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手机窗口,即时发布艺术节的“一举一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猜你没听过【时尚应用心理学】 ·  昨天  
康石石  ·  内推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媒体聚焦 | 知名演员、首席舞者、博士后作曲家,都参与这个迈进新十年的艺术计划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0-29 09: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相关内容,包括金世佳的《尝试集》(2.0)、敖定雯的《玉簪记》、郑杰的《训诫三则·山月》以及宋杨与法国乐团合作的《雨果与东方精灵的音乐之旅》等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该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机会,通过孵化、创作、演出等全链条扶持,打造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艺术交流舞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金世佳的《尝试集》(2.0)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作为申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舞台剧新人导演,他时隔多年准备了自我介绍。

金世佳通过微信记录、忙碌的准备工作、对剧情的介绍以及组建尤古立剧团等经历,展示了他的导演之路。他希望《尝试集》能让观众了解鲁迅的思想,并希望通过艺术节平台让作品被更多年轻人看到。

关键观点2: 敖定雯的《玉簪记》首演充满挑战,经历了主演受伤等意外情况,但她通过坚持和努力,成功完成了作品的首演。

敖定雯分享了《玉簪记》的创作过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她作为制作人和导演的角色。她希望通过“扶青计划”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推向海外,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芭蕾舞者讲述的中国女性故事。

关键观点3: 宋杨与法国乐团合作的《雨果与东方精灵的音乐之旅》在端钧剧场首演,她的目标是让作品被更多国内观众看到。

宋杨介绍了她在欧洲的发展经历、作品在巴黎和琉森的首演以及她在“扶青计划”中的创作经历。她分享了音乐戏剧《饥饿艺术家》和《雨果与东方精灵的音乐之旅》的变化,以及在作品中的学术与艺术平衡的追求。

关键观点4: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机会,通过全链条扶持和推广,帮助他们在舞台上实现梦想。

该计划已经委约了多部原创作品,并推动了中国原创作品在海外交流。青年艺术家们通过参与该计划,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也获得了更多与国内外的合作机会。


正文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感谢各位的时间,我叫金世佳,现在的职业是一位演员……”金世佳掏出手机,划拉几下屏幕,找到微信记录,“艺术节‘扶青计划’第一次面试在5月,我专门写了自我介绍和《尝试集》(2.0)作品简介,还发给制作人看。”



入行16年,影视演员金世佳被观众熟知。而作为申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的舞台剧新人导演,金世佳时隔多年准备了自我介绍,“一次新鲜、从未有过的体验。”10月23日至27日,金世佳执导《尝试集》(2.0)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

2024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迈入新的十年。多轮专家评审从逾293份报名材料中,遴选出9部舞台艺术委约作品、2个视觉艺术项目,提供从孵化、创作、演出到“走出去”的全链条扶持,打造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艺术交流舞台。


通宵忙碌中迎来首演


“《尝试集》以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狂人日记》与《药》作为主要故事,糅合《呐喊》剩余12篇小说,虚构了没有‘弃医从文’的周树人以医生身份回到故乡,一心只想安稳过小日子,然而在《呐喊》出现的悲剧接连发生。最终周树人鼓起勇气,想以《呐喊》唤醒世间的人们。”一口气介绍完《尝试集》(2.0)剧情,金世佳笑了,“我写好作品简介五个多月,向‘扶青计划’评委说过一遍,艺术节安排媒体采访,再说几遍。”



10月22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3楼小剧场一片忙碌,搭景,灯光、音响调试、走台,从白天持续到23日凌晨。金世佳坐在观众席,一边看演员排练一边做笔记,“上场节奏再快一点”“台词收一收”“别把背对着观众”。


2023年,金世佳组建尤古立剧团,创团作品、加缪剧作《卡利古拉》在中国大戏院首演,“二十多位剧团成员集体住在西塘排练《卡里古拉》,经历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排演第二部作品《尝试集》,金世佳想法很简单,“我参观鲁迅公园里的纪念展后有感而发,2024年的年轻人还需要鲁迅,鲁迅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记录足以穿越时空。我觉得,所有对生活有思考的人都应该继续读鲁迅作品。”



“扶青计划”第一轮评审时,评委向金世佳提出身份转变的问题,“从演员到导演,如何理解表演?”金世佳回答,“影视剧表演是我主要的工作,舞台表演是个人爱好。我希望不断从舞台创作汲取灵感,反哺影视。”

金世佳是尤古立剧团领路人,“如何让舞台剧有思想表达,又把观众无缝带入故事,产生共鸣?我想到两个元素:小剧场和鲁迅。寥寥几个演员、天马行空的剧本、简单的布景、小众的音乐,演绎有趣、引人思考的戏剧,《尝试集》由此诞生。”

从1.0版到2.0版本,《尝试集》在“扶青计划”中重塑。“扶青计划”第二轮评审时,金世佳提出《尝试集》(2.0)追求学生习作般的朴素感,“漂亮服装、华丽舞美为演员制造了安全的堡垒,反而稀释情感表达。我希望在有质感但尽可能简单的舞美和服装下,演员将角色思想不打折扣地传递给观众。”摇滚乐是金世佳一直想要的音乐感觉,“它充满激情、直接、纯感性,成为非常好的情绪助推剂,与舞台上一百年前的小社会产生撕裂与碰撞。”

评委们提出疑问,朴素的舞美“素”到什么程度?全程摇滚乐会令观众产生隔阂吗?剧本思考如何通过情节而不是仅靠台词传达?金世佳与剧组反复讨论,修改剧本,插入国风感音乐,制作新的舞美。“追寻目标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跌跌撞撞。”金世佳说,“希望我们的作品带给观众哪怕是短暂的力量与回味。”



主演被救护车接走了,怎么办?

