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潮 wetware 豆瓣音乐周终于落下帷幕。感谢所有的观众,音乐人,工作人员以及远程关注者,我们度过了一个精彩新鲜的周末——事实上,它比我们预想的要更加新鲜与精彩。连续四天的新潮音乐体验,不仅将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融入舞台设计,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与之相关文化、科技、设计论坛,相信很多乐迷收获的不仅仅是音乐。回味四天的经历,仿佛真的置身一场潮潮的梦境。
让我们图文并茂地再次回顾潮潮。其中很多照片都由潮潮音乐周的“一加摄影使者”使用一加 3T 手机拍摄。一加手机为潮潮音乐周带来了最大力度的支持,称得上是“独此一加”。
5月18日 DAY 1
主舞台
Forests 森林
Cass McCombs Band
Low
虽然在潮潮豆瓣音乐周的参演艺人中,电子乐的比重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潮潮第一天,开门迎接大家的倒是三支名副其实的摇滚乐队。
来自台湾的 Forests 森林首先开场。虽然先前对森林向带有实验色彩的后朋克的转型有所体会,但在潮潮的现场才算真切体会到听“把合成器弹得比吉他吵”和“鼓声像在切割骨头”是怎样的体验。扭曲的贝斯线,短促延时包裹的厚重的鼓,失真的人声与合成器,再加上暗房一样的红色灯光,和低保真的定格动画,森林的表演就像是遥远部落的通灵巫术,但惊悚中又有一些恶作剧的萌。
Cass McCombs 与全乐队编制登场,第一首演了《Mangy Love》里的名曲《Bum Bum Bum》。根源味十足的民谣摇滚基调,偶尔又有一些迷幻意味的吉他段落闪现。Cass 有一种质朴的浪漫气质,深情吟唱,身后伴随都会夜晚的场景流转,令人沉醉。演出后半段,乐队出其不意地带来一首改编版本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赢得许多在场观众的诚意赞赏。
这一天压轴的是美国乐队 Low。乐队本身拒斥 slowcore 的标签,而他们的声音的确早已进化得更加多元。这次在潮潮的现场,Low的选曲仍以《Ones and Sixies》中的歌为主。Alan 与 Mimi 声音的配合无可挑剔,并且总是能够适时地戳到你心灵的柔软之处。在台下,你要做的就是任由他们带着你的情绪奔涌。很难想象,如此宏大的画面感可以凭三个人,使用极简的配器制造出来。有意思的是乐队演出过程中还出现了般若心经的视觉素材,相映成趣。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他们返场了著名金曲《Lullaby》,一个美好的夜晚。
5月19日 DAY 2
主舞台
Stephen O'Malley
Zaliva-D
Evian Christ
宠物同谋
潮潮第二天,三个舞台全部开放,而主舞台出场的第一位音乐人对许多观众来说却可能是一记下马威:著名长音金属乐队 Sunn O))) 的吉他手 Stephen O’Malley 的个人表演。之前我们曾介绍过他令人头疼的设备需求,而这次最终出现在住舞台上的,是7台电子管箱头和8台吉他/贝斯箱体。当他的吉他在一片黑暗中发出第一声轰鸣的时候,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所谓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反应是怎么一回事。你能明显感觉到音箱阵掀起声浪拍打你的身体,造成来自内部的震颤。而舞台背景旋转翻腾的光斑加剧了这一效应。不过,舞台下的 Stephen 本人是一位非常 nice 的大叔,一点不凶,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第二个出场的国内电子乐二人组 Zaliva-D 将舞台氛围带到了更加黑暗的领域。凶猛的电气节拍,人声的野性呼喊,舞台上神秘的部落图腾,释放出原始的能量,令人欲罢不能。
