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表外表里
洞见数据研究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平安西藏  ·  警惕!新骗局来袭,学生必看! ·  昨天  
FT中文网  ·  DeepSeek会改写英伟达的增长剧本吗?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企业全球化如何防患未然?这三个问题很关键 ·  昨天  
哈佛商业评论  ·  在充满干扰的世界中,7个习惯带你找回专注力 ·  3 天前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  4 天前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表外表里

lululemon渡劫:从“瑜伽爱马仕”滑向“运动届Zara”

表外表里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商业  · 2024-10-13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了lululemon为应对业绩压力做出的策略调整,包括进军男装市场、门店重装开业、广告营销以及品牌下沉等举措。然而这些调整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男装市场表现不佳、店效降低、高端品牌力受损等。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进军男装市场遭遇挑战

lululemon试图通过进军男装市场来扩大营收,但面临诸多挑战。男装业务增长速度虽快,但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仍然较小。此外,男装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与女装存在较大差异,这也给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关键观点2: 门店调整引发争议

lululemon的门店调整策略引发争议。虽然男装被放在了门店的显眼位置,但这一举措影响了店效,导致客流量下降。此外,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过于急躁,未能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反应。

关键观点3: 品牌策略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lululemon的营销策略调整引发了连锁反应。管理层试图通过广告宣传、产品设计等举措来提升男装业务的知名度,但这同时带来了品牌核心价值模糊的风险。此外,过度的扩张和降价策略也引发了高端品牌力受损的担忧。

关键观点4: 二三线城市的挑战

在进军二三线城市的过程中,lululemon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品牌在这些地区开设了大量门店,但由于文化差异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品牌的接受度并不高。此外,当地缺乏专业的瑜伽教练和足够的运动爱好者群体也对品牌的推广造成了影响。

关键观点5: 焦虑与稳健之间的平衡

尽管面临业绩压力和挑战,但lululemon仍需要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过于急躁的决策可能会损害品牌的长期价值。因此,品牌需要在拓展新市场、推出新产品时保持谨慎和平衡。


正文

文 | 赫晋一

辑 | 付晓玲 曹宾玲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2008年,年轻的lululemon为了在如日中天的Nike阴影下求得一线生机,打起了收购安德玛的主意。


但两个品牌创始人会面之后,lululemon放弃了,其创始人威尔逊在后来的传记中透露,因为“(安德玛的)大男子主义哲学与Super Girls哲学相悖”。


毕竟男人的衣柜,装的不是面子就是里子,而女性买衣服,logo和性价比的优先级永远排在“漂亮”后面。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lululemon却重押起了男装。


打开小红书,腰杆笔直而肚腩微凸的中老年男性,上身polo衫,下身黑色休闲西裤,将lululemon穿出「厅局风」的感觉。

如此路线,自然遭到了来自创始人的抨击,但现任CEO麦克唐纳却不以为然,直接贴脸输出“不用他操心”。


CEO的自信,来自lululemon早已不是那个卖小黑裤的菜鸟,而是“收入即将达到100亿美元,股价翻了50倍”的庞然大物。


当最初那波Super Girls开始在办公室频繁撞衫,向男性 破圈也是时候提上日程了,固守 原来的立身哲学反而可能会耽误品牌成长。


然而两年“勤勉内卷”后,中国男性对lululemon的品牌认知度却只有区区4%,还不如女性在大马路上认出迈凯伦车标、叫出布加迪名字的概率。


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男装上,近两年lululemon在中国市场大张旗鼓的下沉,也越努力越心酸——非一线城市门店占总数66%,对整体收入贡献只有25%,平均在二三线开5家门店才能抵上北上广深一家。

很显然, 长出“增长脑”的lululemon,正不断应验着创始人的警告——随着扩张、折价,逐渐从“瑜伽爱马仕”滑向“运动届Zara”



撕下女性标签引发一场“蝴蝶效应”


