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满级读者说,他不理解为什么那些投资人会去买美债,美债的收益率那么低,而且要等那么多年,
为什么不去买美股呢。
这里面牵涉两个常识,我发现很多人有类似的理解误区,所以今天针对这俩知识点,做个科普。
第一个常识是收益。
收益和无风险收益是两码事。
比如你投资一家公司,假如赚钱了,收益100%,你不能盯着那个假如赚钱了,那么假如赔钱呢?
所以别人告诉你,一个生意,预期收益100%,你要算什么?你要算概率。
这个预期到底是多大的概率会发生?
就像你会亏钱,亏钱也是个预期,这个预期也有一个概率,有多大的概率会发生。
换句话说,
你得把这个生意的不同结局的概率都拿出来,乘以各自的结果,最后得出来的那个结果加权,叫做数学期望。
它可能比你最初想象的要低得多,但是它才更接近真相。
当你投资做久了,你投过一千门生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真正的回报,是在那个数学期望附近,而不是什么如果附近。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钓鱼的人,他今天运气好,钓上来一桶,明天运气不好,空手而归。
一天两天他不会明白,但十年八年之后,他就清楚了,自己年均能钓多少,日均能钓多少。
他不会再以运气最好的那天作为标杆,也不会在运气最差的时候就垂头丧气。
他不会像那些暂时获取高收入的码农一样去加杠杆,让太太全职,孩子读国际学校,又在大幅度降薪之后十分彷徨。
所以你去看,买债的,往往是什么?是大户。
动辄能够调动十亿百亿资金规模的,才会去买债。
难道这些机构都是傻瓜么,他们不晓得什么收益高么。
不是这样的,他们明白,收益和无风险收益,是两码事。
收益折合成数学期望之后的那个数字,未必能大于无风险收益。
当一个人,你兜里只有几十万的时候,你想消费,你兜里只有几百万的时候,你想搏一搏,你兜里有几千万的时候,你开始各种投资组合。
真当你兜里几百亿以上的时候,对高回报就没有那么看重了。
说到底,更有钱,你也上不了火星。
不是所有投资人都像巴菲特,誓要如何如何,实际上多数投资人的阈值都很低。
当你意识到那个钱,几辈子也花不光的时候,你会越发趋于保守。
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大资金都在债市。
就好比一个人,只有一两套房的时候,他是追逐高风险高收益的,十来套房的时候,他是追逐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
但当他有1
00套房了,他不会ALL IN的,可能80套都拿去收租了,只有20套,会去怎么投资组合下。
这就是为什么债市永远都有那么多大户的原因,甚至不乏各种主权国家。
人家操盘的都是几千亿美金,上万亿美金的盘子,这种显然不可能像你想的那样跑去搏高风险,追求什么一刀穷一刀富。
这是第一个常识,收益和无风险收益,是两码事。
美债市场几乎就是一个类似于存款的市场,主要风险在于被没收。
这就像银行,只要银行不倒闭,不赖账,那你的存款就是安全的,美债也一样。
只要美国不倒闭,美国不赖账,那就是安全的。
当然,低风险不是零风险,即便你觉得美国不会倒闭,也未必不会赖债。
尤其对于外国人,这事儿不好讲。
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倒闭还是赖账,这个风险都很低,基本等同于存款,所以
我们就叫做无风险收益。
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无风险收益,我们说的无风险收益就是指类似存款那种风险。
第二个常
识
是美联储加息与美债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给你打个很简单的比方。
假如美国现在的利息是0,你买了100块的美债,1年期。那么1年后,它值多少钱?
还是100块。
如果这时候你要转让给别人,别人愿意付多少钱?还是100块。
那么假如美国今晚加息,利率加到10%,那么请问,你这张100块的美债,能卖出去多少钱?
卖出去多少钱,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
现在已经加息了,加到10%了,他去买一张100的一年期的美债,1年后,会得到多少钱?
得到110块。
这是他的预期收益。
那么假如他1年后要得到100块,他只需要买多少钱的美债?
只需要买91块就可以了,他现在买91块的美债,1年后本息共110%,他就可以得到100块。
换句话说,如果你那张提前了一天买的,零利息的美债,要转让,你只能以91块的价格转让,才会有人要。
明白这意思么?因为你那张债是没有利息的,1年后,也只能拿到100块。
人家现在去买新的,是有10%利息的,人家现在只要买91块,1年后也能拿到100块。
所以,你就只能以91块的价格转让,仅仅一晚,因为加息,你就亏了9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