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现在几乎成了人人喊打的事物了,烦扰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曾几何时也推崇心灵鸡汤,但是,随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转而开始批判,心灵鸡汤已经不再那么让人追捧,就像成功学一样,骗骗涉世未深的小年轻或者儿童还可以,有一定经历的人,对其可以说是有了免疫能力。
其实,心灵鸡汤,本身并不是是负面的东西,而是催人奋进,给人安慰的一些话语或者理念。我们看看它的百科定义:心灵鸡汤是带有精神安慰作用、具有动机强化(励志)作用,内容是对世界较为乐观的认识或者行动指向的文段。
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性的“语言艺术治疗”。这样看来,心灵鸡汤其实对人的精神、心灵还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
之所以现在很多人反感鸡汤,尤其是一些鸡汤文,大概是因为写的都是正确的废话,看了之后并不能对自己的提升起到什么作用。比如人都要努力奋斗这样的话,说一次两次,人都认可,到处都说,就会变得让人生厌了。
再有,现在很多鸡汤话语,说的空洞无物,只是追求无病呻吟式的语句堆砌,看多了更让人感觉形同垃圾。举几个简单例子:
“与其抨击丑恶,不如发现美好。”——这是让人要发现美好,不要情绪激烈。
“谁也不是救世主,每个人都要经历磨难,学着长大。”——教人接收磨难,成长。
“宁可输给强大的敌人,不要输给失控的自己。”——教人自律。
以上这些几乎可以做成标语放到小学生教室里,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应该具有一定作用。
但是下面这两段,味道就不一样了:
“在这个世界,总有一个安静的角落。让你留恋,让你去驻扎。喧嚣的背后,是一颗平静的心,默默在感悟在伤怀;纷繁的空隙,是一双清澈的眼,静静在领略在闪亮;嘈杂的转身,是一抹无痕的风,轻轻在流动在徜徉。”
“前面的路还很远,你有可能会哭,但是一定要走下去,一定不能停。人生的一半掌握在上帝手中,而另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的成功就是拿自己手中的一半去赢上帝手中的另一半。”
看过之后,感觉纯粹是在追求华丽的文字,尤其是第一段,什么安静的角落,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作者的臆想而已,让人不知所云。
现在人们接触到的鸡汤类的文字,大概也出不了这样的范围,脱不了这样的风格,久而久之,不想看了,见之生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其实,心灵鸡汤,不光现代有,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只是在古代,这些文字散落于各类古籍里面,它们可以是古代文人们著述里面的只言片语或者大段议论,相互之间的诗词唱和,也可以是戏曲话本里面的劝世良言,以及古代名人留下来的书信、家训、蒙学著作。
总之,教人成才向善、修德自清,所谓收拾世道人心,创造一个良序美俗的和谐社会就是这些古典鸡汤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也不是厚古薄今,既然古代经典能够大浪淘沙流传至今,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夹杂在这些古典里面的鸡汤自然也有一股独特的引人之处。
以下试举几例,也来感受下古典鸡汤的味道。
首先说诗词里面的鸡汤,比如明代钱福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人今日事今日毕,克服拖延症。
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则是让人珍惜时光,趁年轻努力学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诗则是让人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各有所长,不必妄自菲薄。
下面这首应该流传更广:“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诗名《劝学诗》,用直白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激励着天下学子们。虽然看起来很功利,但是却很切合实际。
诗词鸡汤是一类,还有一类嵌在话本里面的。古代的话本,现在都被理解成是古典小说,其实所谓话本就是说书人的底本。当代的说书被称为评书,已故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就有好多镶嵌在话本里面的劝世良言,也可以看成是鸡汤。明清时期,话本发展最盛,《三言二拍》就是其中代表。这几部话本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每篇开头都先来一首诗词,然后简单加以解释,随即就展开本篇的故事去印证这个诗词里面所说的劝世观点,最后故事结束再来一个总结和一首诗,一样是呼应开头,加强论证。
