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遥感学报
推送《遥感学报》最新论文等网络宣传和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遥感学报

通知丨第二届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创新大赛

遥感学报  · 公众号  ·  · 2024-09-21 0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第二届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创新大赛的相关内容。大赛旨在推动高分对地观测技术的深入发展,激励成果创新和产学研用融合。文章详细阐述了大赛的主题、组委会、赛道设置、赛事安排、奖励设置、报名要求、作品提交和其他事项。此外,还包括了官网、视频号和直播平台的联系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第二届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创新大赛

大赛以“AI遥感+技术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面向大气、陆表、水体、共性产品四个方向,开展高分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性比赛。旨在推动大赛在上海至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促进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在区域落地。

关键观点2: 大赛组委会和赛道设置

组委会包括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等。大赛赛道设置面向大气、陆表、水体、共性技术产品四个高分卫星遥感应用方向,每个方向下设有不同的赛题。

关键观点3: 赛事安排和奖励设置

赛事分为全国赛区和上海赛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奖励设置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参赛者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团队可设定1名指导老师。

关键观点4: 报名要求和作品提交

参赛者需通过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或组委会邮箱进行在线报名。提交作品时需填写承诺书保证作品原创性,作品内容应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及商业宣传行为。

关键观点5: 其他事项

大赛为公益性赛事,不收取任何费用。获奖作品将纳入民用航天卫星遥感应用成果体系进行宣传推广。此外,大赛组委会还提供了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以便参赛者获取更多信息。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1096期推文,点击关注不迷路!

主题词

大气;陆表;水体;共性产品



为推动高分对地观测技术的深入发展,激励成果创新和产学研用融合,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基于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持续举办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创新大赛。


第二届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创新大赛已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发布。本届大赛首次设立地方赛区(上海赛区),旨在推动大赛在上海至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促进高分对地观测应用技术在区域落地,深化应用。


01

大赛主题


第二届大赛以“‘AI遥感+’技术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基于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面向 大气、陆表、水体、共性产品 等四个方向,开展高分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性比赛。


02

大赛组委会


主办单位: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支持单位:

中国遥感委员会

武汉大学

赞助单位 :

江苏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青岛创新示范中心

南通长三角智能感知研究院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中科京航科技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03

赛道设置


大赛赛道设置面向大气、陆表、水体、共性技术产品四个高分卫星遥感应用方向,赛道和赛题如下:

(一)大气赛道

赛题 一:复杂背景下高精度甲烷点源遥感定量监测

甲烷(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在100年时间段内的全球增温潜势是CO2的28倍。减少CH4排放被认为是在数十年时间尺度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全球范围内,50-65%的CH4排放来自人类活动,主要来自能源活动、废弃物处理、农业生产、工业活动等,这些基础设施呈现点源尺度特征,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成像仪探测数据来监测点源甲烷排放。

本赛题希望评选出基于高分卫星高光谱成像仪影像数据,研发具有适用性强且高效高精度的点源甲烷识别及排放率估算算法模型,为推进国产高光谱对地观测卫星甲烷点源排放探测的应用能力,更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赛题二:基于高分卫星的PM2.5浓度遥感反演算法研究

PM2.5即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粒径小,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PM2.5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现有的PM2.5数据产品大多以千米级数据为主,难以满足精细化监测的需求,所以需要研发高分辨率的PM2.5浓度产品。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本赛题旨在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大气环境特点,充分发挥高分卫星的优势,构建基于高分卫星的PM2.5浓度反演算法模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分辨率、高精度的PM2.5浓度估算。通过该算法模型,研发百米级的PM2.5浓度遥感数据集,推动PM2.5精细化监测技术提升。

(二)陆表赛道

赛题一:基于高分卫星的矿物填图与找矿应用技术

国产高分五号卫星遥感数据具有成像面积大、光谱波段多、光谱分辨率高等特点,利用高光谱遥感VNIR-SWIR谱段能够有效识别蚀变矿物和断裂构造,可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重要找矿信息。但当前高分五号卫星数据在地质应用尚处探索阶段,开展在蚀变矿物提取和蚀变-构造集成分析方面示范研究,对推动国产高光谱卫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具有重大意义。

本赛题旨在提升高光谱蚀变矿物提取精度和深化高光谱遥感蚀变-构造集成研究,以体现国产高光谱卫星的地质应用价值提供典型案例。

赛题二:基于高分卫星的农作物精细识别技术

耕地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其数量的增减和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粮食的供给。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分类,能够精准识别农作物的种类、了解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长势等情况,不仅为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还为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可靠数据,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本赛题旨在构建基于高分多光谱和高光谱卫星的农作物精细提取模型,实现农作物种类的精细识别,通过模型的构建,提供一种更快的、更准确的耕地普查结果,服务耕地普查、“非农化非粮化”等监测。

赛题三: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耕地地块提取(面向上海赛区)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具有大范围、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等多种特性,可以作为耕地“非农化”的重要监测手段。目前提取高精度的耕地地块范围主要还是依靠人工目视解译的手段,费时费力。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手段已被广泛用于遥感解译领域,但受限于卫星成像环境复杂,耕地地块呈现地表覆被多样、斑块破碎等显著区域特点,耕地地块提取存在虚警、漏警现象。研发基于国产高分遥感影像的耕地地块自动化提取算法,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

本赛题旨在寻找高效率、高可靠的耕地地块提取模型,为长三角区域性、常态化耕地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三)水体赛道