如果说 Stephen O’Malley 的演出刷新了你的听觉体验的话,Evian Christ 的 DJ set 则是扎扎实实地挑战了你的视觉。一个字,闪!烟雾笼罩的舞台上,不同位置的强光以高频率闪动,五彩斑斓,名副其实的“炸裂”。在场所有人的动作都因此变得断断续续,仿佛置身慢镜头之中,思绪也早已游移到身处的情景之外了。在极强的视觉刺激之外,作为受到 Kanye West 钦点的电子乐制作人,Evian Christ 的现场可听性也是很强的。
随后出场的多国部队宠物同谋主给舞台带来了更多的荷尔蒙气息,复古的吉他音色,跳跃的电气节拍,两位女主唱极富感染力的演出,带领台下观众加入到派对中。宠物同谋带来的舞曲版本的《站台》(乐队的唯一一首中文歌)引发观众的齐声合唱。
第二舞台
马海平
Catching Flies
Nightmares on Wax
Do Hits Afterparty
潮潮音乐周第二舞台由 Catching Flies 拉开帷幕。很多观众在现场被他的容貌和舞台感染力所倾倒,却忽略了他演出中的技术成分。Catching Flies 用 midi 键盘、打击垫等设备上演了一场十分复杂的 Live Set,为听众展现了电子乐温柔、内敛的一面。
上海 Techno 音乐人 MHP 也不甘落后,当他抬着演奏起来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特雷门琴上台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纷纷喊着“Amazing!”。更让人意外的是,曾经的民谣女歌手,现在的电子音乐人吴卓玲在演出到达尾声阶段时忽然跳上舞台,为 MHP 的科技舞曲献唱,如此跨界的合作让整场演出到达了高潮。
作为尖端电子乐厂牌 Warp 的先行者,Nightmares on Wax 拿出了作为老牌DJ应有的气场。正宗又复古的曲风,娴熟老练的技术,将舞池中翩翩摇摆的观众带回了 Chill 的90年代。
Do Hits 厂牌的艺人们在 After Party 上又将“中国风”完美的展现。Jason Hou 的 DJ set 中,除了前卫的电子节拍,还有庾澄庆、潘玮柏等人的歌曲无缝穿插。观众们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让人不禁想起上课时偷听磁带机的记忆片段。有些人在台下手拉手组成一个圈,不停地跟着音乐旋转、狂欢。
School 舞台
调音时的重要环节:大家一起接线
Gooooose
Dataline
ELVIS.T
School 舞台是潮潮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你需要一小段时间的徒步(大约十分钟),从糖果喧嚣的声光电气氛中解脱出来,享受一下初夏时节二环路与五道营胡同的市井人情,然后找到这个隐蔽慵懒的舞台。
19 日晚上的演出是当天下午合成器论坛的延续。三家新一代合成器厂商 Elektron、Verbos Electronics、Teenage Engineering 的负责人在下午的讲演之后,变身成为 techno 舞曲音乐人。他们把复杂精密的设备组装起来,堆满了狭小的 School 舞台,而为演出专门升级的超低音响单元让这些电子乐现场更加给力。
.one (Teenage Engineering 的 Tobias von Hofsten) 的声音温情风骚,而 Dataline (Elektron 的 Cenk Sayinli)和 Mark Verbos(Verbos Electronics 创始人)则更冷硬。台下观众里也不乏国内合成器圈的资深乐手玩家,"海淀人"的Demone 感慨:“不愧是官方代表,所有的操作巨清晰,声音设计巨好,表现力无与伦比。看了现场感觉自己就像不会用一样啊!”
