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晨报  ·  63岁张学友,突传好消息! ·  昨天  
新华网  ·  电影衍生品蕴含的大生意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偷拍顾客洗澡!官方通报:行拘十日,停业整顿 ·  2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偷拍顾客洗澡!官方通报:行拘十日,停业整顿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无量仙翁”建议:不要给年轻人建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怎么提?税率怎么算?完整版在此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6-19 11:57

正文


据新华社报道,6月19日,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 等四项劳动性所得 首次实行综合征税


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


这份草案,还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获悉,草案 明确完善了有关纳税人的规定。他指出, 为适应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两类纳税人在征税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便于税法和有关税收协定的贯彻执行, 草案借鉴国际惯例,明确引入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概念,并将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这一判定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标准 ,由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为是否满183天,以更好地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这一调整的背景在于,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两类纳税人:一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从国际惯例看,一般将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分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类,两类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和征税方式上均有所区别。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两类纳税人实质上是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但没有明确作出概念上的分类。


同时,草案还对征税方式进行了调整。


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类征税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1类,实行不同征税办法。而 草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居民个人按年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还了解到,草案还适当简并应税所得分类,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不再保留“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该项所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并入综合所得或者经营所得。 对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其他所得,仍采用分类征税方式,按照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对工薪阶层最关心的个税调整部分,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为3500元/月,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草案将上述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


工薪阶层得到的减税礼包还不止提高个税起征点,税率的 级距调整也颇具看点。按照草案的内容, 以现行工资、薪金所得税率(3%至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 将按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按年计算 ,并优化调整部分税率的级距。具体是: 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 3%税率的级距扩大一倍,现行税率为10%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3%;大幅扩大10%税率的级距,现行税率为20%的所得,以及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10%; 现行税率为25%的部分所得的税率降为20%;相应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这三档较高税率的级距保持不变。


经营所得税率方面。以现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税率为基础,保持5%至35%的5级税率不变,适当调整各档税率的级距,其中最高档税率级距下限从10万元提高至5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一标准综合考虑了人民群众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体现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标准并结合税率结构调整测算,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的纳税人,总体上税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特别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该标准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统一适用,不再保留专门的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月)。


张三和李四月薪都一万,但张三有孩子的教育要花钱,李四单身,自己挣来自己花。减税如何照顾到不同个人的负担,体现社会公平性?这就涉及抵扣项目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草案在提高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明确现行的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项目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 增加规定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更符合个人所得税基本原理,有利于税制公平。


此外,为了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草案参照企业所得税法有关反避税规定, 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地避税、实施不合理商业安排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等避税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 。规定税务机关作出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应当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利息。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汤亚文


本文为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 向本公众号后台 申请并 获得授权



其他用 户正在看

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