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艺术
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艺术新闻资讯,涵盖收藏、造物、设计、摄影、文博、生活、珠宝、人物、展讯等多个板块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多种形式呈现。欢迎喜欢艺术的同学们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提醒→丨飞阅深圳 ·  11 小时前  
生信宝典  ·  iMeta | ... ·  昨天  
生物学霸  ·  手把手教你用 AI 绘图:初识 Adobe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Vitessc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艺术

精神疾病、终生未嫁、背叛……声望背后,女性艺术家经历了什么?

网易艺术  · 公众号  ·  · 2020-03-08 14:22

正文


谈到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达芬奇、梵高、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等的名字,一般人都能脱口而出。很长的时间里, 女性一直被视为艺术品 ,是临摹和塑造的对象,而不是 作为艺术家本身 。相比男性艺术家,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大家又知道多少?

文艺复兴之后,风靡世界的女性艺术家不断涌现,她们勇敢 打破性别限制 ,凭借 智慧与勇敢 ,以 感性直击大众感官 ,创造为人惊叹的成就。然而,在成为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人生中,她们又都经历了什么?

草间弥生:将幻觉画出来的“精神病艺术家”

草间弥生肖像

日本设计天后,极简主义设计师 ,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说:“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

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境,优渥的生活并没有带来快乐的童年:父亲生性风流,母亲则性情暴躁,紧张的家庭关系给草间带来了巨大的 精神压力 。常年被 大量幻觉 困扰,时常有自杀企图的草间弥生,全身心倾注于艺术,试图透过各种材料和画笔寻找 人生和世界的真理 。虽然精神疾病伴随着整个艺术生涯,然而,草间弥生创造出了带有 浓厚圆点 草间风格的系列作品。精神病和圆点一起,成为了这位现代艺术家最强烈的个人标识。

草间弥生作品

布尔乔亚:用一生与痛苦回忆和解

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 1911-2010)

在长期的创作生涯里,布尔乔亚的艺术被贴上“当代”“女权”等许多标签。她的作品也被 全世界著名的现代艺术美术馆争相收藏

布尔乔亚出生在巴黎,童年时并不被爸爸宠爱,却得到了妈妈的呵护和关爱。可是,父亲却在母亲重病之时,将情人带进家中给自己做英文老师。20岁时妈妈撒手人寰,伤心的布尔乔亚 跳河自杀未遂

父亲的憎恶 、对 背叛的绝望 、对 家庭关系的忍无可忍 ……童年记忆作为布尔乔亚艺术的孵化器,交织成一股 紊乱感 ,持续输送着 灵感与力量 。布尔乔亚的艺术创作中也总是保留着一份 澎湃的愤怒

《细胞(黑暗的日子)》 cell (black days)

《情侣》couple

1950年,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布尔乔亚创作的动力之一——憎恨,被连根拔起。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布尔乔亚创作了其艺术生涯最出名的雕塑—— 妈妈/蜘蛛系列

该系列作品中最为宏大的一座被安置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广场上。《蜘蛛》作为一件巨型的户外公共艺术装置,在伦敦、纽约、巴黎、圣彼得堡、东京、首尔、圣保罗、上海等地,也都有或者曾经出现过这件作品,甚至成为美术馆、城市的标志形象。

古根海姆博物馆广场上的《蜘蛛》(法语“maman”,母亲)

松美术馆“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  展览现场

弗里达·卡罗:死亡阴影,笼罩一生

卧床创作的弗里达

弗里达是女性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当超现实主义创始人之一 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看到弗里达的画时,称其为“ 自我建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

弗里达所经历的现实,远 比梦境更具戏剧性 六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 ,致使右腿萎缩; 18岁遭遇严重车祸 ,脊柱、骨盆、腿骨等身体多个部位断裂,腹部和子宫更是被一根铁栏杆刺穿;至少经历过 32次外科手术 ,大多数在脊椎和右腿上……此外,弗里达的婚姻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在经历过几次波折后,弗里达通过大量的自传式绘画作品,大胆表达出 女性心理上的痛苦 以及在 社会中的不平等处境 ,传达出作为一名 女性不屈不挠的人生追求 。弗里达出生于墨西哥城,是20世纪墨西哥最富个人魅力的女画家。弗里达以其坎坷经历和艺术作品,启迪了无数墨西哥女性去勇敢面对现实,实现 自我的精神救赎

弗里达·卡洛,《祖父母,我的父母和我(家庭树)》,1936

阿布拉莫维奇:震撼的行为艺术,“请勿模仿”的对象

青年时代的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

2020年3月2日,乌雷因癌症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于睡梦中辞世的消息震惊世界。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曾是亲密无间的恋人和艺术伴侣。

自1970年代开始从事行为艺术至今,她不断 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 探索身体的极限和可能性 ,做出了令人震撼的行为艺术作品,被称为 “ 行为艺术之母 ”。

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父母是支持铁托的二战英雄,在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教育之下,她从小接受 对性的压抑式教育 ,承受着 强大的精神压力 。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相识,此后12年,两人通过一系列经典的行为艺术表演, 探讨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 。虽然之后二人分手。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节奏0》行为艺术表演

在早期作品中,阿布拉莫维奇常常 将自己的身体置于危险的境地 :在1973年的《节奏10》中,她打开录音机,将张开的左手放在地上的白纸上,根据节奏右手拿刀刺向手指之间。每次切到手指,她就会换一把刀,直到这10把刀用完。

1978年的《呼吸》表演中,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将嘴巴对在一起, 互相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 17分钟后他们的肺里充满了二氧化碳, 都倒在地板上昏迷不醒。

阿布拉莫维奇一辈子都在实现自己的“野心”,从来是“请勿模仿”的对象,已经高龄的她,计划在2020年, 给身体导电100万伏 ,再 用手掌隔空熄灭蜡烛 ……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不是阿布拉莫维奇,很多人或许至今都不会对行为艺术感兴趣,更别说理解行为艺术。

玛丽.卡萨特:母爱的歌者,却终生未嫁

作为 杰出的印象派画家 ,玛丽·卡萨特从来不受世俗的约束,她深深的热爱着艺术,对艺术和生活都有个人独自的见解。作为生活在巴黎的美国女性,卡萨特在由男性主导的艺术运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挑战了19世纪人们对性别的期望。

这位女画家曾说:“ 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衡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 。”她自称走的是后一条路。在成为艺术家的道路上,卡萨特不断地探索着各种风格,汲取欧洲各时期各流派之精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