赛题一:基于高分卫星的内陆二类水体悬浮物浓度定量遥感反演技术

水体悬浮物浓度是有机悬浮物和无机悬浮物的总称,是评估内陆水体水质情况的重要指标。国产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具有大范围、多尺度、长时间序列等多种特性,可以作为水体悬浮物浓度监测的重要手段。然而,区域尺度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定量遥感反演算法的精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本赛题旨在寻找高效、高精度的水体悬浮物浓度反演算法,为区域性常态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够有效推动水体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提高水体环境保护和管理效率。

(四)共性赛道

赛题一:基于高分卫星的城市典型地表形变反演技术

形变测量是城市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设施结构健康评估的重要手段。时序InSAR技术以其全天时全天候、大范围、高精度等特点,成为了形变测量的有效手段。

本赛题旨在寻找适用于国产高分系列雷达卫星数据的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公路桥梁等,典型地表的高效、高精度时序InSAR形变反演方法,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监测和灾害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赛题二:面向离散云覆盖区域的高分卫星地表反射率时空融合技术

为了在更精细尺度上研究地表观测对象,越来越多研究利用更密集的时空信息实现更详细的分析。时空数据融合技术是一种低成本、便捷高效解决卫星传感器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矛盾”、获得高时间空间分辨率地表反射率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广泛使用的时空融合方法仍存在问题,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在多云地区,很难在合理的时间内收集到完全无云的输入图像。高分系列遥感卫星可以作为地表监测的重要手段,这对于建立统一标准的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序列数据集,完成大范围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赛题旨在寻找能够在输入影像存在离散云的情况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生成高精度地表反射率的时空融合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序列、不完美的历史积累数据,满足大范围、高精度、长时序的遥感应用需求。


04

赛事安排


(一)赛程设置

大赛分为全国赛区和上海赛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报名、初赛、复赛和决赛四个阶段。两个赛区在初赛和复赛阶段分别、同步开展,在决赛阶段共同角逐最终排名。大赛赛事时间安排如下:

赛事报名:2024年7月—9月30日;

初赛阶段:2024年10月—11月30日;

复赛阶段:2024年12月—12月31日;

决赛阶段:2025年1月—1月15日。

(二)评审方式

在初赛阶段,参赛队伍通过“线上”网络提交算法成果,大赛组委会通过线上测评进行反馈,遴选出进入复赛的团队。

在复赛阶段,采用“线上”结果测评和“线下”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进入决赛的团队。参赛团队须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模板,在规定时间段内,线上提交技术方案。

在决赛阶段,“线下”PPT演示结合专家随机出题,限时开展算法演示验证与算法评估工作。其中,陆表赛道中赛题3“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耕地地块提取”的复赛即决赛。

05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赛题,荣誉证书+奖金3万-5万元/名

二等奖2名/赛题,荣誉证书+奖金1万-2万元/名

三等奖3名/赛题,荣誉证书+奖金5000元-1万元/名

优胜奖4名/赛题,荣誉证书+奖金2000元/名


06

报名要求


(一)所有参赛团队自行选择赛区,在线完成参赛报名。

报名通道:登录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公众版)https://www.cpeos.org.cn/GFSAIT2024;

组委会邮箱:[email protected]

(二)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可报名参赛。

(三)参赛者以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每个团队可设定1名指导老师。

(四)同一个参赛队仅限报名一个赛区;同一人仅限参加一支参赛队伍。


07

作品提交


(一)报名完毕后即可通过大赛网站下载相应赛题初赛数据,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可下载相应复赛数据。

(二)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11月22日,复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12月22日,决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1月7日。

(三)提交初赛作品时需填写承诺书,承诺其作品原创性,无知识产权纠纷。如侵犯第三方权益,责任自负,大赛组委会有权取消相应奖项及并要求归还相应获奖证书和奖金。

(四)参赛作品的技术方案模板及承诺书,与初赛数据同步下载;作品提交入口,详见大赛网站。

(五)参赛作品内容应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及商业宣传行为。

(六)作品提交后,作品所有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大赛组委会拥有作品发布和宣传推广的权利。


08

其他事项


(一)大赛为公益性赛事,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各参赛团队的差旅费和食宿费自理。

(二)各参赛团队从大赛组委会获取的样本数据仅限于在本团队内部使用,不得出售或租赁,不得以其他形式泄露或外传,不得使用到与本次大赛无关的项目中。

(三)大赛获奖作品将纳入民用航天卫星遥感应用成果体系,进行宣传推广;具有推广价值的大赛作品,组委会将组织赞助单位进行对接,推动购买知识产权、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实现成果转化。

(四)大赛组委会对本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周老师 13908081546

米老师 18911530990

周老师 15633600869


1

END

1


官网

www.ygxb.ac.cn

视频号


遥感学报视频号

梧桐会直播


直播+回放平台

B站

https://space.bilibili.com/424495702

梧桐会B站UP主

最新期刊

编辑:奔奔

审校/指导:梧桐君

声明

欢迎转载、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信息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遥感学报》。

本号转载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其内容由作者负责,不代表本号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遥感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期刊订阅

1.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324;

2.科学出版社期刊发行部:联系电话010-64017032,64017539;

3.网上购买:搜淘宝店、微店店铺名称:中科期刊(订阅及销售过刊);


《遥感学报》8月新刊热卖中

戳图片 阅读全文

立即购买



阅读全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