同台的还有两位远东同道。作为下午的论坛主持人,鸭打鹅的韩涵带来他的个人项目 Gooooose,从开场的氛围缓慢演化成不规则的强力重拍。当晚的压轴艺人则是北京派对文化中的资深人物 ELVIS. T,他带来了一个纯硬件的 live set,军备竞赛般的重量级设备把外国同行们都看呆了。
5月20日 DAY 3
主舞台
NaN:Collider
Alessandro Cortini
鸭打鹅
Madrigal Chor
Andy Stott
Actress
秘密行动
Mouse on Mars
潮潮第三天日程满满,强大的演出阵容吸引了大量资深乐迷来到现场。大家对开场的 NaN:Collider 虽然有些陌生,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两位艺术家具有极简美学的宇宙空间在舞台上展开,宇宙如同细胞,或者分子,宏观微观之间似乎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使大家沉浸在科学主题的声像带来的浪漫之中。
Nine Inch Nails 键盘手 Alessandro Cortini 的个人表演,则使用模块合成器,营造出写意而宏大的氛围感,又是另一自成一体的宇宙。
不少人还会记得去年的两场林比克人演出,上海乐队鸭打鹅这次在潮潮的主舞台再度与放射能和新媒体艺术家能火联手,带来升级版的《未来俱乐部》专辑中的曲目,新的视觉素材,更加完整的音乐呈现,仍然科幻味道十足。鸭打鹅在演出当日第一个带领观众跳起舞来。
随后出场的 Madrigal Chor 绝对是整个潮潮音乐周阵容中最惊艳的一组。在 Livehouse 看合唱团演出,可能对大多数观众来说都是非常新奇的体验。牧歌合唱团带来的几首现代派无伴奏合唱作品几如天籁,使主舞台沐浴在神秘而神圣的氛围之中。
去年发行了广受好评的唱片《Too Many Voices》的英国电子音乐人 Andy Stott 在潮潮的表演亦受到了来自不同人群的赞誉。这位被国内乐评人誉为电子乐界的肖邦的 Andy Stott 出现在一束泛红的微弱光亮之下,声音的碎片伴随飘忽的节拍,冷调的氛围音乐中又透出私密的亲和力。
潮潮音乐周前夕刚刚发行了新专辑《AZD》的 Actress(他本人非常高,不愧运动员出身)带来了新专辑中的曲目,未来感和科技感强烈的 techno 使人飘飘然。Actress 带来的VJ素材也以像素错位的影像强化《AZD》的数字感觉。
来自成都的秘密行动 ST.OL.EN 的出场令现场气氛又一次热烈起来。今天的秘密行动更加凶猛,暗黑气场更加炸裂,在先前的风格基础上,摇滚乐的成分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调。乐队标志性的玩具人偶再次出现在全新的VJ素材中。
周六压轴的德国电子二人组 Mouse on Mars 的表演可谓万众期待。两位成员面前的一堆设备和一左一右竖着摆放的监听音箱具有强烈的极客属性,但在他们天衣无缝的配合之下,富有弹性与活力的德式电气律动,变化多端,古灵精怪,令观众无法抗拒手舞足蹈的冲动。急促变化的灯光和拼贴视觉素材也非常过瘾。
第二舞台
A.G. Cook
Tzsuing
Bloodzboi
Dis Fig
Yen Tech
来自台湾的 Scintii 巧妙地用一首王菲的《不留》作为开场曲目。虽然 Scintii 留着一头可爱的的粉色短发,但她在现场释放出的能量却是超乎想象的。
Palmistry 上台,不少人慕名而来。他的音乐很奇妙,像是把欧美最主流的电气歌曲做了大幅度的减法,只剩下简单的清唱加最基本的鼓点,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极简流行乐体验。
Shackup 在低音世界中天马行空地穿梭着,时而低沉缓慢,时而亢奋有力。在这样的高能量音乐现场中,舞台上的他却面无表情,冷酷地操作着自己面前的机器。
A.G. COOK 这位长相十分具有书生气的英国小哥刚踏上舞台就跳了起来,像是换了个人,舞池中每一寸空气都瞬间被他的激情所感染。如果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他的台风,那肯定是“骚”,当他用自己的嘴唇去按(亲)下(吻)唱机播放键的那一刻,台下的姑娘们快把嗓子喊破了……
Yen Tech 无疑是 SVBKVLT After Party 中的 Highlight。他身披一件由春联和福字拼贴成的大衣登场,亲自操作鼓机、采样器,演奏着十分 Sick 却又科技感十足的 Beats,再加上他爆发力爆棚的 Rap,将第二舞台的气氛带向高潮。
