财富小镇,是杭州拱墅区金融机构聚集区,就在这里,浙江证监局的正常检查遭到拒绝。
去年四月,浙江证监局按照证监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浙江证监局发现5家公司存在不配合现场检查工作的情形。
根据披露,不配合检查的5家私募机构,分别是杭州观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金仲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金转源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从股权关系来看,上述5家公司大股东不尽一致,但是穿透核查之后,最终均归属于金诚集团。
次日,尚在外地出差的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因该事件被批评、警示和教育,且主动撰写了情况说明,与监管部门做了沟通。在浙江证监局提出约谈要求后,韦杰取消原有行程,带领相关高管团队前往浙江证监局,配合完成约谈。
去年5月份,浙江证监局传来消息,金诚集团旗下的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了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相关业务措施。
浙江证监局文件显示, 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浙江金观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工商登记名称已变更为“浙江金观诚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存在借用关联方经营场地销售私募基金产品、公开夸大宣传等情形,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浙江证监局认为,上述情形违反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五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依据《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决定对你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办理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6个月的监督管理措施。
6个月之后,浙江证监局在去年11月23日再发通知,称其整改不到位,基金销售业务继续暂停,需要公司在2018年12月7日前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在验收通过之前不得恢复基金销售认购和申购业务。
而在今年初,浙江证监局发布通知,浙江金观诚内控仍存重要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责令公司整改并暂停基金销售业务12个月。
浙江证监局表示,在整改期间,浙江金观诚存在与关联方业务混同、风险不隔离、代销的关联方发行的多个基金产品出现兑付风险并引发投资者群访等新的重大问题和风险情况,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仍存在重大问题、经营管理存在较大风险。
公司在收到该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之日起12个月内,暂停从事签订新的销售协议、宣传推介基金、发售基金份额、办理基金份额申购业务活动。暂停期间,如果公司完成整改要求,经过证监局的验收通过,可以提前解除上述行政监管措施。
被暂停基金销售业务。金诚系私募基金随后因为不能借新还旧而迅速陷入流动性危机,旗下陆续进入开放期的基金产品开始停止赎回和单方面要求投资者签署展期协议。投资者要求赎回资金,但始终未果。
去年五月被暂停基金销售,两个多月后的7月10日,部分投资者收到了金诚集团暂停大额赎回的通告。譬如金诚易4号,金诚集团旗下的杭州观复投资称:“因本基金目前赎回量过大,已触及大额赎回条款,为更好进行基金流动性管理,保障客户利益,管理人决定暂停本基金赎回业务,预计6-12个月重启赎回业务。”
有投资者告知媒体,金诚集团对其的表述是管理规模在140亿元左右。杭州本地的信托业人士也证实,金诚集团的总管理规模确实在百亿以上。
投资者反映,此前金诚方面给出的答复是“3-6个月重启大额赎回”,但3个月的承诺期已过,金诚方面却表示仍拒绝大额赎回,还表示如果投资者签署展期协议同意继续展期,才可以立即赎回5%,其后按照5%/月的额度逐步赎回。对此,多位投资者表示拒绝签署展期协议。
去年9月,在“金诚集团”的公众号上,金诚集团承认旗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部分基金产品出现了暂停开放、延期兑付等情况,但已与绝大多数投资人签订了展期协议。2019年初,金诚集团董事长韦杰在公司的官方公众号上回顾过往时再次提及:“我们的产业链布局过长,流动性安排不够成熟,导致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的调整空间不够充足。”
根据中基协备案信息,自2018年4月后,金诚集团旗下私募公司再也没有成功备案过新私募产品。也就是说,在金观诚基金被暂停销售业务后,金诚集团的资金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监管目前要求金观诚基金整改解决关联方发行的基金产品的兑付,但是资金池业务没水进来了,哪来的钱兑付给投资者?去年刚被暂停基金销售时还要求员工自己购买基金,但根本无法持久。”一位三方财富的销售人员表示。
据投资者反馈,2013年前的金诚集团只是一家理财产品代销公司,随后通过对金融牌照资质的申领,开始大规模发行中短期类固收基金产品;同时搭上了地方政府PPP融资及基础建设服务,借着政信产品的背书开始在资金端和资产端进行期限错配、借新还旧等多种操作,由此形成了后来的所谓“金诚模式”——先与地方政府签订一个PPP项目的框架,随后立刻上架该项目的私募产品开始销售,同时销售的产品将项目从时间上拆分错配。
“金诚的金融产品期限一般是1-2年,但是项目建设期远超过这个时间,特别是PPP项目6年以上才能回款是常态,所以金诚集团需要由发行后面的基金来兑付前面的资金。在2018年5月份后被监管叫停半年时候,基金销售端无法开展募集工作,当兑付金额远高于募集量时候,这就是造成流动性紧张和展期的原因之一。”
此前,杭州金诚新城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叶恒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部分股权基金产品,比如周期是5-7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每两年设置一个开放期,投资者以当时的估值退出,会有其他投资者开放赎回;而一些债权基金产品,我们也有很多资金来源,比如一些在建工程,我向银行抵押后,可以从银行获得一笔钱,然后把投资者的钱还了,然后实现投资者退出。”
金诚另一个引人争议的地方,在于多数私募产品涉嫌自融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