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起跑那一刹那固然重要,后面行程中的耐力和心态其实更重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年龄阶段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体验,少年得志也好,大器晚成也罢,随缘就好,一切顺其自然。人生在世,只要心态积极,每个年龄阶段都可以书写不同的精彩,又何必过分在意“起跑线”呢?
有一样水果,名曰“云冠”牌冰糖橙。吃着橙子,想起一个人,27岁时担任地区行署人事科长,51岁时任玉溪卷烟厂厂长,18年间把一个破落的地方小厂打造成创利税近千亿的亚洲第一烟草企业,其本人也获得了全国优秀企业家的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7年黯然离开自己奋斗了18年的企业。2002年,他已74岁高龄,巨大的荣誉和挫折都已成为了过去,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承包千亩荒山搞水果种植业。默默无闻几年过去之后,2009年“云冠”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0年他的企业被评为玉溪市农业龙头企业;2011年冰糖橙产量8000吨,产值3548万,资产逾8000万;2012年,“褚橙”进入电商通道,引爆北京市场。2017年,老人已89岁。前段时间网上谣传他“被死亡”,后来及时辟谣,老人依然精神矍铄。他,就是褚时健;他的橙子,名曰“褚橙”。
还有一位已经故去的老人,崛起于基层,1952年入党, 当过县委书记,当过11年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云南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1年3月,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他,名叫杨善洲。
两位老人曾经有过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辉煌,红塔的品牌和书记的阅历,已经使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可是,他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将心态归零,开始二次创业,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人家尚能如此,年轻人何惧之有?
笔者年轻时,曾经研究过卡耐基、曾经研究过拿破仑希尔、曾经研究过安东尼罗宾,更买来陈安之的光碟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感慨,所谓的“成功学”只不过是“忽悠学”而已,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而且每个人内心对于成功的衡量标准也是不同的,问心无愧就好。
梁晓声先生将当下的中国人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一心要“怎么样”的人,第二类是不准备“怎么样”的人,第三类是忽悠第二类人转变为第一类人的人。或许,诸多的成功学大师就是典型的第三类人。
我想说的是,一心要“怎么样”的人与不准备“怎么样”的人,其人生起点是不一样的,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两者人生轨迹的不同。不准备“怎么样”的人,或许其生活境遇本身就很好,根本无须“怎么样”;或许其本来也不怎么样,但也不准备“怎么样”,于是成了鲁迅先生笔下“麻木”的人。一心要“怎么样”的人,大都是原本“不怎么样”的人,甚至是“被人从门缝看着长大的人”(张艺谋语),不怎么样的起点注定了他们只能从寒微之中艰难崛起。其中,有一部分人成功了,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进行了经典诠释和事实证明;另外一部分人暂时失败了,只有无奈哼唱“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终究已注定”的小曲,而全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
对于本来就不怎么样、却一心要想“怎么样”、但目前还没怎么样的人,失落和彷徨其实是大可不必的。陈安之先生的理论就是专门为这一类人准备的,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第二句话,人生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第三句话,如果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你将会得到更好的。权将我十多年前就背熟的以上三句话与诸如此类之君分享,目的是想说明,起点很怎么样的,一路上无需怎么样,终点也许就那样;起点不怎么样的,终点究竟能怎样,取决于这一路走来自己的表现究竟怎么样。
龟兔赛跑的传说在此无需赘述,篇首两位老人的故事却是真人真事。这两个个例虽然不可能100%地复制和模仿,难道不能对中年油腻的我们有所启示、启发、启迪吗?前一位老人曾经经历了巨大的荣耀和巨大的挫折,如果就此一蹶不振,若干年后人们只是一声叹息:这个人当年不应该这样的;但是,老人没有就此沉沦,在别人都在安享天伦之乐的古稀高龄,他却再次出山,不对,应该是再次“入山”,创造了业界又一个奇迹。每当路过水果摊,只要有“褚橙”,无论多贵都想买一箱。买的其实不是橙子,而是敬佩老人的奋斗精神,体现对前辈的无上敬意,传承的是一种“王者归来”的智慧和勇气。
后一位老人如果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确实也无可厚非,他已经完成了成功起飞、平稳飞行、安全着陆的全过程,在官场之中已经算是功德圆满,但是如果就此终老林泉,若干年之后或许只有云南保山人民才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老书记,“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老人却再次上山,开始了新的征程,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盖棺论定之后,给世人留下的是万亩绿荫和一种感动中国的精神。伟人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难道不是吗?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国人的思想常被这套理论束缚着,年轻时会想多少岁之前一定要怎么怎么样,过了几十年又想都这么大岁数了也许这辈子就这样了。两位老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这套理论,只要阎王没招手,人生中的每一岁都是新的起点。
借用当年红桃K(一种风靡一时的保健品)的一句广告词:没有句号,只有逗号。生命会有句号,但精神只有逗号。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永远是一个负重爬山、逆水行舟的过程,没有浅尝辄止之说,没有固步自封之说,没有一劳永逸之说,没有功德圆满之说。有的只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说明白的状态,一个字,干;两个字,归零;三个字,再前进;四个字,常在战场。
现在流行的这一谬论,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挤破脑袋去买学区房,送孩子去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家长的出发点是挺好的,孩子的身心是疲惫的,最终人生高度和厚度决不仅仅是所谓的起跑线就能决定的。如果孩子真是那块料,疾风劲草、烈火真金,长风破浪终有时;如果不是那块料,拔苗助长、涂脂抹粉,赶着鸭子硬上架,一场严寒就成了霜打的茄子。如果不能判断孩子究竟是块什么料,挫折和磨练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终将淘尽沙子、淘尽英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或许世上本来也没有伯乐。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赶到赛场上跑跑,高下立判,何必费尽心机去钻研相马之术呢?人生的关键,不在起点,而在转折点,每个转折点其实都是新的起点。
中年人已经够油腻的了,本不需要喝鸡汤。曾经读过多少书,曾经经过多少事,曾经干出过什么样的业绩,曾经到达过多么高的位置,神马都是浮云,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只能使自己找不到继续前进的地图。善于把心态归零的动作常态化,每天都将是新起点。敢于将之前的奋斗成果忘记,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起点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是中途每一步如何去转折。逗号的作用,在于暂停和转折,加上递进和因果。如何充分发挥逗号的作用,是每一个“想怎么样”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