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孩别怕
为中国女性安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最新:这类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 ·  昨天  
新北方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电界「爱马仕」,贵不动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孩别怕

为了保护家暴男,专家们劝女孩回到他身边

女孩别怕  · 公众号  ·  · 2021-02-09 11:43

正文


大家好,我是田静。
快过年了,我本想当当咸鱼,看看电视。
但不看电视不要紧,一看电视气得紧——
怎么现在的人,都公开和家暴男共情了?

我看到一档节目。

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试图把被家暴的女性劝回到家暴男身边。

在节目里,施暴者,成了浪子回头的深情男。
受害者,却成了冷漠决绝的无情女。
我忍不住翻了翻日历,明明是2021年啊!

怎么 还有人活在清朝?
——

01.
实施家暴后
他被惯得像个孩子

这档节目叫《好久不见》。
节目请来了心理专家、律师、情感修复团队…… 他们干了件什么事?

帮瘫痪了的中年男子,挽回离家出走15年的妻子。
听起来很温情对不对?
但如果看了节目,你就会发现。

这哪里是“挽回”啊,分明就是“绑架”。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

首先,我们要看看妻子当初为什么离家出走。

丈夫周永根,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人。

家庭生活,被他变成了军训。

他是家里的教官。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人是按军事化管理来要求自己的妻子的。

比如,他会让妻子罚站。

△ 周先生的军事化管理

周先生一定是个很严格的人吧?

但。

严格,是对别人的。

宽容,却是对自己的。
周先生是一个很坚持的人。

每天早上起床,中午吃饭,晚上睡前都在坚持喝白酒,一天半斤,雷打不动。

坚持就会有成果。

周先生终于成功把自己喝瘫痪了。

除了酗酒,动手打人也是周先生的业余爱好。

即使已经离家出走15年,妻子依然清晰地记得丈夫动手的情景。

动不动一个拳头就怼了过来。


△ 逛街时一个拳头就过来了

亲戚来家里,周先生让朱女士去烧洗脚水,妻子不去。

于是他当着家人的面,几个拳头就把她打倒。

好像体现了一把真正的男子力。

△ 一拳打倒朱女士

甚至拌个嘴,也能把朱女士从家里推到邻居家门口。

△ 怼到邻居家

婚姻生活对朱女士来说,是丈夫的酗酒、家暴、军事化管理……

离开,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还以为,这个节目是想跟大家普法—— 家暴是绝不能容忍的违法行为。

然而, 我低估了专家们的共情能力。

节目组的人中了邪一般,奇妙地和家暴男共情了。

有专家把矛头指向了妻子:

我真的不理解,一个妻子,怎么忍心扔下自己患病的丈夫。

△ 专家责怪朱女士抛下丈夫

甚至有人被周先生感动,还从内心里祝福他。

好像他做了什么丰功伟绩。

△ 律师祝福家暴男

还有专家还为他开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

家暴这种违法行为,在专家口中,就像一个无关痛痒的小过错。

仿佛周先生只是犯了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朱女士只是被家暴了。而家暴男失去的,可是一个给自己养老送终的人啊。

这还没完,节目组还要把好人做到底。

带着周先生千里迢迢寻妻,一起前往朱女士的现住址。
大家知道吗?

对一个被家暴的女人来说,逃离丈夫,换一个城市,隐藏现住址,是她们为求生做出的最大努力了。

十几年过去,朱女士好不容易忘了曾经的创伤,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节目组一片良苦用心!

即使这么忙,也不忘千里迢迢,费财费力,跑去掀开朱女士的伤疤——

带着家暴男来到朱女士家 楼下,求复合。

一路上,情感挽回团队,还充当家暴男的智囊团。

逐字逐句,教他如何挽回妻子。

那一瞬间,我脑瓜子嗡嗡,以为自己串台到了“情感挽回课堂”。

△ 字句指导周先生挽回婚姻

专家甚至告诉家暴男, 用爱去感化妻子,女人的心很好化的。


他们甚至还把丈夫家暴的违法行为,和稀泥变成了“夫妻矛盾”。


老话说得对:男人至死是少年。

一个成年男性,被惯得像个小孩。

来到朱女士家门口后,朱女士闭门不开。
但节目组依然坚持不懈,守在女方家门口。

甚至试图用孩子挽回朱女士的心意。

△ 专家搬出孩子劝朱女士

心理学专家还拿出鞠萍姐姐的口吻说:
朱女士,你怎么不能勇敢地面对呢?

△ 专家劝说朱女士

请问朱女士要面对什么?

面对丈夫的酗酒,还是面对丈夫的家暴?

也许是觉得煽情的效果还不够,整个节目组都变成了家暴男的气氛组。

背着瘫痪了的丈夫走上楼来。
温情的音乐响起。

主持人在门外,说出一句:

朱女士,你看,周先生已经等不及了。

朱女士在门内喊:

我们根本过不下去,强扭的瓜不甜,换你,你干不干?

