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也谈钱
从草根起步,为最终财务自由而奋斗的也谈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春节用车报告 ·  16 小时前  
小米汽车  ·  开工第一天,小米SU7 ... ·  昨天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2 天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实测:支付宝、抖音、小红书哪个平台春节集福更赚钱? ·  2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月伴迪行 | 二月:花染新枝,春信悄临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也谈钱

我发现很多大佬并不太喜欢「分散投资」呢……

也谈钱  · 公众号  ·  · 2021-04-26 23:07

正文

先给昨天的「每月保险汇总」加个补充提醒。我把意外险推荐更新成了新出的 小蜜蜂 2 号 。许久没遇到性价比这么给力的意外险了,再加上正好临近五一,大伙下单非常多。

但得提醒一下, 注意意外险的生效期 ,比如小蜜蜂 2 号生效期要三个自然日。意思就是昨天投保,保单是周五零点生效;今天投保,保单是五一零点生效。

大伙投保的时候注意下生效期哈,安排好时间~

……

好了,说回正文。

大概从 3 个月前我就一直在读雪球整理的《段永平问答录》,这可能是我目前为止花时间最多的书了。问答录本身倒没这么长,但为了读完问答录里面高频提到的各种书,明白大伙在讨论什么,着实花了不少时间……

我就发现段永平反复强调自己不喜欢分散投资,看懂的投资常常要重仓,「分散那叫理财,不叫投资」。

以前我的看法是,分散应该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只是个人喜好。但问答录里提到的次数实在太多,我就留了个心眼,在后面读书的时候注意了一下。

结果发现貌似很多大佬都不喜欢分散投资:

不但他(巴菲特)自己不会去实行所谓的投资多元化,就连他知道的那些做得很不错的投资专家也都不主张投资多元化。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段永平评价:一本被起名耽误的投资经典)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风格截然相反,但在分散投资上的看法却非常一致:

投资大师:认为分散化是荒唐可笑的。

失败的投资者:没信心持有任何一个投资对象的大头寸。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说好的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呢?

……

但后来读得多了,我发现大佬们评价「分散投资」其实是反对分散投资背后一种错误的心态—— 买了自己并不懂的投资,觉得分散了就能安全一点

比如买基金,经验不足分不清哪个好、哪个差,于是乎“分散投资”每样都来点,总不至于全是差的。

当我们还是新手的时候,这样的分散有一定意义,多尝试多了解并没错。但这样的“分散”帮助很有限,比如当年 P2P 暴雷,有的伙伴觉得每个平台都买点能分散风险,结果不但全部暴雷,还得每个维权群都出席一遍……

大佬们真正反对的不是「分散」本身,而是因为 分散往往是买了太多自己不懂的投资

巴菲特有个观点,他觉得一个人同时完全看懂的投资很难超过 6 个。投资过于分散,碰上「不懂」的概率就非常高,最后反而风险更大。

真正帮我们抵御风险的是「懂」,不懂不做,而不是「分散」。

……

然后我回头想了想自己这些年不断了解投资的过程,貌似也是个越来越集中的过程。哈,难不成我也走在成为大佬的路上

刚刚接触投资时,我们没有太多经验来区分哪笔投资更适合自己、哪笔不适合,往往是“看起来都不错”。所以投资类型越买越多,每了解到一笔新投资感觉都是“看起来挺好的,那就来点吧”。

貌似大伙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但时间久了,随着我们认知不断提升,总会发现有些投资更适合自己,有些则没有当初想得那么美好。

对「不懂不做」理解越来越深入,买入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我们真正能完全看懂的投资其实不会太多, 投资集中其实就是我们懂投资以后自然而然的过程。

……

但是吧,我也想到了两个身边的反例,一起说一说。

有的投资者始终非常分散,但业绩还是很好。比如之前推荐过刘诚的《投资要义》,他的投资方法——按照自己的规则选出一批低估的股票,直接买入一篮子股票。

这样的投资方式看起来是分散的,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深入研究个股,所以选择了一个或几个自己最理解的公式组合。

但实际上,这反而是另一个维度的集中——策略上的集中。 就像我们跟投一个组合,虽然组合里面会买很多股票,但对于持有组合的我们来说,这是一笔投资,而不是多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