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20年中期业绩有着靓丽的数据,上半年,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碧桂园依旧保持着财务稳健。截至 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可动用现金约2055.2亿元,其总借贷的加权平均借贷成本相比去年底也下降了49个基点。
来源
|
财看见
刚刚跃升到《财富》世界500强第177位的碧桂园,又给投资者带来了惊喜。
8月25日,碧桂园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数据靓丽。财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业收入1849.6亿元,期内毛利448.9亿元,净利润219.3亿元。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141.32亿元,本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146.1亿元。
截至报告期末,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2669.5亿元,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3185万平方米。
上半年,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碧桂园是如何逆流而上,保持财务稳健的呢?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要去详细拆解一下碧桂园的财报。
合理的地产布局是业绩稳定的坚实基础
从碧桂园的营收结构看,地产带来的收入仍然占到碧桂园总收入的95%以上。可以说目前,地产仍然是碧桂园营收的主力军。换句话说,只要主力军勇往直前,碧桂园的营收就会有保障。
碧桂园的发展,是抓住了中国几十年城镇化的红利,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农村人口要迁入城市,需要大量的住房供应给他们。
碧桂园还能在未来的城镇化中分一大杯羹。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园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为266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8个地级市、1,334个县╱镇区。
碧桂园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杨国强表示,他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因为随着农民工工资提升,他们就产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而这些人不会在高房价的大城市买房,也不会在缺乏医疗和学校配套的农村住,因此,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学校、医疗等基本配套、且房价在万元以下的城镇居住。而这正是碧桂园的强项所在和布局重点。
碧桂园方面表示,投资额度上,2020年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购地支出根据公司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也会根据全国货量布局与全国市场分布的情况适当调节货量的布局。投资方向是坚定看好新型城镇化前景,坚持占领三四线、坚定下沉五六线、谨慎布局一二线。
因为广泛布局中小城市,能够覆盖更多的购房人群,所以购房需求更充足,那么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更强。
科技赋能 多元布局
其实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很多,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地产这个行业缺乏创新和想象力,施工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科技含量少,作业环境危险、繁重、脏乱,行业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市场研究咨询机构Tractica的最新报告认为,建筑业的颠覆时机已成熟,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正在整合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机器人开始执行各种建筑任务,有望改变工业建造房屋、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的方式。日本因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很早就尝试把机器人运用到建筑行业。
碧桂园数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前布局了机器人行业。
2018年7月,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作为碧桂园的全资子公司成立,重点围绕建筑机器人+装配式+BIM技术,搭建系统化研发体系,组建了5大研究院,招募了3600多名国内外优秀研发人才进行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施工设备、装配式等的研发、生产、制造与应用,同步实施系统化产业布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手段,打造全周期的智慧建造体系。
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填补行业空白,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操作大大提升。
截至2020年8月14日,博智林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14项,已经获得授权56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对机器人产业寄予厚望:“我们希望能将机器人应用与先进建造技术相结合,并最终形成全球领先的智慧建造能力。”
(图注:碧桂园现代农业无人农场实验)
此外,碧桂园还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做现代农业系统方案提供者和服务商,为社会提供丰富、安全、好吃、实惠的产品。目前农业板块的总人数达258人,其中博士学历占9%,未来还将不断引入世界级的优秀人才和技术。
现金储备充足 抵御风险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