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起家的早年,是王卫自己往来与香港与深圳之间,帮人夹带包裹。因为出身一线,王卫深知服务品质的重要性。但是时至今日,顺丰已经是一个有超过30万员工、业务横跨物流、商业、金融等五大板块的综合物流集团。但是,你会发现,顺丰对于服务品质的追求,始终没变。顺丰的服务品质,总体上比较稳定,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零售连锁业,一说到服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底捞,业内还要胖东来这样据说风格很像海底捞的零售企业。但是比较海底捞和顺丰,你会发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努力方向。
市场上有一本介绍海底捞非常好的书,叫《海底捞你学不会》,这倒不是开玩笑。海底捞真的不好学,它的案例中有太多不可复制的特殊因素,其口口相传的服务,也是在高度授权基础上加之背后严苛的绩效考核,以此激励甚至“逼迫”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变着法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做法能否在餐饮业和零售业有普遍适用性,至今都是打问号的。
快递行业其实本来是邮政信函业务的一个分支,属于付费的增值服务。就是因为有了顺丰和四通一达,才从一个非标准化的服务变为标准化的服务。所以,标准化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品质稳定,流程稳定。换句话说,顺丰的服务,其实并不需要发挥多大的员工能动性,更多的是靠流程和体系支撑,个人的能动性,出现在当流程和体系失灵的时候,以客为先的意识是最后一道防线。就像上面佛珠的例子。
换句话说,多数时候,消费者已经被顺丰的流程服务的很多,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你面前的顺丰小哥叫啥,他也无需和你寒暄,但你也很满意。比如,快递员上门前,顺丰系统发布的提醒短信,早就发到你的手机里。
当然,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其实比物流行业更多,是同时提供商品和服务,其中涉及运营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更为复杂。但有一个方向是不变的,那就是标准化,当然,这里更多是指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
在内部管理方面,也有企业做出了典范,比如业内盛传的大润发的操作手册,号称大卖场的葵花宝典,很多管理者都趋之若鹜,想目睹其真容。但是在面对顾客的时候,多数零售业企业还没有办法做到用系统和体系、用大数据去服务客户。
就像银泰商业陈晓东先生不久前演讲说的,未来最懂你的,一定是算法。笔者可以延伸一句,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笑容可掬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