但节目组才不管强扭的瓜甜不甜,他们只管自己扭得爽不爽。

几个小时过去,朱女士依然闭门不开。
主持人又开始自我感动,问家暴的丈夫:
“心里还是没有放弃对不对?”

家暴男留下一句:

“我永远不会放弃她”。

这哪里是“我永远不会放弃她”?

在我听来,简直是一句 “我永远不会放过她”。

02.
他们和家暴男共情了


和家暴男共情,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除了出现在电视节目里,甚至还发生在街道办、警察局、甚至是法院。
2020年2月,疫情当头,全世界人民居家隔离。

家暴数量翻倍。

然而在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却干了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好事。
他们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劝服一个被家暴的女性回归家庭。 直到妻子说出: 今后一定好好过日子。
整个事情是这样的。

韦女士和丈夫一起生活了16年。 每当丈夫心情不好,就会对韦女士拳打脚踢。
2020年2月,韦女士感觉到,丈夫又要动手了。

家里还放着刀,她 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拿着刀,去老乡家藏了起来。

可丈夫还是追了过来。

追着韦女士一直打,打到韦女士藏进纸箱子。
连韦女士用来藏身的纸箱子,都被丈夫用刀捅烂了。
第二天,丈夫又醉醺醺地回到家。

因为心情不好,举起拳头朝她挥打了过去。

直打得没力气了,才离开家里。
当晚,韦女士给社区的巡查中队组长打电话求救。

社区组长和妇联的人,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抚韦女士的情绪,听她诉说。

直到韦女士表示:

以后会更加珍惜生活。

才心满意足地放她回家。
我也是纳闷。

这种随时会被打,甚至被拿着刀追杀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好珍惜的?
同在去年疫情期间,一位姓曹的女士发微博爆料了,自己先被家暴,报警后反倒被责怪。

事情发生在2月19日凌晨。

她劝男友不要出门和朋友喝酒,男友就很不高兴地独自在家里喝。
喝醉酒后,男友开始对她实施暴力。

先是掌掴她的脸部,然后用力手掐脖子,将她的头部往墙上撞,甚至将她的左手指甲掰断。
曹女士遭遇暴力后回忆:

“脖子被人掐住像垃圾袋一样提起不断地撞击墙壁,后脑勺仿佛与身体分离。”

比家暴更让她心寒的事,发生在警察局里。

调解员和家暴男共情了。

向曹女士发出振聋发聩的质问:

有必要吗?弄死你了吗?毁了你了吗?

△ 女孩的录音

甚至还用“醉酒”,替家暴男开脱:

他是喝酒之后说的打你,你就害怕啊?


好像犯错的不是家暴男,而是到警察局寻求帮助的曹女士。

除了社区、警察局,即使到了法院,家暴男也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王者。
2020年7月4日,河南商丘的刘女士被家暴了。

为了逃生,她从2楼跳下去。

全身多处骨折,腰部脊髓损伤,双下肢截瘫。
这不是刘女士第一次被家暴了。

7月份的时候,她曾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但是最终法院给的结果呢?
别离婚,先调节一下吧。

帮家暴男挽回婚姻,好像成了全民kpi。
在金石桥法庭,有个调解员,非常巧妙地调节了一起离婚纠纷。

被媒体当作正面案例发布在网上。
这个妻子离婚的原因,是丈夫长期家暴。
她曾经甚至被丈夫打成双耳鼓膜穿孔。
但因为丈夫不想离婚,法院 认为双方有和好的可能。

所以委托志愿调解员去调节。
调解员的组合拳是这样的。
第一步,请双方父母来现场劝解。

由双方父母分别做夫妻和好工作。
第二步,就是拿出孩子当作挡箭牌。
调解员会拉着小孩,跑到妈妈面前不停说:

“妈妈,我们回家吧!”

直到被家暴的妻子抱着自己的孩子,泪流满面。

第三步,就是让家暴男当众下跪,认错,说好话。

俗称:哄。

“从今天起,由下班的我下厨煮饭做菜”

“以后我会好好对待你的”。

“我再也不敢了,老婆”。
人渣跪在地上的速度,和当初举起拳头一样快。

他们深谙,大丈夫能屈能伸,能文能武。

屈则认错,伸则家暴;

文能求和,武能打人。

直到被家暴的妻子点头同意,签下和好协议。

甚至这一套组合拳结束,被家暴的女孩还会主动分担家暴男的错误:

“我们都有错,以后好好珍惜生活,好好过日子”

家暴男自罚三杯,惩罚聊胜于无。

虽然我们不止一次跟大家科普过:

家暴是违法的,而且只有0次和无数次。

但依然有电视台、警察、居委会、法官, 甚至女孩的父母、孩子,一起帮家暴者说好话。

家暴者不仅没有得到代价,反而有一群人为他求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