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为何是杭州”折射城市竞争新动向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2-21 17: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为何是杭州”折射城市竞争新动向

校园应该容得下一袋孩子自带的面包

明星婚变上热搜,别总把“占用公共资源”挂嘴边

“一米视角” 投射医学人文关怀

“住宅成文物想重建遇阻”,文保要与民生兼顾



1

“为何是杭州”

折射城市竞争新动向


最近,我国城市头部梯队有新动向。随着人工智能DeepSeek、宇树人形机器人“赛博秧歌”的火爆出圈,浙江杭州成为今年第一个因科技创新而走红的城市。


微评

2024年初,杭州以GDP突破2万亿元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期,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 以“杭州六小龙”姿态异军突起,也让多地纷纷开启“自我反思”模式。


杭州的创新土壤足够肥沃、营商环境包容、民营经济活跃,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强。 2025年,杭州又明确了“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对创新坚定不移的支持, 有望为杭州在未来新赛道上带来更多“一鸣惊人”。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 给城市竞争“弯道超车”乃至“换道”带来更多变量。 各地发展各有所长,不能脱离自身的功能定位、优势特点、发展阶段。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需要各地特别是作为发展“领头羊”的“万亿之城”亟待答好的课题。


(经济日报)


2

校园应该容得下

一袋孩子自带的面包


这几天,湛江某高中“不许学生带面包入校”成了新闻。按学校的解释,学校原本是为了禁止高油、高脂、高糖类零食及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入校才出台的规定,结果把面包错划进了禁带的范围,目前已经道歉、纠正。


微评

目前很多学校明令禁止带“零食”入学校,甚至“一刀切”地禁止在学校里吃外带的任何食物。 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期,容易肚子饿,另外叠加了食堂饭菜本身不够可口等。慑于学校的强制规定, 一些孩子只能偷偷地带,甚至孩子们会因此被“举报”、批评、被“扣分”。


与其堵、不如疏,一些学校就已在规范孩子带食物入校,满足孩子补充进食的正常需求。 还有的学校则建议,孩子可以带少量有明确保质期、生产厂商的预包装食品,方便溯源查责任,另外也避免了散装食品带进校园,出现卫生问题。


孩子带食物进校园,看似只是一个校园管理的小问题,却和很多孩子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不妨公开、严肃讨论一下“自带食品进校园”的标准和规范,尽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 学校的制度应该有足够的弹性,容得下一袋孩子自带的面包。


(澎湃新闻)


3

明星婚变上热搜,别总把

“占用公共资源”挂嘴边


近日,某知名演员宣布离婚,瞬间占据微博热搜榜首。近年来,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为主阵地,由明星生活动态引发的“全网大讨论”,几乎已经成为舆论场隔三差五便要上演的“固定节目”,其热度之高,有时甚至会让服务器过载宕机。


微评

每当此类情景发生时, 总会有身为公众人物的当事方,以各种形式表示“不想占用公共资源”。 与其说是明星占用了“公共资源”, 不如说是在公共讨论中拥有选择权和发言权的网民, 在短时间内,集中将部分注意力投入与明星相关的特定话题, 形成了局部的舆论热潮。


诚然,有许多更具现实意义、社会价值更高的事物值得我们在公共讨论中投入精力,但这与关注文娱新闻并不矛盾。 真正决定的是每一个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凡个体。 其唯一的实际作用,就是为发言者“不想受到过多关注”的 主观愿望,加上一层好听点的粉饰而已。


说到底, 我们的注意力投向何处、怎样参与公共讨论,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答案”, 应由每个人自己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中国青年报)


4

“一米视角”

投射医学人文关怀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童手术室等待区如同一个“童话世界”。有的患儿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安静地输液。家长也被允许陪同孩子进入手术室直到完成麻醉,患儿少了术前的紧张焦虑。如今,“无哭声手术室”“无哭声医院”越来越多,成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生动注脚。


微评

哭声,历来是儿童医院最常见的“背景声”,特别是手术室门口声嘶力竭的哭声。如果医院将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 用医者的温度融化患儿的恐惧 ,降低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告别“哇”声一片并非不可能。


儿童友好,体现在空间环境友好上。 趣味化、家庭化、舒适化,是儿童友好医院的共同特点。 医院管理者要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一米视角”看世界,打造便利舒适、趣味多样的就医空间,使医疗环境更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让更多儿童感受到医疗的温度,使其不惧病痛、热爱生命、健康成长,并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 这也许就是建设儿童友好医院的深层意义。


(人民日报)


5

“住宅成文物想重建遇阻”

文保要与民生兼顾


据报道,怀化市鹤城区李先生家被当地文旅局认定为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成了文物保护建筑。他家人口多不够住,想要重建却不被允许,因为文物保护建筑只能维修不能拆。


微评

文物保护建筑里住着居民,这种情况是常见的。 与过往那种将原住者迁走、空出建筑的习惯性做法相比, 留下有烟火气的文物建筑,进行活态保护,更显一番韵味和智慧。


文物保护不以牺牲个体权益为代价,法律保护着屋主对房屋拥有的合法财产权,这是一份共识。 守护文明记忆,也要尊重个体的正当需求。 在做好文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下, 安放好居住者的梦想, 让人与文物的关系更和谐。


推进文物保护,不能机械地下达行政命令、划定红线了之, 而是要积极寻找文物保护和营造宜居环境的平衡点,统筹兼顾,科学处置,让文物和民生都安好。


(南方都市报)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致敬“四有”丰碑,传递时代力量!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策划推出的系列人物海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入选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投票助力,让榜样力量薪火相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