三里屯lululemon门店重装开业后,急吼吼冲进去的Super Girls一整个傻眼了:一楼C位全部换成了男装,自己心心念念的女装,得爬到二三楼才能看到。

如此操作,放在走运动路线的阿迪、耐克或Zara等时尚品牌的门店里,都称得上少有,更何况是女装标签鲜明的lululemon。

但对于这场变动,lululemon其实已经酝酿了许久。


去年四季度以来,其男装产品连续三个季度收入增速超过女装,成为了“增长之光”。

CEO麦克唐纳对男装寄予厚望,不仅放言要把2024年变成“品牌有史以来最多男装新品的一年”,还不断加大男装投入,最新财报会上再次强调: 对能够继续在男装业务上取得强劲表现充满信心。


但镜头转回三里屯的门店会发现,几个月下来,一楼男装区始终冷冷清清,试衣间平均排队人数在3人左右,和动辄十几人排队的二楼女装区没法比。

该门店一层男装的陈列面积占比约为2/3,占整店(三层)的22%,代入上述3:10的男女客流比粗略估算,可知 更换陈列方式后,相比“一楼全女装,0男装”,门店整体客流量低了16%。

说白了,在一楼黄金区域陈列男装,影响了lululemon的店效。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在普通男性眼中,lululemom既不及始祖鸟对身份的镶金作用,又不像优衣库等便宜方便,上身效果还容易显得“姐妹”,不如逛耐克、阿迪。


事实上,现在的陈列方式已经是客户流失最小的方案了。


对狂热的Super Girls而言,几层楼梯根本熄灭不了她们抢购的热情,换到对lululemon不那么感冒的男性则不然,如果把男装放在2楼和3楼,按照每层楼同样客流进行粗略估算,男装客流分别降低了1/3、2/3。


由此,在陈列面积一定下,可测算出男装陈列的楼层越高,门店整体客流量下降越明显。

相比之下,把男装放在一楼,不仅能保住客流,还能让路人也一眼看到,达到宣传效果。


但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带来一串的连锁反应。


lululemon对男装的持续押注,不仅仅是改装门店那么简单,在许多关键资源上,也从基本盘女装向男装倾斜。


2024Q1业绩会上,管理层直言,“今年的广告将重点关注男性。”紧接着,lululemon北美广告就多了两位男性美式足球运动员出演。

不止营销,产品设计也一样。今年5月,设计理念“专注女性”、在lululemon任职7年之久的首席产品官离职,继任的Jonathan Cheung,主要工作经历为levis设计副总裁、阿玛尼Jeans全球研究主管等,一直在男装设计领域打转。


这样一来,新的产品供给和原住民Super Girls的需求,不可避免会陷入冲突。


两个月前,lululemon新品瑜伽裤Breezethrough,就因为穿戴体验大失水准,被失望的消费者骂到下架。

要知道,以前lululemon每次出新品,都能在Super Girls中引发追捧热潮,Align、Wunder Under等经典款甚至长青至今,现在的设计不仅被老粉吐槽“炒冷饭”,上新速度也变慢了。

而在lululemon打瞌睡的时候,竞对们却强势出击:北美贴着 lululemon 打的AIo Yoga,每两周推出一个新品,设计细节可圈可点;中国市场更卷,既有VFU等品牌攻城略地,又有层出不穷的“同源白牌”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下,lululemon核心用户的天平出现倾斜。如一项美国高收入青少年的调查显示,2023-2024年常穿lululemon的青少年女性从11%降到了8.5%。


反映到业绩上,女装的收入增速每况愈下,最新财报季甚至下调了2024年收入增长指引:从年初定的同比增速11%-12%,降至8-9%。


这让lululemon经营压力陡增,不得不降价打折挽回Super Girls们。


目前的lululemon网站上,设有“我们做太多了”(We Made Too Much)专区,每周四上架一批打折商品。在此类的带动下,lululemon库存水平在2024Q1下降了15%。


但这样一来,又有了新的问题: 高端品自降身价,或会让核心用户加速流失。 毕竟“瑜伽爱马仕”人人争抢,“运动届Zara”索然无味。


显然,lululemon急于撕掉女性标签,让男装上C位的打法, 制造 了一场短期降低店效、中期影响基本面、长期冲击品牌势能的连锁“风暴”


而这样的“操之过急”,也发生在品牌下沉过程中。



二三线顾客不信“lululemon教”?


