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传媒,她关注未知世界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追逐已知现象的再探索和再认识。她讲述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话题的地理科学背景,用精准、精彩、精练的图文语言为大众提供科学话题和谈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收藏这份属于冬日的氛围感! ·  昨天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5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9张图,把你带入中国最绚丽的沟谷 ·  5 天前  
地理蹊  ·  “双11”网购包裹上高铁啦!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家地理

去世界最遥远的角落科考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国家地理  · 公众号  · 地理  · 2024-11-12 17:12

正文


在遥远的南北两极,覆盖着地球上最为纯净与原始的冰雪世界。这是一片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充满生命活力与生态智慧的神秘领域。每一寸冰封的土地,都蕴藏着地球气候与生态平衡的密码。值此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遥远的极地世界,探索那些隐藏于冰雪之下,却又无比生动、充满奥秘的生态奇迹。


中国第 38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号在冰山环绕中开展大洋考察作业  图/伍洋


南极洲上,冰雪覆盖的大地孕育着顽强藻类,它们如“绿色使者”般转化二氧化碳,默默维系地球生态平衡;极地冰川,这巨大的淡水宝库,其动态平衡关乎全球气候安全,而今却受气候变暖威胁,加速融化,敲响了生态警钟;南极的天空与冰面,鸟类与哺乳动物共舞,构成一幅生命的壮丽画卷;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如同不速之客,威胁着极地的生态,加剧了气候危机。这一切,无不警醒我们:保护极地,刻不容缓,人类活动的影响已跨越千山万水,触及地球最遥远的角落。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最新系列线上直播——《极地探秘》邀您共赴一场极地生态的探索与深思之旅。四位亲历极地考察的老师们,将带着他们的非凡故事,引领我们走进那片既神秘又充满挑战的冰雪世界,揭秘未知,共同探讨勇气与发现。

赵  军

VOL1:《南极的精灵》


南极地区被称之为地球的“冷源”,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显著,而赵军和同事从事的工作就相当于对南极每年进行的“体检”。通过对南大洋海水的采样、检测和分析深入了解南极地区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赵军老师将作客大讲堂分享南极考察的故事,带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南极的精灵”。


王 显 威

VOL2:《冰川的低语》


全球变暖下极地冰川的急剧变化对沿海城市有着巨大的影响,王显威副教授擅长运用遥感技术——就像给地球拍“高清照”一样,从高空捕捉极地冰川的微妙变化。他曾四次踏上南极和格陵兰岛进行科学考察,每一次都积累了丰富的极地科学考察经验,使他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让我们一起跟随他走进南极冰川,了解冰川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蔡 明 刚

VOL3:《我在北极看世界》

       


在浩瀚的海洋中,新污染物无处不在却又难以察觉,包括化学品、微小的塑料等等。它们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排放中,悄无声息地遍布每个角落。那么,这些新污染物如何进入北极?北极污染物的来源如何应对国际质疑?蔡明刚教授将带你领略北极的风景,展示极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分享极地科考的挑战与经历,讲述新污染物调查对于北极治理的重要性。


邓 文 洪

VOL4:《极地飞羽》


你是否好奇,南极究竟有多少种鸟类?它们栖息在何处?又是如何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分布的?邓文洪教授曾多次踏上南极科考,用他敏锐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为我们揭开了南极鸟类世界的故事。让我们跟随邓文洪教授的脚步,踏上一场深入南极物种多样性的奇幻之旅。在这里,我们将近距离接触那些鲜为人知的南极鸟类,感受它们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


南极,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冰封大陆,长久以来激发着人类对未知的无尽好奇与向往。自1675年英国航海家初次窥见南乔治岛的轮廓,人类踏入南大洋的探险史不过短短三百余载。南极,以其遥远、严寒与孤立,加之“魔鬼西风带”的恐怖传说,成为了地球上最后一片未被驯服的净土。


中国第 36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 2”号(近处)在普里兹湾为“雪龙”号(远处)破冰引航,以“双龙探极”模式开展南极考察  图/赵军


每一步踏入南极的足迹,都是人类挣脱束缚、追求未知的勇敢尝试。“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释放了这么多二氧化碳,它们被海洋吸收后去了哪?能够存留多久?会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进而改变整条生物链?……”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赵军的工作,便是通过采集南大洋海水样本,分析溶解氧、营养盐、微量元素等,深入了解南极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复杂变化。在长城站附近的南极半岛海域,他与同事连续四天无休,采集了43个点位的宝贵样本,这些样本如同南极的“体检报告”,记录着这片土地的生态变迁。


中国第 33次南极考察队员正在用温盐深仪及配套的采水器开展海水剖面观测和水样采集  图/荣启涵

中国第 37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2”号破冰前行 图/黄嵘

赵军在进行科考工作  图/海洋二所


南极作为地球的“冷源”,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深远。赵军的研究,不仅关注南极自身的生态健康,更着眼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科学控制。南大洋作为二氧化碳的重要吸收者,其生物种类与二氧化碳吸收效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此外,南极冰川的消融,正以淡水注入南极海洋,悄然改变着海水的理化特征,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南极之路,是未知与梦想的交织。一代代中国科考队员,站在先驱者的肩膀上,带着对南极的好奇与向往,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接力探寻人类与地球的终极奥秘。从“认识南极”到“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人类正逐步实现着对南极认知与利用的跨越。而这场探索之旅,或许正如南极的冰川一般,永无止境。赵军明白,自己探索的这些问题,恐怕穷尽一生也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很多问题要年复一年地去观察、采样、积累数据,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判断。它们需要也值得一直探索下去。”


漂浮在南大洋上的冰山,其靠近海面处被波浪侵蚀形成冰穴  图/张海峰


本周四19:00,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极地探秘系列直播《南极的精灵》,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军将带我们深入南极,讲述在极地考察的亲身经历和我国南极科考的进展。对极地、海洋生物感兴趣的朋友们记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探索,预约直播,我们不见不散~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第750位讲师  赵  军


赵军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一直从事南极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参加了5次计586天的中国南极考察,多次获得考察队优秀党员、优秀考察队员称号。央视一套《一年又一年》栏目(2021.2.11)和浙江新闻联播(2012.4.9)等媒体予以多次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5月担任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首席科学家期间,他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入选2023年第三季度“浙江好人榜”。

扫码预约,精彩不容错过



微博、腾讯新闻平台

关注"中国国家地理探索"账号
同步进行直播

直播全程回放可关注

B站“中国国家地理探索”账号

一起突破未知边界,探索奇趣星球~



参考文章:

潮声|年复一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南极   浙江日报
四年两度奔赴南极 雪龙号浙江科考员为南大洋“体检”   浙江在线


编辑:依依、好一

制图: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