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锂电
专注于锂电、动力电池领域的集产业研究、展览会议、专业网络于一体的全方位整合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锂电

【宁德时代•聚焦】普莱德46亿订单启示录 第三方PACK如何逆袭?

高工锂电  · 公众号  ·  · 2017-08-28 19: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摘要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目前第三方PACK企业正在面临两级分化的境地。一方面,在研发实力、资金、规模方面偏弱偏小的第三方PACK企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将逐渐向电芯厂家集中;另一方面,与电芯厂商、模组厂商强强联合,并在此基础上与下游整车厂商对接的第三方PACK集成厂商将形成行业巨头。


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方PACK企业梯队分层、两级分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8月25日, 东方精工 (002611)发布2017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49亿元,同比增长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新能源动力电池系统营收2.95亿元,在总体营收中占比28.15%。


事实上,东方精工实现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两倍的背后,是其将北京 普莱德 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普莱德)纳入囊中,而后者是当前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PACK龙头企业。


业绩增长的背后,普莱德在动力电池PACK领域的订单也是接连不断。6月26日,东方精工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普莱德与北汽新能源签订了2017年度采购合同,北汽新能源将向普莱德采购8万套动力电池,合约金额36.89亿元。


7月14日,东方精工再次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普莱德与 福田汽车 签订2017年度动力电池战略采购合同,福田汽车在2017年向普莱德采购5500台商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其中客车3000台,物流及专用车2500台),合同金额9.5亿元。


与普莱德上半年营收2.95亿,斩获超46亿元巨额订单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其它PACK企业的业绩并不好看。


新三板上市PACK企业 欧鹏巴赫 上半年营收仅844.61万元,同比增长5.4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84.12万元。


客观来看,导致上半年第三方PACK企业营收净利出现下滑,主要是动力电池市场环境相比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 受骗补调查、补贴政策调整、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重审、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因素影响,第一季度PACK企业普遍处于改造产线、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配套车型上公告、与电芯和整车厂进行价格谈判等阶段,二季度开始才陆续有订单增长,导致营收下滑。


另一方面, 整车厂与电池厂的战略合作程度加深,如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建动力电池电芯和PACK工厂,预计今后这种合作案例还会增多,从而进一步挤压了第三方PACK企业的生存空间。


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和竞争加剧,第三方PACK领域已经形成了强者恒强,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


高工锂电网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第三方PACK企业数量已超过20家。根据企业属性来看,可以分为由电池和整车企业合资成立的PACK企业如普莱德、上海捷新、北京爱思开等;专注于动力和储能的PACK企业如欧鹏巴赫、索尔科技、华霆动力、捷能科技等;由数码转型动力和储能的PACK企业如欣旺达、德赛电池等。


尽管独立PACK企业数量众多,但是总体体量偏小,实力偏弱,发展较为缓慢,营收净利微薄甚至亏损。客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受到电池厂和整车厂“侵蚀”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PACK市场已经呈现电池厂、整车厂和独立PACK企业三方割据的发展局面。其中,80%的pack已经由电芯厂和整车厂瓜分独自完成,第三方PACK的市场占比仅占20%左右,并仍在降低。在此压力之下,一大批中小型独立PACK企业的市场空间受到压缩,导致营收净利减少。


、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影响。 受年初骗补调查、补贴政策调整、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重审等多重政策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及全年目标三分之一,对动力电池需求拉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PACK企业上半年忙于改造产线、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导致公司订单和出货量增长受阻。


、遭遇材料涨价和车企业压价的双重挤压。 年初三元材料及前驱体和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暴涨,直接导致动力电池制造成本上涨。同时,在补贴退坡的倒逼之下,下游整车厂要求动力电池降价30%-40%,而第三方PACK企业首当其冲,毛利率和净利润受到压缩。


、动力电池市场高度集中。 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沃特玛、力神、孚能科技、普莱德等前十家动力电池企业已占据70%以上的电池市场份额,主要客户包括北汽新能源、上汽、吉利、比亚迪、中通、宇通、东风、南京金龙、北汽福田、安凯客车等国内一线主流车企。第三方PACK主要客户都集中在一线二三线车企,且自身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第三方PACK企业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但并非代表没有未来。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目前第三方PACK企业正在面临两级分化的境地。一方面,在研发实力、资金、规模方面偏弱偏小的第三方PACK企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下,将逐渐向电芯厂家集中;另一方面,与电芯厂商、模组厂商强强联合,并在此基础上与下游整车厂商对接的第三方PACK集成厂商将形成行业巨头。


未来几年,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对技术要求的提高,掌握大量定制化技术的专业第三方PACK服务公司将极具市场竞争优势。PACK集成厂商与优质的电芯厂商、模组厂商强强联合对接车厂的合作模式将形成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届时,具备产业链竞争力的个别动力电池PACK集成厂商将迎来重大发展机会。


精彩回顾

微型电动车,“虚假繁荣”还是“市场刚需”?

22家新三板锂电企业半年报盘点 6成企业业绩下滑

21700国内应用导入需解决4道难题


声明: 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 zhaochong19881213 )获得授权。


敬请关注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全国各大车企的全新需求,8月15日,高工电动车启动 2017(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巡回调研 活动,首站定位华南区,将走进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四省,拜访比亚迪、珠海银隆、广汽、厦门金龙、厦门金旅、新龙马汽车、五洲龙、云度新能源等车企,深入了解未来市场走向和技术趋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合作,敬请关注!


联系人: 陈绮娜 13560731836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