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放进玻璃罐
拧开玻璃瓶盖,舀上一勺枣红色的枇杷膏,浓稠的液体在开水冲泡下晕开。瞬间,清新香甜的味道弥漫整个屋子。这如同父母的关心,跋山涉水,无声包裹着身在外地的游子。他们把枇杷从树上采摘,洗净煎熬,换一种形态,存进一个个玻璃罐,在颠簸流转中传递着朴素的真情。
◈ ◈ ◈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小满过后,广安的枇杷熟了,对枇杷种植大户老邱夫妇来说,接下来将会是忙碌的半个月。趁着枇杷最新鲜的时候采摘下来,一方面顾客喜欢,另外还可以给远在千里之外上班的儿女,做上几罐枇杷膏。每年的这个季节,他们都会重复着这些劳动。
枇杷熟了
前夜的一场雨,让空气清新凉爽了许多。一大早,老邱夫妇就换上军绿色球鞋,挑着竹筐出发了。走在微微湿润的青石板上台阶上,路过一丛丛芬芳的野花。风吹过竹林,落下一地“哒哒”的雨声。远处坡上远远近近橙黄色的枇杷,看一眼都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走到枇杷园的时候,我们的裤腿早已湿了半截。在一棵枇杷树前,老邱放下了扁担。他左手托住一串颜色更黄的枇杷,右手用剪刀轻轻剪断枇杷蒂。“如果用手拧,力道重了会捏坏了枇杷的果肉。”老邱说。
➊ 图片来源于
「村里人摄」
➋
图片来源于
「烧烧摄」
我摘下一颗枇杷,拨开表皮,橙黄色的果肉,香气浓郁,咬上一口,甜中微微带酸,让人陶醉其中,不想醒来。
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两箩筐已是堆到冒尖儿的枇杷。老邱弯下身子,深呼一口气,挑了起来。扁担深深压在他的左肩上,嵌进肉里。右手一根竹竿支撑着,摇摇晃晃间,我们下山了。
老邱夫妇一个习惯,每年的第一天采摘的枇杷,要做成一道美味,寄给远在北京儿女们。那就是枇杷膏。
➊
➋
图片来源于
「烧烧摄」
➌ 图片来源于「水系摄」
熬制枇杷膏
老邱夫妇的一双儿女,都在北京上班。女儿在当老师,儿子是个网络工程师。“北京的空气不好,从他们毕业上班后,我们都会给他们做一些。”老邱说,枇杷膏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十五斤枇杷,才可以做出一斤枇杷膏”。说着老邱的老婆就开始清洗枇杷了,撕开外层厚厚的表皮,用一根筷子穿过枇杷,去掉枇杷核。半个小时左右,一盆清洗干净散发着香甜清新气息的枇杷就呈现在眼前。为了保证受热均匀汁液不粘锅,熬煮时要使用平底的铝锅。将水滤干,倒入锅中,放入少量冰糖,就可以翻炒了。
➊
图片来源于
网络
➋
图片来源于「邻家小二」
这个过程无需加水,刚开始要用力将枇杷搅碎,搅拌越均匀吃起来口感越好。中间也要多次搅拌,随着熬的时间越来越长,枇杷会变得越来越稠。一般熬两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锅里沸腾后,要改小火,不然会糊。”随着勺子的缓缓搅动,锅里的枇杷已被熬成粘稠状。接着加入少量川贝粉,继续熬制。川贝粉本身就有缓解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的作用。与枇杷一起熬制,作用会更加明显。
➊
图片来源于
「邻家小二」
➋
➌
图片来源于
网络
熬制好的枇杷膏,水分完全蒸发,成枣红色果泥状。这时候老邱拿出4个玻璃瓶,用干毛巾将一个个瓶子内壁擦干,趁热一个个装满。因为凉了就会更加凝固,不容易装瓶。
装瓶放凉后,老邱的老婆就把它们一个个用布包起来,放进一个个纸盒里。老邱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将它们送到了镇上的快递营业点。三天后,远在北京的儿女,就能收到这一罐罐父母的爱。
“枇杷膏给你们寄过去了,要注意身体。真要是感冒咳嗽了,还要去看医生。”老邱夫妇明白,枇杷膏虽有润肺降噪的作用,但毕竟不能替代药物,平常冲水喝还是可以的。
从采摘枇杷,到收到枇杷膏,总共不到5天。它们最终会被放置在千里之外的办公桌旁,每一滴都包含着他们的耐心和柔情。儿女眼中的平常事,放在父母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因为他们的想法含蓄而朴素:你好,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