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能辍学!”坚定且清晰的声音在张凡心中响起。他不想在平凡中度过一生,而上学是唯一的出路——周围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张凡也非常认同。
母亲说得没错,我不能永远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不需要旁人提醒,我自己本来早就该认识到这一点的。
张凡陷入沉痛的反思之中,第一次看到他这副表情的人,几乎都要相信他会在下一刻就痛改前非。好好学习的决心他已经下过无数次了,可是早上刚下的决心不用等到晚上就在灰心丧气中烟消云散了。
“我究竟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他想,认真地反思过往对于认清自己、改变现状是很有必要的。“自由、平等、公正”——当他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还对课本上所描述的一切深信不疑,对社会抱有一种单纯美好想象。甚至满怀一腔热血幻想着复兴中华往昔的荣耀。
单纯的理想将被人际交往的虚伪自私、社会体制的黑暗腐败瞬间轰击成一片渣滓,这一点已经不必再赘述。真正有意思的人们面对残酷现实时的不同反应。
曾经的理想变得支离破碎,张凡选择将自己的内心紧紧封闭起来,完全的接受现实的残酷规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才是社会的永恒法则,人与人之间哪有什么情谊,一切都是利益往来罢了。
2003年非典,中考只有语数外三门,那一年张凡距二高分数线只差几分,花个几万块钱买买分是可以上的。可当时,父亲正失业,家里没有人提起买分的事。复读一年,以仅超录取线一分的成绩考入一中,当入校以后却发现,自己的成绩竟然在班里排中等!也就是说,有接近半数的人是通过走关系或花钱进来的。
你想凭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可是社会根本就不稀罕。
入校时,父亲说过这么一句话,张凡深以为然,“在学校你就一个劲的傻学就行,别的啥也别想。”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提高实力把别人踩在脚下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