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强行与中国脱钩,中国是被“打回原形”还是转向“内循环”,答案取决于中国债务端能否弥补上外部债务端离开留下的需求敞口。2023年,中国出口23.77万亿元,理论上,如果债务端能够创造出等值的贷款,就可以抵消外部脱钩的宏观影响。当然,前提是房地产、股票市场也必须恢复到原来的市值。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美元主导的全球化,美国为全世界提供流动性和消费,世界各国为美国生产。美国就是世界的债务端,各国竞争其消费(市场)以获得更大的资产端。没有强大的债务端,就不会内生庞大的市场,中国企业的抗打击能力不会比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东芝更好。
与美国脱钩,就好比被逐出奥运会的金牌选手,没有了比赛(分工),多好的成绩也会失去价值。这时唯一的机会,就是自己举办奥运会,显然,这是绝大多数国家做不到的,因为参加比赛的选手太少。但中国不是“其他国家”,巨大的规模使得中国自己就足以成为“世界”。而只要债务端足够大,14亿人的市场就能支持完整的产业链
[43]
。因此,对美国脱钩威胁的最好回答,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扩张宏观债务,让中国的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超越美国。那些觉得“中国被美国脱钩后经济就会一落千丈”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知道仅仅两百多年前,1804年,全世界才只有10亿人,地球并没有同其他星球挂钩,却创造了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增长。
在超越英国前,美国也长期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由于汉密尔顿解决了债务端约束问题,美国并没有因为孤立而衰落。现在,32个发达国家总人口也只有10.8亿人,不到我国总人口的77%。一旦中国解决了债务端的问题,14亿人的市场肯定会超过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届时,谁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就是“闭关锁国”。
在这个意义上,加入一个大部分由债务端约束国家组成的CPTPP是非常困难的,试想哪一个学生希望自己班上来一个学霸?只要中国是债务端约束国家,中国就一定是世界多数国家的竞争对手;只要美国是唯一向世界提供债务端的国家,不论美国多霸道,各国也会争相讨好美国。这无关于中国外交艺术,纯粹是利益使然。相反,只要中国能形成自己的债务端,加入不加入CPTTP其实意义不大,中国自己就能内生足够的市场。如果中国变成一个拥有超额债务端的另一个美国,中国的市场自然会吸引“万邦来朝”——所有国家都会争相加入中国组团的游戏。
人们经常说,美国什么都负担得起,就是造不出来;中国是什么都能造得出来,就是负担不起。这个段子生动地描绘出中美两国作为世界资产和债务的两端所具有的经济特征。现在这两个国家都在奋力消除自己对对方的依赖。他们就像从相反方向攀登的登山者,谁能率先登顶就看谁能先修复资产负债表两端的落差。
全球化之所以有今天的能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中国参加。全球化可以简化为“中-美国”资产负债表:中国主要的角色是资产端;美国主要的角色是债务端。中国负责生产、放债,是最大的供应链;美国负责消费、负债,是最大的市场。两者互为镜像,同涨同落
[44]
。全球化带来的大增长,其实就是“中美资产负债表”的大扩张。2010年全球GDP总量66万亿美元;2022年全球GDP总量100万亿美元;总共增长了3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GDP从5.9万亿增长到18.2万亿,增长12.3万亿;美国从14.5万亿增长到25.4万亿,增长了10.9万亿;中美两国加起来,增长了23.2万亿;剩下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起来增长了10.8万亿美元。
中国的资产端和美国的债务端是全球化的一体两面。也正因如此,背负巨大负债的美国很有可能因为与中国脱钩形成反向的资产-债务端落差,从而引发美元过剩的危机。除非美国对全球所有国家征税
[45]
,否则摆脱了依赖中国资产端的美国,依然会依赖印度、越南、墨西哥的资产端,资本和劳动财富落差所造成的社会撕裂依然还会扩大。全球化解体,中美双方都会很难受,但中国完全可以在主权范围内重建替代美国的债务端,相对美国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46]
。