整理完演出总结,辽宁芭蕾舞团首席舞者敖定雯关上手机,休息一天。10月18日、19日,她担任制作人、总导演、编舞的现代芭蕾《玉簪记》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首演,连续两天120救护车来剧场救治主演。“我不能相信自己最终挺过来了,‘意外’把所有人都震住了,这也是‘扶青计划’的意义吧,在磨砺中成长。”



敖定雯为《玉簪记》准备了三年,学习昆曲身段、唱腔,“女主角陈妙常追求理想、爱情的执着吸引着我。外国编导把他们国家经典文本改编成舞剧。中国昆曲《玉簪记》为什么不能有新模样?我想做出年轻人心中的中国式浪漫。”

敖定雯前两部编导作品《角色》《晷》偏重哲学话题,《玉簪记》是她首次涉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灵感天马行空,计划得脚踏实地。‘扶青计划’评委叮嘱我,《玉簪记》不要做成拼贴式作品,要把昆曲和芭蕾融会贯通。我认真反思了评委的疑问与建议。”

作为经验丰富的首席舞者,敖定雯见惯大场面,2019年获得《舞蹈风暴》季军,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领舞,2024年担任《华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制作人、总导演。即便如此,《玉簪记》挑战前所未有。“怀孕9个月时,我开始排练《玉簪记》,然后生了宝宝。”生完宝宝两周,敖定雯重回排练厅,“《玉簪记》是我的另一个宝宝。”



首演前夕,《玉簪记》女主演受伤,救护车第一次来到剧场。敖定雯从幕后“跳”到台前救场,正好是她成为新手妈妈的第六周,“我原计划明年恢复演出,没想到提前了半年。”

10月18日《玉簪记》成功亮相后,年轻的男主演因为首次挑大梁,得了“过度换气综合征”,救护车又一次来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他没跳过大剧,不太会运用呼吸,台上一直憋着气,二氧化碳排出过量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去医院打了葡萄糖,他缓过来了。”19日《玉簪记》,敖定雯急招德国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张晋浩来救场,“张晋浩和我都毕业于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他正好近期在上海,一下午学会舞段。极限救场上台,是首席舞者的必备技能。”



《玉簪记》排练历时三个多月,每天从早上10点忙到晚上6点,敖定雯与舞者分享经验,“台上有刺目的灯光,束缚身体的戏服,排练厅要练得扎实,上台才能万无一失。”

首演尾声,10位参演舞者名字出现在舞台大屏。“他们很受鼓舞,说未来要像敖姐姐一样自编自导。”从舞者雀跃的面孔,敖定雯看到13年前的自己,“刚从学校毕业,《天鹅湖》跳群鹅,没有人看见你——我就是这样从群舞做起。‘扶青计划’帮我成就编导梦,我指引更年轻的演员少走一些弯路。”

《玉簪记》首演顺利落幕,敖定雯刷“小红书”发现,观众反响超过她的预期,“《玉簪记》是上海限定版”“双首席卡司太赚了”“两天首演是两种风格”。回顾惊心动魄的两天两次打120,敖定雯的心情像坐过山车,“我以前是急性子,现在心态越变越好。慌,没有用,到晚上七点半还是要演出。我最有底气的是,无论排练、走台,‘扶青计划’工作人员都在现场。首演48小时,大家几乎没有睡过觉,和我一起战斗,给我力量。”



走啊走,走向梦想中的舞台


金世佳、敖定雯有能力搭建完整的创作班底,制作成熟的作品,不缺少因为他们走进剧场的粉丝。投身艺术节“扶青计划”,他们想得到什么?

金世佳回答,“期待通过艺术节平台,《尝试集》(2.0)走进高校,被更多年轻人看到。”

敖定雯想把《玉簪记》推向海外,“让更多人看到中国芭蕾舞者讲述的中国女性故事。”

“扶青计划”委约艺术家郑杰的新作《训诫三则·山月》经过去年艺术节首演、演出交易会两次亮相后,今年6月成功亮相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剧场节目策划与协调人文森特·拉豪表示:“我们在选节目时很看重作品的质量以及作品的独特性和多元性。《训诫三则·山月》高质量、很独特,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扶青计划”陆续为锡比乌输送过大量中国原创,包括实验京剧《蠢货》(2016)、小剧场越剧《再生·缘》(2017)、现代舞《冷感人》(2019)。迄今,“扶青计划”已委约105名青年艺术家,呈现了89部原创作品,29次赴美国、匈牙利、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挪威、罗马尼亚、韩国、德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进行交流。2023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签署长达5年的合作备忘录。“2024年‘扶青计划’委约作品观众包括ISPA国际演艺协会CEO大卫·拜尔等。”艺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10月20日、21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作曲家宋杨与法国斯特拉斯堡打击乐团联袂创作的《雨果与东方精灵的音乐之旅》在端钧剧场首演。她的目标与敖定雯正相反,“我想让作品被更多国内观众看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