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问:如何才能写出深刻的论文?这是一个好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写作需要慢慢积累。学生多半无法比老师更深刻。很多文章为什么不深刻,那是因为作者并没有搞清楚,自己所谓的深刻,不算数。大家公认的深刻,才是真的深刻。
那么,什么才是深刻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深刻”拆分为“深”与“刻”。
所谓“深”,就是你的文章要能够讲出非同寻常的内容,相比于常识、普通判断,要能够有所盈余。
所谓“刻”,是要能够在读者脑海中留下印象。在这学术写作中是比较难的,因为学术写作的读者都是知识储备丰富的专业读者。有些文章看上去玄玄乎乎,可是根本入不了内行人的眼,甚至不能激发他们内心丝毫的波澜,所以,这类文章只能“深而不刻”。
那么,怎么做到深刻呢?第一,寻找读者的平均知识水平和期刊的平均发表水平。
如果一个期刊的平均发表标准是70分,你最好拿一篇80分的文章给他,这样你的文章发表就会相对顺利,否则多半磨磨蹭蹭,最后还可能不了了之。
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没有捷径可循。
第二,在你所研究的问题的领域中,做到一个巅峰或者极致,能够对于这个领域的诸多问题如数家珍。尤其是做博士论文,更是需要如此。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那个分支领域的专家、权威。
第三,将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系统化、理论化,而不是仅仅说出一些事实。只有理论,才可以让文章深刻。关于如何建构理论,我的课里有讲述。
第四,通过严密的逻辑,呈现出深刻的内涵。这个问题,我在课程里也讲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