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我
自己
的东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
自己
负责。
——鲁迅
,《读者》2024年第19期
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豆瓣评分高达9分,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董宇辉对该书评价很高:“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像人在家中坐,精神有了一趟远行。”
作品对鄂温克民族兴衰存亡的悲壮史诗进行了描写,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
依芙琳,主人公的姑姑,年幼时,父母为她定下了娃娃亲坤德。
可没有想到,丈夫不爱自己,他心中另有其人,迫于父亲的压
力,才答应了这门亲事。
起初她并不知情,婚后知道实情后,心里像吃了一个苍蝇似的恶心,一气之下回了娘家,表明要与坤德断绝关系。
可是,偏偏此时,她发现自己已经怀了身孕,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但提出一个要求,让坤德登门做上门女婿。
不仅对丈夫,对周边人也是如此,经常对别人恶语相向,从不和丈夫、儿子一起就餐,家人关系降到了冰点。
在儿子婚事上,她一意孤行,逼迫儿子娶了一个丝毫不喜欢的歪嘴女孩,结果结婚当天,儿子就在一棵树上自缢而亡。
幸运的是,依芙琳年老之后,放下了怨恨,看到别人的孩子生了烂疮,她选择了出手相救。
在当地有个习俗,小孩生了疮,需要由寡妇之手做些处理才能好起来。
当依芙琳小心翼翼做完这些仪式后,生命也走完了最后的旅程。
带着仇恨生活了半辈子,最终放下了怨恨,在痛苦不堪的生活中,找回了心灵的清澈。
怨恨丢弃了,才能在伤痕累累的心里,缝补上一道最美的彩虹。
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娜杰什卡走失后,不仅没有捶胸顿足
,反而能淡然处之。
妻子是俄罗斯人,被狠心的继母卖到妓院,伊万在途中把娜杰什卡赎了回来。
伊万与娜杰什卡携手进入了婚姻殿堂,婚后,对妻子百般呵护,保护妻子不受任何人伤害。
妻子心地善良,勤劳贤惠,尤其是教育的一双儿女乖巧可爱,更是给家里平添了无限幸福。
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时,突然听到了一个坏消息,日本人正在寻找蓝眼睛的俄罗斯人,很快就要进山了。
妻子慌作一团,精神恍惚,生怕自己和一双儿女被发现,也连累了伊万一家人。
于是,在一天夜里,妻子悄无声息离开了家,也带走了两个孩子
。
一个完整的家,就这样轰然倒塌,伊万倍受打击,心也碎了一地。
众人劝他快去追回妻子,他却说:“想走的人是找不回来的。”
就像书中一句话所说:“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因意外受伤,做父亲的权利被剥夺了,就在他孤苦伶仃时,一份珍贵的礼物从天而降。
在客栈的马厩里,他捡到一名女婴,并起名
马伊
堪
。此后,他对马伊堪视如己出,父女相依为命。
女儿随着年岁增长,亭亭玉立,提亲者络绎不绝,拉吉米却都拒之门外,理由是“她还小哩”。
他对女儿的守护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不允许任何男人靠近
女儿
。
可女儿却渴望结婚生子,每每央求他时,他便使出撒手锏,痛哭流涕,以死相逼。
女儿直到30岁仍孑然一身,亲事被一拖再拖,希望彻底破碎,心如死灰。
一位小学老师,频频上门求婚,对马伊堪一见钟情,却接连遭到拒
绝,最后被迫放弃,另外娶妻生子。
拉吉米不但不安慰女儿,反而嘲讽说:“别人都会抛弃你,只有父亲永远爱你。”
有一次,女儿忍无可忍,鼓起勇气,偷偷离开了家,第一次违背父亲的意愿,5天后回到家里,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她回来后便有了身孕。
活得通透的父母都懂得,放飞孩子是一种大爱,放飞儿女,也是成全自己。
书中描写了太多的生死离别,让人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人因扛不住打击而萎靡不振,而主人公女酋长却淡然视之,也因此收获了成长。
90岁老人,回忆这些伤痛往事,还能云淡风轻,哀伤中透着安详。
女酋长曾经有过两段幸福的婚姻,但却都以意外离别收尾。
第一任丈夫拉吉达,是鄂温克家族的族长,善良正直有爱心。
拉吉达家里兄弟姐妹多,在女酋长的母亲疯癫后,毅然决然来到了妻子居住的地方乌力楞。
他与妻子很有浪漫情调,经常一起做游戏。冬天悄悄往妻子脖子里塞雪,夏天捉瓢虫塞进妻子的裤腰里。
有一年下暴雪,夜幕来临,驯鹿还没有回来,拉吉达便安排人手
分几路去找,结果悲剧发生了,他被冻死在了马背上。
“瓦罗加用柔情为我注入了新的灯油。”女酋长再次享受到了爱的甜蜜。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年夏天,放映队来山上慰问,在送放映员下山时,受到了大黑熊袭击,为了救放映员,他永远地走了。
女酋长在族群中经历了太多的死亡离别,正如她所说的:“我是
雨和雪的老熟人,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看老了。”
对故人的缅怀,不是在泪水中自怨自艾,而是奔赴一个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