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是目前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辅助化疗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相较于其他癌种,胰腺癌手术风险很高、对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反应性较低,治疗效果比较差。为了破解“癌中之王”的治疗难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胰腺癌手术关键技术和干预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根治性和有效性。此外,团队通过开展一系列基础临床转化研究,建立了个体化手术和综合治疗策略,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胰腺恶性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达56.8%,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胰头肿瘤切除后的胰肠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步骤。由于胰腺质地软脆,缝合后胰液容易从胰肠吻合缝隙漏出导致胰瘘,继发严重感染,引起大出血乃至死亡,这是胰腺外科最常见、最危重的并发症。虞先濬教授团队发明的“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有效降低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等级,大幅提升了手术安全性。淋巴清扫是胰腺癌根治术的重要步骤,但传统清扫依靠钝性解剖,创伤大、耗时长。研究团队创新锐性清扫技术,规范淋巴清扫范围,不仅清扫淋巴结更彻底,还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并使手术时间缩短近50%,让手术更加安全和精准。
部分胰腺癌患者手术疗效较差,手术切除后很快出现复发转移。对此,虞先濬教授团队基于多种检测评估手段,判断手术是否对患者真正有益。例如,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分期预判识别易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并对手术不获益人群的分子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在术前采取干预措施,将胰腺癌精准治疗理念落实到诊疗全过程。
如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每年进行手术的胰腺恶性肿瘤近3 000例,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胰腺癌诊治中心,并成为胰腺癌诊疗领域的标杆,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胰腺癌手术“复旦方案”,虞先濬教授团队持续在专业领域和临床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创新成果不断推广应用,造福胰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