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盘点11所交互院校,好申不卷竞争小 ·  昨天  
康石石  ·  在汉艺疯狂拿6个奖,成功保研本校! ·  3 天前  
康石石  ·  港大和新国立的择校对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背对世界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09-29 14:10

正文

2024034

主观看世界


居尔根( Kügelgen )如此描绘《海边修士》

无际的天空,静谧平静。无垠的海洋,没有船,也没有货轮。海滩上,只有几只海鸥在空中盘旋,整个画面孤寂得凄凉,甚至可怕。

海边修士 弗里德里希 1809 年

浓重的海水,裹挟着寒冷与萧瑟涌向岸边,它似是即将闭合的天幕,几乎要将海边的修士吞没。刺入骨髓的湿冷感,未能感染到居尔根,她抱怨:这幅画,并不能触动我的灵魂。

剧作家克莱斯特( Kleist )对居尔根的观点不以为然。他漫步至天幕周遭,感知到了无处不在的疏离、恐惧,及风景画作传递出的宗教般的静穆感:那是孤独的轮回,它唤起了我们共有的情感。

《海边修士》局部

《海边修士》,本非如此。海面上,起初有两条即将靠岸的货船,为传递出极端的孤独感,弗里德里希( Friedrich )抹掉其他生命的存在,只留下了修士一人。只是,《海边修士》的孤独,并不意味着绝望,从一同展出的橡树林中的修道院(1810 年展出)中可窥一斑——

修道院的建筑物外形,与三十年前在战争中被破坏殆尽已成废墟的埃尔德纳修道院相似,其余景致则是弗里德里希想象中的场景:干枯的老橡树,散落的坟墓与十字架,还有几个穿黑衣的修士在残壁中穿行,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萦绕画中。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 弗里德里希 1810 年

《海边修士》与《橡树林中的修道院》,弥漫着相近的灰暗气息,却也展现着同样明亮的天空,那天空不是偶然闪现的异象,是生的希望。

弗里德里希的路德教信仰,使他始终坚信个体命运的独特性及向上的力量,他希望勾画出人在自然与未知面前的谦卑,亦期望观者能够透过风景去领略更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如其所说:我们需要闭上眼睛,用心灵观看世界。

明亮的天空

对绘画主观性的强调,是弗里德里希与同为浪漫主义艺术家的透纳( William Turner )的最大不同。透纳终生旅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通过户外写生及草稿记录,创作着光影变幻的云雾世界;弗里德里希寡言少语、极少外出,他描绘的风景,多由回忆想象而来,那些画作,更加深沉,亦趋沉重。

朋友克斯廷( Kersting )在《画室里的弗里德里希》一画中,精准传递出了弗里德里希的创作状态:打开的百叶窗,只为光线进入,作为一名风景画家,弗里德里希对窗外的风景毫无兴趣,他背对自然,专注于眼前的画布,及内心世界的丰富。

画室里的弗里德里希 克斯廷 1812 年

在弗里德里希的画里,人物是模糊的,或者说,人物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他们大多向着远方,留给观者的只有背影。

完成于 1818 年的《雾海里的漫游者》是弗里德里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漫游者登上高山之顶,远望着雾海奇树与层叠峰峦,他放松眺望,看向过往的迷乱,霎那间,一种久违的自足感,渐染而至,而对于世界的嘈杂,或许,背对就好。

雾海上的漫游者 弗里德里希 1818 年

十九世纪初,风景绘画被视为边缘,具有说教意义的历史和宗教绘画,仍被看作唯一的经典。弗里德里希独自前行,将人类的多元情感放在云雾深处,自此,风景与崇高有了微妙连接。

1835 年,弗里德里希身患重病,瘫痪不起。他看着模仿者一次次步入山林,再现着熟悉的风景与惊骇的云雾,只可惜,无人再背对世界,更无人站立山巅,反观内心。


作者:莫一奥,艺术史研究者,写作者。
一定要看生命不是待滋润的荒地
部分参考莫一奥的文章:取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