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蔓藤MentorX
很多优秀中国留学生的硬条件比美国人、印度人都强,但面试后依然被无情地挤掉。我之前分享过一位周同学的故事,非常优秀的背景,却没有理想的面试成绩,非常可惜。
这一篇我想和大家分享故事来自UC Berkeley本科毕业、学data science的彭同学 。他不仅GPA高而且有多次在中国名企和银行的实习经验。他在UC Berkeley中国同学圈里,没有人觉得他会找不到工作,而且他一心要留在美国。
现实对他依然也没有更多的青睐。对于他要找的岗位,他住在湾区边真是如鱼得水,有很多机会。他面试了多家公司包括著名的脸书,德勤,和独角兽创业公司。有到第三轮面试的,但居然没有成功的,最终不知被哪个竞争对手挤掉。彭同学的知识和技术在毕业生中确属一流,但他输在软实力上。
四年大学和中国同学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因为读的是数学和统计,也不需要太多的沟通能力。到了暑假就回国,家里早给安排好实习。他是典型的学霸,认真,听话,踏得下心来读书。
虽然英文似乎不如留学前那么流利了,但在对付工作面试,还是没有大问题。他在面试中的自我介绍讲得很好,可以让每个面试官认真倾听,并且让对方给出肯定的点头微笑。
但被问到下一个问题时“你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一样,我为什么要hire你”?他就开始犯懵。他显然在理论知识上、考试上比别的同学强,但似乎这不是面试官想听的。面试官看他有些晕,就缓和了下说“你知道申请我们岗位的人很多,你为啥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彭同学快速地在脑子开转,诶呀,面试前本来想找个在这里工作的师兄问下,但没来的及,这岗位到底都看那些技能,那些是和我学的相关?团队里都是啥人?都啥背景的?他们每天都头痛啥?真是后悔,彭同学fail了这个问题。他对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人员架构、岗位后面的实际需求、以及这个帅气的印度面试官本人,都太不了解了。
接下来的问题更是他从没想过的。面试官问到他有没有和自己性格不合、背景不同的人共同合作的经历,如果有,自己是怎么处理好这个关系而完成项目的?彭同学这四年成天和中国同学混在一起,显然对这个问题没有更好的回答。在Silicon Valley(湾区),高科技公司里的主流技术人员大部分是外国人,以印度和中国人占多数,而美国人大多在商务和管理层。这个问题被问到当然很自然。
1. 你必须知道公司要的是什么、这个岗位、这个团队需要你干啥。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那几行published岗位需求,很难知道其背后的真正需求。你需要一个行业专家指导你去理解每一个requirement后面的实际工作需求,具体是做什么的,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印度老板的公司文化通常是火药味比较足,只看结果,没有太多耐心。美国老板的公司通常比较人性化,讲究些family time和对人的respect。创业公司和成熟公司的文化也非常不同,一个是天天讲颠覆创新,一个是天天讲卓越管理。你必须了解,你属于哪种性格,你适合在哪里工作 “fit-in”。
3. 无论公司大小,成功与否(名气),天天碰到的都是问题。
你的技术过硬是必须的,除此外,你需要和你同组的人配合解决问题,同时,你还要跨部门甚至和没见过面的人(可能在印度、可能在以色列)一起协作解决问题。美国企业尤其重视混合文化下的协作创新。中国同学必须在校园里培养这种舒服的“感觉”,习惯和不同人种一起生活学习。
每个工作有一个best-fit的人,好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就是best-fit。和找对象一样,合适比最好更重要。你需要在技术能力上,性格上,团队协作上,甚至喜好上,要能和你即将进入的团队“适合”,如果你真匹配,就要讲出来、展示出来,凸显你的特别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