在lululemon当店长,年薪高达二三十万,比肩互联网大厂前沿技术岗,但石家庄店的店长却自曝转行去卖保险了。


在其罗列的离职原因中,“大夜班”“苦恼”“去建立真正以人为本的团队”等关键词句,令人大跌眼睛。


很难相信,这样的情况会发生于正在二三线高歌猛进的lululemon身上。


今年以来,lululemon已在国内二三线城市开了15家门店,而 其2024年全球计划最多开店40家,相当于近4成新店都落子在中国低线城市


在昆明、福州等地,lululemon走近城市地标大搞瑜伽社群活动,阵仗之大、格调之高,颇有复制当年进军中国时在北京紫禁城、上海陆家嘴举办千人热汗大典的意味。

然而在其商业版图疯狂扩张之际,一些地区的“手忙脚乱”也暴露了出来。


石家庄、南通等地的门店,开业前10天才举办首场社群活动,而据业内观察,lululemon过去进入一个城市会提前一年半载预热造势。


深入挖掘会发现,这可能与当地大使的缺位有一定的关系——lululemon在北京、上海动辄三四十个大使,但在石家庄仅有1位大使,南通甚至至今还未能确定大使。

在lululemon的扩张过程中,大使一直充当着“先行官”的角色,如其早在2013年就正式进军中国,但此后3年都未开设实体店,只配置了展厅让大使们穿着品牌的衣服举办活动。


“这是在为我们的产品和文化试水。”按照lululemon高管的说法,当运动大使把品牌种子传递给活动用户,形成最初的圈层、风气之后,实体门店才会登场。


毕竟瑜伽运动者的选择往往跟着教练走,拉拢专业的瑜伽教练作KOL,才能带动更多人成为lululemon的粉丝。

而在lululemon的顾客中,经常做瑜伽的人占比近2/3,部分超级用户甚至会化身成品牌“行走的广告牌”(KOC),瑜伽社群对lululemon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二三线城市,无论是KOL还是KOC,都处于“短缺”状态。


以石家庄为例,全市人气TOP3瑜伽馆的教练人数、评论数加起来只有一线城市1/3左右,门店附近1km内的情况相比一线也仍然逊色。

换言之, 非一线城市没有那么多人热爱瑜伽运动,社群尚未成熟。


这不仅 意味着 lul ulemon在当地核心用户有限 ,也影响其 拉拢的瑜伽“圈外人”数量—— 在lululemon金主中,除了2/3的专业运动消费者,还有1/3是时尚运动消费者,他们不一定做瑜伽,但喜欢穿运动服, 热衷于 追赶身边运动圈的潮流风尚。


退一步说,即使是瑜伽运动普及较高的地方,lululemon也不一定吃得开,如同为一线城市,上海门店开了23家门店,广州却只有区区3家。

这是因为 lululemon的品牌文化,会与不同城市鲜明的地域文化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精致、小资情调浓郁的上海,遍地都是挎着爱马仕Birkin的贵妇、穿着名牌City Walk的俊男靓女,中产三件套只是稀松平常的穿搭,lululemon与城市氛围浑然一体。


广州则不同,那里无论是身价千万的包租公,还是CBD挤地铁的打工人,经典穿搭都是人字拖配T恤短裤,穿一身高调的lululemon出门,风格多少会与人群有出入。


这种气场上的壁垒,在文化不那么包容开放的二三线城市更加明显。


比如,石家庄人在新世纪经济衰落的苦闷氛围中,与释放情绪、放飞自我的摇滚乐碰撞出了火花,偏爱用粗糙的嗓音嘶吼一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而不是lululemon大使歌单里那些feel embrace、feel space、feel charge的轻音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平安西藏  ·  警惕!新骗局来袭,学生必看!
昨天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4 天前
大港微生活  ·  太突然!关闭近千家门店!
4 天前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  你是否还记得,和TA之间怦然心动的瞬间丨聊聊
8 年前
中国经济学人  ·  移民真相:每一份自由,都有价码
7 年前
黄生看金融  ·  美元突然血洗,危机爆发
7 年前
财新私房课  ·  CBA李宁再续缘 体育IP如何提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