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博在线平台
文博在线——中国文物报社全新打造的文博数字化传播与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龙凤和鸣银条纪念章!可佩戴!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博在线平台

中国这两门手艺,一个能让破瓷重圆,一个流失日本

文博在线平台  · 公众号  ·  · 2018-12-05 17:05

正文


在这个快餐为王的时代里,

鲜有人愿意费力修缮一个毁坏的物什。

可是老物不单有独特的味道,

还包含很多特殊的感情和记忆。



中国历史上有两门手艺:

锔瓷和金缮,

这两门都是极高超的修补技巧,

深刻阐述了残缺也是种美。



老话说: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这出处便是锔瓷这门手艺,

它的工具之一就是 金钢钻

历史上有记录的锔艺,

最早出现在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中,

繁华闹市街边便有人一位锔匠。


锔瓷工艺简单来讲,

就是利用各种工具,

修补破碎的瓷器,

像补衣服一样。



把碎片和本体对齐,

用线绳固定住,

接着拿杆钻,

用弦绕在钻杆上反复旋转,

直到钻出对称的小槽。


接着把铜丝敲成锔钉,

两头的折角长度,

要与瓷器胎体厚度相对应。



再用铁锤将锔钉从瓷器的外部,

敲入之前钻好的小孔中,

最后外面抹上油灰。


其实这门手艺并不只用于修复,

作为瓷器帝国的中国,

各种大型瓷器享誉世界。

但在前期,大型物件很难一次成型,

工匠们便想出将大器烧制成几部分,

之后用锔钉连起来的方法。


明代还只能将钉锔在外壁,

康熙后锔钉开始出现在内壁,

从外面根本无法看出。

在清朝后期锔瓷更是出现一门绝活。


锔补绝活起源于八旗子弟。

八旗贵胄多贪图享受,

喜爱摸索攀比古玩。

偶然失手把珍藏的紫砂壶碰裂,

必然找来锔匠修补。

这些大户人家只在乎好看与否,

全然不在意花费多少。

于是锔匠为了多得几个赏钱,

原料无所不用其极,

金、银、铜、铁统统拿来做锔钉。


技艺高超的会顺着裂缝发挥,

锔出一枝梅花,或一簇桃花。

给单调的茶壶平添几份生机,

瞬时这类壶身价倍增。

掀起锔活秀的风气。


从这时开始,

锔瓷手艺分为两类活:

一是常活,也叫粗活,

给百姓日常用品锔瓷修复。

所用的工具都大而糙、清一色的铁钉。


二是行活,也叫秀活。

注重艺术加工,

专为达官贵族们享乐而服务的细活,

工具小巧精致,

锔钉美妙绝伦,种类繁多。



民国时期锔补手艺发展到高峰。

有钱人会特意在新买来的,

紫砂壶中装满黄豆,

用水泡黄豆等它吸水膨胀,

把壶壁自然撑开有了裂缝,

再找匠人用银钉锔成花纹,

有的还要把壶口、壶柄都加上装饰。


▲图片来源:北京卫视《非凡匠心》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穷人家的锅碗瓢盆也懒得修,

不愿再找锔匠。


同时随着达官贵族的没落,

与之紧密相连的锔补自然也日薄西山。

如今只有为文物修复的地方,

还有为数不多会这门手艺的人。


与锔瓷手艺紧密相连的,

是另一门失传的手艺:金缮。

原本也是中国传统的修复手艺,

后来传到日本被发扬并流传。


金缮本多用于陶器、紫砂的修复,

属于漆器的一种。

中国后期瓷器蓬勃发展,

所以锔瓷兴而金缮没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