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中水火太旺与肾中火旺而阴水亏所致月经先期的证治。肾中火旺,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肾中水亏,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则月经先期而下。
1.观其脉证 经水先期量多,或量少。
本病主症为月经先期而来,量多或量少。一般来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潮者,称月经先期;如每次只提前三五天,或偶尔提前一次,下次仍按期而至的,均不作月经先期论。该病常见于垂体、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黄体早衰,孕激素分泌不足,亦与催乳素分泌异常有关。
2.知犯何逆 肾中水火太旺,或肾中火旺而阴水亏。
本条认为月经先期,系肾中水火太旺,或肾中火旺而阴水亏导致。《女科》之前,一般认为月经先期的实证以血分有热、迫血妄行为主。《女科》认为,经水出诸肾,本病并非血分实热,而是肾中水火太旺。肾属水,藏先天真水、真火而有虚无实。所谓血分实热,只是肾中水火太旺的状态,并非病邪导致的实热证。判断的要点:①肾中火旺,热扰冲任、胞宫,迫血下行,以致月经提前;或肾中水亏,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则月经先期而下。②根据经血量的多少以判断水是否充足。其主要区别在经量的多少。火热而水有余者,经量增多;火热而水不足者,经血量少。
3.治疗策略 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或不必泻火,只专补水。
泻火之法,五脏不同。如治疗青带下的加减逍遥散平肝、疏肝以泻肝火,治疗黑带下的利火汤直折阳明胃火。肾属水,藏先天真水、真火,阳多有余,阴多不足,宜补不宜泻,故肾中有火,只宜稍清,过则损伤肾阳、命火;肾之水,不可泻。若肾水有余,有热则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甚至还要滋阴以降火,如清经散以四物汤和血,去当归、川芎以防止增加出血;加丹皮、地骨皮、青蒿、白茯苓、黄柏凉血、泻相火。肾水不足,有热亦不清热,因阴阳互根,清热则伤阳,不利于肾水化生,故只专补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如两地汤,同样是四物汤去当归、川芎,加玄参、芍药、麦冬、阿胶滋阴清热。
4.间接治疗 清经散清火以滋水,两地汤补水既足而火自消。
清经散泻火为主,不泄水,泻火即可使火不伤水而水自化生;两地汤补水为主,使水既足而火自消。
5.随证治之 丹皮、地骨皮、青蒿及小剂量的黄柏。
《妇科心法要诀》云:“先期实热物芩连,虚热地骨皮饮丹。”在四物汤调血基础上用黄芩、黄连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治疗月经先期、量多;用丹皮、地骨皮清虚热,治疗月经先期、量少。《女科》认为,月经先期、量多为水火太旺,而否定为血热导致,故清热止血,以清经散“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为治疗策略,药物选择丹皮、地骨皮为主,加青蒿及小剂量的黄柏辅助清热;而两地汤则仅用地骨皮清虚热,玄参、生地等均滋阴为主。
6.治病求本 经期调血,四物汤化裁;清热滋阴,知柏地黄汤化裁。
四物汤为经期调血的基础方剂。本病需清热或滋阴以清热,两方均重用滋阴清热的生地、白芍,去温补、活血的当归、川芎。
清肾中之火,典型方剂为知柏地黄汤。清经散中熟地、丹皮、茯苓、黄柏,为知柏地黄汤去知母、山茱萸、山药、泽泻,加地骨皮、青蒿,可以理解为用来替代知母。两地汤中用生地、玄参、地骨皮滋阴而清虚热,其治法结构与知柏地黄汤相同,只是清热作用更轻。
7.治疗未病
(1)防传变:月经先期、量多,可以发展为崩漏,病机演变由水火两旺、血热,向阴虚火旺、气血不足、阴阳两虚及瘀血等转化。
(2)防药损:四物汤去当归、川芎,防止增加出血量;知柏地黄汤去知母,不大量用黄柏,防止过度苦寒、损伤阳气。
(3)间接治疗:滋阴以清热,润肺以滋肾。两方均包含滋阴以清热的治疗策略,而两地汤中麦冬、阿胶滋润肺阴以生肾阴,为金水相生法。
8.依法合方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青蒿黄柏—熟地白芍—茯苓)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
两地汤=地骨皮玄参—生地—麦冬阿胶/白芍)不必泻火,只专补水。
总之,月经先期为火热迫血妄行导致,由经量多少划分虚实,先期、量多为实,先期、量少为虚。《女科》认为,经水出诸肾,故月经先期不限于血分有热,更深的层次为肾中的水火盛衰。月经先期、量多,为肾中水火两旺。肾五行属水,主藏精,为先天水火,宜补不宜泻,采用的治疗策略为少清其热,不必泄其水,清经散的清热凉血作用柔和,作用介于芩连四物汤、地骨皮饮之间,关键是合化裁的知柏地黄汤,用来泻肾中相火。而对于肾中水亏、火旺,月经先期而量少,《女科》采用不必泻火,只专补水的治疗策略,用两地汤,重用生地、地骨皮滋阴清热,佐麦冬、阿胶润肺以滋生肾阴。两方的剂量结构:清经散=地骨皮∶丹皮、白芍、熟地∶青蒿∶茯苓∶黄柏=4钱∶3钱∶2钱∶1钱∶5分=2∶1.5∶1∶0.5∶0.25;两地汤=生地、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1两∶5钱∶3钱=2∶1∶0.6。
1.清经散清热凉血,滋肾养阴;两地汤滋阴清热,凉血调经,前者主治月经先期、量多,后者主治月经先期、量少。本病相当于黄体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的月经先期。其现代常用剂量及化裁如下。
清经散:地骨皮10g,丹皮9g,青蒿6g,黄柏3g(盐水浸炒),熟地9g,白芍9g(酒炒),茯苓6g。
两地汤:生地30g(酒炒),玄参30g,白芍15g(酒炒),麦冬15g,地骨皮9g,阿胶9g(烊化)。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1)月经先期的主症为周期提前7天以上,量少或正常(亦有量多者),经色深红,质稠。清经散证多见月经提前、量多,经色鲜红或紫红,质黏稠,或有块,伴有心中烦热,口干思饮,面红目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两地汤证多见月经提前、量少,伴见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或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临证时,实证、热证以清火凉血为主,用清经散,可清热而不伤其阴;虚证、虚热以滋阴壮水为先,两地汤妙在壮水以制阳光。
若经量过多者,加续断、生地、黑芥穗各10g,以清热固摄;虚热偏重,加女贞子、旱莲草、炒地榆各10g,以滋阴清热止血;见气短乏力等气阴两虚证,可酌加潞党参、白术、升麻、乌贼骨、茜草炭各10g。
(2)若烦渴较甚者,加知母、玄参各10g,以清热生津止渴;火甚者,加栀子、生地各10g,以清热凉血;阴虚阳亢,兼见头晕、耳鸣等症者,可酌加刺蒺藜10g,钩藤15g,夏枯草10g,龙骨、牡蛎、石决明各30g,以平肝潜阳。
2.清经散和两地汤可用于月经先期,或阴虚血热性崩漏、产后恶露不绝、产后盗汗、经行发热;或月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及黄体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可以拓展应用到精液量少、精液不化症等男科疾病。
3.月经先期,尚有肝郁血热、脾气虚弱、肾气不固等证型,不可拘于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