School 舞台
吴卓玲
叠贵
黄衍仁
六甲番
邪会
解离的真实
很多人对吴卓玲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民谣女歌手,甚至更早前的“星期三的旅行”乐队,但事实上她的现场已经悄然转变成电子乐。其实吴卓玲依然保留着唱作人的本色,只是把伴奏的吉他换成了采样器。
生活在中国大城市的我们,对贵州苗寨的认知可能及不上纽约的一成。叠贵和他的搭档陈洪平带来了几首长歌,有的源自古老的苗族葬礼歌曲。叠贵为此次音乐节做了特别的安排,用极度简洁的木吉他+电吉他的形式,回应潮潮的“科技感”“电子乐”主题。
一人一琴,黄衍仁的现场有着丰富的音响动态与更多的留白。这是他第一次在北京演出,其实在香港他也极少在livehouse里演出(更多是在剧场)。演出结束后,来有人在观众里认出了专门来看他演出的周耀辉(香港著名歌词作者,达明一派的重要合作人)。
六甲番亦是第一次来北京演出,五个人的庞大阵容在 School 的舞台上着实显得拥挤。台上台下乐队间的彼此交流都是闽南潮州话,手风琴、女声伴唱、戏曲以及打击乐等元素均是亮点,有观众把他们误当成了一支台湾乐队。
邪会组建已有两年,但是他们的演出很少。DOC / Which Park 的曲睿宁双手演奏不同的合成器,非常 old school 的范儿。邪会每首歌都不一样,开场的吉他曲有点甜,经历了几首细腻又霸道的演奏长曲后,最后一曲竟然是以 Screamo 人声结束,太让人意外。
解离的真实绝对是上海最近一年里最活跃人气最高的新乐队。强力爆裂的迷幻摇滚,混上 Stoner 味浓郁的扎实 bassline,好听又好跳。平日里阿鸣热爱散漫的自由即兴,但是不得不说,他在乐队编写的吉他旋律实在太洗脑了,让人过耳不忘。
RUN RUN RUN 是20日 School 舞台的最后一组。这是一个新生的 RUN RUN RUN,之前的贵阳迷幻摇滚团体如今只剩下主唱吉他手窦朝一人,与之搭伙的是现在的北京迷幻摇滚二人组 The Dice,老宇和优优。更早以前,窦朝和老宇组过一个短暂但引起极多关注的乐队 DICE,窦朝弹吉他,老宇打鼓,现在又成了一个轮回。两把吉他,一把贝斯,一块过载效果器,没有鼓,只有脚下的手铃,这个漫不经心的三人组呈现出迷幻摇滚最简洁的魅力。
5月21日 DAY 4
主舞台
海青
Amnesia Scanner
Dopplereffekt
Kode9 + Lawrence Lek
Howie Lee
Cold Cave
Chui Wan
同周六一样,第四天的演出从下午2点开始。首先开演的是海青。今年稍早,海青与他的乐队的那张《肉蛋蛋》令包括许多乐手在内的听众称奇不绝,这次在潮潮终于得以见到现场的呈现。海青在现场的表现力比唱片中更为丰富,民族音乐的魂魄,前卫摇滚的骨架,穿插自由即兴与实验噪音。多种平日难得一见的管乐的使用亦是海青演出的一大特色。
要说整个潮潮主舞台最“噪”的演出可能并不是摇滚乐,而是来自 Tim Hecker。演出全程场内没有任何灯光,并且完全笼罩在浓重的烟雾中,在此你能清晰地感觉到环境中的心理压迫感。在这个封闭的氛围中,各种声音的碎片充斥其间,风琴声的片段与说不上由来的打击噪声碰撞翻腾,强烈的仪式感,震撼心灵。
Amnesia Scanner 则用扭曲的怪异人声和断断续续的鼓机节拍营造了一种惊悚的彩色太空空间。也许他们的音乐并不那么适合跳舞,但会带动你的身体无节律的运动,或者震颤。
接下来的 Dopplereffekt 要和现实世界更近一些——具体的说其实是两位成员的 techno 背景本身就带有的复古的科幻感。戴着面具演出的 Dopplereffekt 带来的新专辑中的曲目,依然延续了他们科技崇拜的主题,都是氛围感十足的抖腿伴侣。现场的VJ都与数字、线条相关,非常理工科,同时又非常酷炫。
Kode9 + Lawrence Lek 呈现的 The Nøtel 则把观众带到了更远的未来,以一架无人机的视角逛了一座没有人住,只有全息影像和各种符号信息的后人类时代虚拟酒店。Lawrence Lek 通过游戏手柄实时操纵影像中的无人机在这个虚拟场景中四处打探,而他的搭档Kode9则伴以持续的凶猛低音攻击,营造了一个四处显示友好,又着实怪异的未来空间。
刚刚发布了新 EP《无家》的 Howie Lee 与另外两位搭档合作了这次在潮潮主舞台的演出,的确如他所说,再也没有俱乐部的那一套东西了,东方神秘哲学与当下中国具有超现实意味的符号(比如VJ素材中出现的央视7套海参广告)盘根错节,戏谑中透出灵动的巧劲,宏大而不失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