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31日 广州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
扫码立即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
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
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2018-2021年期间,我国Ⅰ类新药受理数量逐步提高,2022年出现
小幅度下降,2023年大幅回升,较2022年上涨45.1%,创近年历史
新高。从申报药品类型来看,仍以化学药为主。
2018-2021年期间,我国Ⅰ类新药涉及
靶点数量
整体呈上升趋势,
2
021年达806个,2022年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与2020年相比仍有
增长,3年CAGR为12.4%。2023年新药涉及靶点数量开始回升,并
超过2021年。
I类新药中生物制品占比不断提高,2023年几乎与化学药持平。
2
018-2023期间,获受理I类新药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
2020年之后,我国受理I类新药数量开始高速增长,2020-2022年
复合增长率达31.9%,2023年相对2022年增长了43.8%。
2018-2022年获受理I类新药中生物制品数量和占比保持持续增长,
2022年生物制品占比超过化药。
2023年我国受理I类新药数量爆炸式增长,生物制品数量与化学
药数量几乎持平,生物药占比较2018年增长17%。
热门靶点及热门疾病领域对资源的
虹吸作用
依旧明显
2023年靶点集中度较2018年增长8.8%,达到了27.1%。
热门靶点的竞争愈发激烈,相信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多,热门靶
点的开发程度将飞速提高。
2018-2023期间,批准上市I类新药数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2018-2021期间,批准上市Ⅰ类新药连续快速增长,2018到2021年增长了200%。
2022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批准上市新
药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但2023年迅速
回升至2021年水平左右。
2023年,I类新药中批准上市的化学药
占比46.7%,生物制品占比53.3%,生
物制品数量首次超过化学药。
2023年,肿瘤领域仍是新药研发最热门的疾病领域。
在批准上市I类新药中,排名靠前的靶点中EGFR、PD
-
L1和c-Met为肿瘤相关靶点,EPOR是血液和造血系统
用药,DPP4是消化和代谢系统用药。
2018-2023期间,合计受理新药2858个,涉及靶点总计637个。
相比2017-2022期间,2018-2022期间排名前三的热门靶点依旧为PD
-
L1、EGFR和PD-1。
CD19靶点的药品数量由38个(2017-2022期间)增长至50个,超越VEGFR和HER2成为
热门靶点TOP4。
除CD19外,CD3、BTK、CDK6、GLP-1R、JAK1等靶点的研发热度有所提升。
2018-2023期间,前5%的热门靶点涉及药物占所有受理新药的32%,相比2017-2022期间
(44%),靶点集中度有所下降。
2023年,GLP-1R、
VEGF
受理药品数量显著增加,PD-L1、HER2受理药品数量有所下降。
PD-L1的受理药品数量在2018-2021期间不断上
升,从2022年开始有所下降。
EGFR靶点在2021年热度较高,2022年热度有所
降低,2023年较2022年稍有回升,但未达到
2021年高度,相对2021年CAGR为-7.4%。
PD-1的受理药品数量在2018-2021年期间持续增
长, 2022年开始逐渐走低。
CD19靶点于2019之后热度回升;
CD3靶点近年
热度高涨;
HER2靶点2022年达热度高峰,2023
年药品受理数量相对2022年下降超50%。
2018-2023期间,共计受理PD-L1药品78个。
PD-L1药品中多数处于I期和
II期临床研究
阶段, I期
和II期临床研究阶段药品数量分别占比约37.2%和
34.6%,III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药品占比约14.1%。
78个PD-L1药品的治疗领域均为肿瘤和免疫调节。
在研发进展较快的药品中,适应症开发以(转移性)
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为主。
2018-2023期间,共计受理EGFR药品72个。
EGFR药品中多数处于处于I期和II期临床研究阶段,
I期和II期临床研究阶段药品数量共占比约55.5%,III
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药品共计19个,占比约26.4%。
72个EGFR药品的治疗领域均为肿瘤和免疫调节。
在
研发进展较快的药品中,适应症开发以(转移性)
非小细胞肺癌为主。
2018-2023期间,共计受理PD-1药品61个。PD-1药品中I期临床和II期临床共占比约54.1%,III期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药品共计16个,共占比约
26.3%。
61个PD-1药品中有60个治疗领域为肿瘤和免疫调节,
1个为抗感染。
在批准上
市药品中获批适应症多数为转移性非小细
胞肺癌和
霍奇金淋巴瘤
。
2018-2023期间,共计受理CD19药品50个。
CD19药品中多数处于I期临床和II期临床研发阶段, I
期和II期临床研究阶段药品数量共占比约82%,III期
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药品共计4个(8%)。
50个CD19药品的治疗领域均为肿瘤和免疫调节。
已获批上市和在研的CD19药品大部分为CAR-T细胞
治疗药物。
在研发进展较快的药品中,适应症开发以淋巴瘤为主。
CD3分子是T细胞膜上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由于CD3与T细胞的激活密切
相关,靶向CD3的抗体药物成为了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一种新兴治疗方
式,并且因其在血液瘤中的成功(Blinatumomab)而受到广泛关注。
有文献对历年来获批以及在临床/临床前开发阶段的抗体疗法的治疗靶点
进行了统计分析。
目前160多种已批准的抗体疗法中涉及90多个靶点,从
统计结果来看,CD3靶点已被广泛研究,获批药物数量仅次于PD-1,在
全球研发热度较高。
发现2023“中国新”靶点。
用全球药物研发IND及以上的靶点除去中国药物IND及以上的靶点,得到 “中国新”靶点。
靶点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药物处于IND及以上研发阶段,即在成药性上获得了一定的验证;
排除国内在IND及以上药物涉及靶点,即国内还没有该靶点的药物处于IND及以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