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晨报  ·  69岁周润发,传来消息! ·  昨天  
央视新闻  ·  真的会为长期主义者而感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人民的名义》中检察官办案和现实差距有多远?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0 12:12

正文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刷屏了吧。


有人爱琢磨剧中反映的官场生态,有人喜欢达康书记的双眼皮,也有人只是爱帅气十足、奋战在反腐一线的检察官们。





1978年 检察机关 恢复重建。


1979年下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 经济检察厅 ,地方各级检察院也陆续设置经济检察机构,开展对贪污贿赂以及偷税抗税、假冒商标等经济犯罪的检察工作。这就是现在反贪局的前身。


随着贪污贿赂犯罪成为了一类犯罪,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1989年,最高检将经济检察厅更名为 贪污贿赂检察厅 ,并决定在广东省试点,率先成立 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此后各地相继成立反贪污贿赂局。


一、在电视剧里,检察官们搜集证据,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侦查对象。


做好充足的准备,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




现实中,反贪局的检察官们怎么搜集证据呢?


1、七十二变,“演技”超群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反贪局副局长 龙春亮  来源:检察日报


《检察日报》报道,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反贪局副局长龙春亮为了办案需要,龙春亮经常乔装打扮,被同事称作是“72变”。2014年3月,他曾经 假扮成出租车司机和居委会工作人员 ,摸排逃跑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行踪,最终破了一起医疗受贿窝案。


2、懂技术、互联网+


《检察日报》报道,2014年2月,江阴市某工地发生事故,导致3人死亡,经检察机关初步查证,相关责任人涉嫌渎职犯罪。然而,监理公司责任人声称事故发生前已经发出了《工程暂停令》,事故完全是工人为赶工而私自开启塔吊所造成,并出具了4位负责人共同签名的书面文件,调查一时间陷入僵局。江苏省无锡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处侦查员秦志超 利用数据技术分析出《工程暂停令》的生成时间是在事故发生1小时之后才生成的 ,犯罪嫌疑人的谎言被戳破了。秦志超还撰写了《综合运用电子数据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转型》课程,颇受同事们的好评。


3、笨办法


图为河南省渑池县检察院检察官邵润涛

来源:检察日报


《检察日报》报道,2015年,河南省渑池县检察院接到线索,某大型国有公司的职员张某利用职务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当邵润涛等反贪检察官展开侦查时,张某潜逃了。在张某藏匿的杭州某小区,邵润涛等人只能 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一个地排查 ,终于在一家警务室,发现了张某女友的暂住证,找到了张某。


2017年1月27日,河南郑州市检察院反贪局的会议室里堆满了账册、凭证等财务资料, 50多箱1100多本,总重量超过700公斤, 郑州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处所有人都放弃休息,在小山般的材料中找线索,就连正在哺乳期的女同事也不例外。


而正是这些“笨办法”,让贪腐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二、在电视剧里,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得知检察官正在准备抓捕他时,装扮后逃亡美国。谁是内鬼,成为谜团。



现实中,犯罪嫌疑人闻讯潜逃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反贪局的检察官又是如何尽全力做好保密工作呢?


每日甘肃网刊登的七里河区检察院的一篇文章中之处,在反贪侦查中,如果保密工作做不好,被侦查对象有所察觉,就会造成串供、毁证、潜逃和建立攻守同盟等多种不良情况发生。


所以初查时,人员不应过多,必要时,可以借出差、开会、培训的名义,制造封闭的环境。还要注意掩饰身份,不正面接触嫌疑对象,必要时,化妆调查,取证在秘密中进行。尽量隐晦初查的意图,可以采取“以案掩案、借车行路、声东击西”等方法,迅速、及时的完成初查工作。



据《法制日报》报道,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处处长徐俊岭曾经讲过反贪一线保密的故事,他们在立案侦查一名厅级干部时,一名办案检察官忽然接到家人的电话,他放下电话,含着眼泪对同事说没啥事。 直到顺利把嫌疑人抓捕归案后,他才告诉同事们,自己的哥哥去世了,他需要回家。 徐俊岭说,“我们面对的是曾经比较优秀的领导干部,接到他们涉嫌贪腐犯罪的线索,保密是第一位,如果透露出去,侦查工作就可能受到困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