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简单讲一下。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创新无外乎四种: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效率驱动的、以技术为基础和以科学为基础。在 1.0 时代,我们把前两种创新做得非常出色,比如我们的外卖是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我们的建筑工人效率非常高,等等。
在 2.0 时代,企业需要注重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创新,增加研发投入,夯实专利基础。这是企业在 2.0 时代的必争之地。
那么,让我们思考一下,中国经济重塑微观基础,真正提升 ROIC 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举几个例子表达一下我的乐观。研发占 GDP 比例超过 4% 的国家就两个,以色列和韩国。中国目前是 2% ,如果能提到 4% ,我们会取得很大的成就。深圳市的研发占 GDP 达 6% ,上海市也喊出口号,要把研发占 GDP 比重提到 4% 。全国人民都向他们看齐,我们的目标就成现实了。
再举个例子,华为。华为可能是 1.0 时代最受厚爱的企业,连续 30 年保持较高 ROIC ,而且是制造业,是民营企业。 2016 年,华为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达 15% ,高于爱立信、思科等竞争对手。华为还保持着企业家精神,研发又走在前面,将来会有很大的作为。
1.0 时代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业,那么, 2.0 时代的增长点是什么?我斗胆预测一下:
到 2030 年,会有众多优秀企业从医疗健康、大文化、旅游、新能源、新金融以及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崛起。
医疗健康现在占 GDP 的比重是 5.6% ,这个数字在美国是 17% ,OECD 国家(注:OECD ,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于1961年,目前有35个成员国,总部设在巴黎)是 10%-11% 的水平。假设 2030 年中国这个比重提升到 10% ,按实际 GDP 157 万亿算就是 15.7 万亿。从现在的 3 万亿到将来的 16 万亿,增长空间很大。这么大的市场,从哪里下手?值得企业家们思考。
文化产业 2014 年占 GDP 的比重是 0.6% ,将来肯定是一个 5% 以上的行业。靠什么样的企业、靠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去充实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机会?大家也要思考一下。
新能源、新金融、智能制造等方面也有这样的机会,我不具体展开了。
总之,现在,到了中国必须产生伟大企业的时候了。这些伟大企业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是到 2030 年,他们会主导中国经济的若干个战略领域。哈耶克说:“在社会演化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我补充 6 个字:因思想,而光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