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生信技能树的全职讲师,可以叫我小洁老师。
新年伊始,我家窗外的开工鞭炮此起彼伏。不知不觉,这已经是我成为生信讲师的
第七年
了。
记得2019年11月的广州数据挖掘培训,来了两个00后,居然是大一大二。
当时我们像看猴子一样好奇,才上大学就知道并有机会来学生信?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人人羡慕,越早学到生信知识,你以后的机会和选择当然越多。
时过境迁,00后已经成为课堂的主力了,当年那两个小朋友也带着自己的生信技能,分别去广东省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读研了。
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给初学者的一些建议
1.执行力比资料更重要
网上有铺天盖地的学习资料,让你不知从哪下手。没学到自己肚子里的只能叫
信息
,学到自己肚子里的才能叫
知识
。
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不要光眼馋别人的图了,赶紧动手啊!
2.实践出真知
我们不需要考试,不用拿一本《生物信息学》书,从绪论开始读。真正的学习始于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理解概念的层面。即使一开始不完全理解,也要勇敢地去尝试运行代码、操作工具,
边做边学
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尚未配好宝剑,也可以闯荡江湖,边闯荡边升级装备吧!
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大家很容易被各种高级分析吸引,但万事开头难,
编程基础
才是最关键的起点。
你看哪篇好文章不是用的个性化分析和图表,不学编程语言当然不行。扎实的基础必不可少,不过也不用学到专家级,够用就行啦,毕竟我们不是开发者,是
使用者
啊。
那学编程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呢?
小马过河
,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能全信。你现在也觉得学
拼音
很简单,那你想想你小时候学拼音是不是也学了
一年
啊。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还有一些门外汉在瞎指挥,说不用学,你可别信,还有人说读书无用呢,得有自己的判断。
我们有很多学生来时已经是
半瓶水晃荡
的状态,可以磕磕绊绊进行下去,但遇到问题不会解决,没有章法,才来报名课程的。这就是因为学的不系统,
方法和思维
没有学到位。不管跟不跟我们的直播课学习,
系统学习
总没错的。
4.表达情绪和解决问题要分开
当你想表达情绪,就先不要解决问题;当你想解决问题,就放下情绪。
一个报错的出现给你带来了烦恼,那就
想开点
,不是因为你笨,你蠢,你不够好,而是技术不成熟,算法不完美,阳光太刺眼,空气不清新。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长,一个报错算的了啥呢。
当你需要
解决
这个报错,那就:
-
去比较正确的数据和你的数据之间的区别
-
去查询报错信息
-
去找ai提问和尝试
解决问题时要专注问题本身,不要想东想西,磨磨唧唧。
5.让知识内化
学习的本质在于内化吸收。虽然我们不用考试,但知识学了会忘,这是公认的事实。
你听懂了不能说明你会了,只能说明讲课的人会了。
学了技能要
用起来
,或者
记下来
。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或者多换几套数据跑代码,看哪里需要修改。输出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知识内化。
带着这些建议,期待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开启生信学习的新篇章
。
好吧,坦诚地说,这是一篇宣传文案。
我们生信技能树核心团队一直专注于
生信入门和数据挖掘
课程,春节放假一个月。但是我呢,想要跳出舒适圈,拉着萌老师开发了
python单细胞课
。
我们已经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课程内测,带领第一波学员掌握了python单细胞分析,准备在后天(2月8号)开启
正式课程
了。
为什么建议你学习这门课程?
1.python和单细胞都是必选
python好不好呢?
人工智能就是基于python 的,能不好么。
单细胞好不好呢?
那还用说,以前用不起,现在能用的起了。单细胞样本的测序价格降下来了,从最早的四五万一个样本,到现在的千元级别,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如果你有经费
测序
,可以测来自己分析了。如果你
挖掘公共数据
,也有更多的数据可以选择了。
我们传统的数据挖掘班课程里,基于R语言的单细胞分析也已经是必修课了,而相比于传统的R语言流程,Python流程处理10万级细胞数据能够
提速50%
,同等配置的电脑可以处理
更大数量
的细胞,还可以利用python生态特有的分析工具和机器学习方法完成更
多样
的分析与探索。
2. 内容实用,诚意满满
这不是理论,而是掌握从0到1
独立完成单细胞数据分析
的实战课程。
课程主体共10节课,有四个部分:
-
环境配置
-
编程基础
-
单细胞全套分析
-
文章案例和图表复现
答疑
环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