因为这些书里面故事很多,五部书一共200个故事,仅举一例:《喻世明言》第十卷《滕大尹鬼断家私》,开头这么说:“玉树庭前诸谢,紫荆花下一田。埙篪和公弟兄贤,父母心中欢忭。多少争财竟产,同根何苦自相煎。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这首词名为《西江月》,是劝人家弟兄和睦的。且说如今一藏经典,都是教人为善的。”
等讲完故事之后,结尾来首诗:“从来天道有何私,堪笑倪郎心太痴,忍以嫡兄欺庶母,却教死父算生儿。轴中藏字非无意,壁下理金属有间。何似存些公道好,不生争竟不兴词。”
大概都是这么个模式,也有把这些诗词或者语言嵌入到回目里面的,比如最著名的《红楼梦》,里面就有不少这样的文字,第一回就有《好了歌》、后面的回目还有说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都是教人顺其自然,不要过于热衷争抢算计。
另外一类就是类似《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格言联璧》、《龙文鞭影》这样的家训蒙学类著作。记得小学的时候,暑假中自己去集市上,看到一本图文兼备的小书,就是《朱子家训》,当时买下来之后,整个暑假都翻出来看,感觉很好。至今里面一些句子都还记得。
那书开篇第一页画着一个人拿扫帚扫院子的情景,旁边的文字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其中还有一页画着一个人在夫人面前屈身逢迎谄媚,而在一个要饭的人面前却昂着头,一脸倨傲,文字写的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当时虽然没学多少古文,但是对这文字的意思也能理解。这都是在教人生活严谨而有规律,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格。
《格言联璧》更是分了学问类、持躬类、敦品类、接物类、从政类、悖凶类等十一个类别,在治学、修身、从政、养生、处事等涉及到人生的一切重大领域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全面而又易于理解的蒙学著作。被古人看成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
里面一些句子放到今天一样也有参考意义,比如接物类里面:“小人亦有好处,不可恶其人,并没其是。君子亦有过差,不可好其人,并饰其非。”这是说任何人都要可取之处,即使是品德不好的小人也有用处,品德好的君子,也有短处,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哪怕是在职场中,虽然工作生活方式都很现代化,但是人性却是千古不变的,君子小人都会出现,但是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只以君子小人为标准了,有些事情都让君子去做,未必都能做好。
而处事类中,则有很多教人急缓相济、居安思危、勤闲相得的句子,读来竟有一些辩证法的意味,比如:“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还有就是古人的一些笔记类、文集类著作,比如《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呻吟语》这样的,其中既有教人为人的格言,也有教人处事的金句。其中前三本书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典著作被人并称,是不可多得的三本佳作,连网上很多书店现在都把这三本合在一起卖了。
此外像《论语》这样的儒家经典,现在读起来几乎通篇都是在教人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儒家士人。更不要说《老子》、《庄子》这样春秋时期的各家著作了,百家争鸣的时代通过这些书籍留给了我们永恒的经典,虽然不能说里面的一些文字就是鸡汤,但是,读起来给人的启发和思考,涤荡心灵的作用却比现代鸡汤大得多。
古代的人们受儒家影响,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面对纷繁的世事的时候,总有一些困扰和烦恼,在经历之后,这些善于总结和思考的文人,写出了这些流传后世的著作,把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写出来,成为垂范后世的经典。应该说,这些古典著作,自从他们面世以来就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所要面对的人生、社会问题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因为人性没变,所以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案也一样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鸡汤这个词,本来也就是描述一类事物的词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由于这词出现之后,被炒作太过,什么事情过度之后,人们蓦然清醒,转而反鸡汤,甚至开始用所谓毒鸡汤一类的文字揭露冰冷的现实,这些都无可厚非。
对于个人来说,工作生活中总会遇到困惑,遇到不如意,这个时候需要找到答案,需要答疑解惑,也需要心灵慰藉,如果一时并没有高人指点的话,喝点这些古典鸡汤,或许味道更为醇厚。
您可以同步在新华网、搜狐、今日头条、腾讯网、天天快报、和讯等11个知名平台查阅和识局微信同步推出的内容。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