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史上最强春节档,谁家口碑崩了? ·  12 小时前  
凤凰网财经  ·  未来五年,2万座加油站将消失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抖音副总裁回应雷军、余承东直播间被封!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干货︱非常实用的文献管理与阅读经验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11-25 09:09

正文

论坛君:文献是每位研究生都要接触到的,尤其是马上要升入研究生阶段的学弟学妹们更是如此,下面给大家送上文献管理、阅读以及引用的Tips,希望可以帮上大家~


内容来自于小木虫,转载于公众号计量经济学服务中心


文献管理


题目作为文件名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按主题分类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看没看过分开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重要文件标记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纸质文献整理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怎样读文献



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文献引用的忌讳



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